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后疫情時代”高校國際學生交流工作的思考

        2021-10-14 19:42:56趙新鄭小羽
        關鍵詞:國際學生后疫情時代高校

        趙新 鄭小羽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教育對外開放帶來巨大挑戰(zhàn)。本文從分析后疫情時代給高校國際學生交流工作帶來的不利影響入手,引入“在地國際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論,指出后疫情時代高校國際學生交流工作應從辦學理念、發(fā)展空間、交流模式、管理體制等多方面完善,克服傳統跨境學生雙向交流受阻的困難,進一步服務國家教育對外開放工作。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高校;國際學生;交流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1)09-0102-05

        隨著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tài)化,復工復產復學有效重啟,各項社會功能基本恢復,“后疫情時代”一詞逐步進入國人視野。但從全球來看,疫情仍在肆虐發(fā)展,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疫情帶來的風險依然存在。正如中山大學王竹立等學者所指出:“后疫情時代”是“疫情時起時伏,隨時都可能小規(guī)模爆發(fā),從外國外地回流以及季節(jié)性的發(fā)作,而且遷延較長時間,對各方面產生深遠影響的時代。”[1]

        疫情的不確定性加之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大環(huán)境使高校國際學生交流工作受到極大沖擊,傳統雙向跨境交流基本陷于停滯狀態(tài),人們對國際教育交流合作的信心受到前所未有挑戰(zhàn)。因此,后疫情時代如何看待并繼續(xù)推進高校國際學生交流工作,是當前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全球教育對外開放受到嚴峻挑戰(zhàn)

        疫情對全球教育體系造成巨大沖擊,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教育體系得以幸免。根據聯合國統計數據,全球有16億學生因為疫情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九成以上的大中小學生受到了學校關閉、中斷學習、延期考試的影響。在發(fā)展中國家或貧困國家,幾乎是100%的學生受到了影響。教科文組織總干事阿祖萊表示:“盡管為了健康衛(wèi)生等原因臨時關閉學校的措施并非史無前例,但像眼下如此大規(guī)模的還是首次。若事態(tài)長期化發(fā)展,將損害受教育的權利。疫情蔓延深刻改變了全球政治、經濟、金融、能源以及教育、國家安全等多個領域的格局,對全球、區(qū)域、各國、企業(yè)乃至個人都帶來了巨大沖擊。”

        (一)“逆全球化”思潮加劇了國際形勢不穩(wěn)定

        和平、穩(wěn)定、有序的國際環(huán)境是國際學生交流工作的重要外部保障。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部分國家在教育、科技等國際合作活躍的領域采取了保守與退守姿態(tài),甚至希望與中國“脫鉤”。部分高等教育發(fā)達國家出臺限制政策,阻礙中國留學、科研人員正常學習、科研活動,主要包括:原美國特朗普政府以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為由將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19所中國高校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限制相關高校使用含有美國技術的產品。美國北得克薩斯州大學毫無預警地要求中國公派留學生和訪問學者限期離境,并剝奪他們使用學校服務器、電子郵箱繼續(xù)學習的權力。英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要求申請敏感專家研究生課程的國際留學生,需要接受英國學術技術批準系統(ATAS)的審查?!短┪钍繄蟆泛吐吠干缇J為,英國政府這一舉措將阻止數百名中國學生進入英國,而已經在英國注冊的中國學生,如果被認為存在風險,他們的簽證將被取消。澳大利亞等國家跟風炒作“中國高校滲透論”等錯誤言論,采取了對華不友好限制措施??梢灶A見,“有限的全球化”將是后疫情時代中國教育對外開放的新語境之一,其影響不容輕視。

        (二)傳統國際學生交流格局與模式受到沖擊

        長期以來,歐美國家以及澳大利亞都是我國高校喜愛的國際教育交流目標國家,匯聚了眾多中國留學生與訪問學者。但人員管控、航班禁飛等疫情防控措施導致各類跨境教育交流活動被迫中止。我國出于“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國內疫情防控需要,也采取了限制國際學生入境的政策,大量國際學生滯留在境外通過線上授課完成學業(yè),各類學生夏令營、研修班、訪問學生項目被迫暫停、中止或取消,我國來華留學教育也進入低谷期。同時,由于傳統跨境國際交流需要一定的準備時間(如辦理簽證、安排財務擔保、落實教學對接等),我國高校國際學生交流工作一個顯著特點便是強計劃性,“設計項目-發(fā)布項目-選拔學生-辦理簽證-學生出境”,周而復始。疫情的不確定性打破了傳統穩(wěn)定性。在疫情初期,人們曾希望疫情盡快過去,各類國際交流活動能夠盡快恢復,但事實是:“疫情好轉-放松管制(國際交流恢復)-疫情暴發(fā)或惡化-加強管制(國際交流受限或中止)-疫情好轉”是未來一段時期很有可能出現的狀態(tài)。后疫情時代傳統以跨境交流為主的強計劃性學生交流格局與模式遭遇雙重挑戰(zhàn),亟需新發(fā)展理念加以應對。

        (三)國際經濟與技術限制降低了國際交流期望值

        由于疫情對全球經濟巨大沖擊,經濟蕭條的可能性愈加明顯。有數據顯示,疫情已經造成全球經濟3.8萬億美元損失,1.47億人失業(yè),交通運輸、教育培訓、餐飲娛樂以及勞動密集型工廠陷入停滯,各行業(yè)都不能幸免。整體的經濟不景氣,降低了人們對于未來財富獲取的預期,原計劃的出國交流往往由于家庭經濟經濟原因推遲或取消。我國疫情得到較好的控制,成為2020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但在“三公”經費縮減的大環(huán)境下,用于國際教育交流的經費也有被縮減的可能。同時,在傳統跨境交流無法實現的情況下,線上教學等虛擬教學平臺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單純的線上授課并不能完全實現人才國際化培養(yǎng)的全部要求,尤其是應用型強學科,實地采集數據、參與科學研究等具體實踐往往得不到滿足。部分發(fā)展中國家學生因家庭經濟條件無法按時獲得優(yōu)質的線上教育資源。更重要的是,在疫情的影響下,國家保護主義抬頭,各類數據與信息成為重要資源,尤其受政治經濟宏觀形勢影響,相關國家開始限制在線教育國際合作,整體課程引進等往往會受到限制??傮w而言,面對經濟緊縮、交流效果不佳、外部投入減少等多重壓力,當前高校國際學生交流工作處于由熱情參與到遲疑觀望,由積極推動到消極等待的困境中。

        二、后疫情時代高校國際學生交流需要繼續(xù)推進

        后疫情時代可能是一個持續(xù)時間長又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全球化”的停滯、放緩則是這一時期不可忽視的現實?!昂笠咔闀r代的教育重建與學習重構是高等教育進入后疫情時代的必由之路。”[2]當前,高校國際學生雙向交流依然十分不順暢,相關問題值得進一步明晰。

        (一)國際學生交流工作應該繼續(xù)開展

        習近平主席在出席2021年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時提出,要解決好這個時代面臨的課題,出路是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謀合作、求發(fā)展、促合作是各國主流訴求,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依舊深入發(fā)展。全球疫情帶來的經濟下滑、就業(yè)低迷及需求萎縮會迫使更多國家從發(fā)展教育中尋求新的機會,教育對外開放領域受到重視。通常而言,國際間教育交流合作是緩解全球化進程阻力和國際政經局勢緊張的有效措施。在新冠疫情重塑全球政治經濟格局背景下,教育部等八部委聯合出臺《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表達國家支持教育對外開放的決心:“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處開放,是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是國家建設的需要,是新時代發(fā)展的需求,迫在眉睫,又恰逢其時?!盵3]

        (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成為開放式辦學重要創(chuàng)新

        疫情期間,傳統以跨境交流為主的國際學生交流工作已經難以開展,人們開始探索后疫情時代國際教育交流的新模式。首當其沖是慕課、云課堂等網絡在線教育。有數據顯示,疫情期間我國1454多所高校開展在線教學,103萬名教師在線開出了107萬門課程,參加在線學習的大學生共1775萬人,合計23億人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的愛課堂、釘釘、飛書納入遠程教育解決方案,在海外的國際學生可以通過學堂在線、愛課程等共享500余門英文版課程。從各國的具體實踐看,運用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滿足跨境教育是普遍做法。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宣布新學年采用線上授課,國際學生可通過ZOOM上課。康奈爾大學宣布課程采用混合授課方式,國際學生可在各自所在國家或地區(qū)的合作大學校園共享線上線下課程。密歇根大學宣布大型講座統一線上授課,小型研討課可面對面,對于不能抵校的中國研究生,可以在上海交通大學注冊,并遠程與其他密歇根大學同學一起參加線上課程。英國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學院、愛丁堡大學等30所英國高校宣布新學年實行線上與線下結合模式(大課線上、小課線下),所有課程都將被錄音并上傳至學校官網,供全球學生下載學習[4]。后疫情時代,全球國際教育交流中在線教學已經呈現趨勢化、規(guī)?;瘧B(tài)勢。傳統跨境實地交流更注重人文風土等外部環(huán)境,而在線國際交流更注重學術的交流,讓學生更關注課程本身,體現其獨特的優(yōu)勢。

        (三)“在地國際化”提供了國際學生交流新思路

        前文已述,線上教育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面對虛擬教學平臺,教師與學生“隔空”互動,新問題層出不窮,包括以何種形式組織國際學生交流,如何判定在國內的在線教育具有跨境交流同等效果,如何評價學校國際學生交流工作依然有效等,恐怕不能完全套用傳統課堂教學的標準化思維與模式了。而“在地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在學習方式、學習內容、育人目標等方面提供新思路。該理論由瑞典等部分歐洲國家發(fā)起,其主要觀點是:強調立足本校、面向全體師生、涵蓋“教育領域中發(fā)展的除學生海外流動之外的所有與國際事務相關的活動”[5]。在地國際化并不否認跨境交流的優(yōu)點,也不是要完全替代跨境交流,而是更加關注本土師生以及學校管理體制國際化,從而構建包含跨境交流在內的新時代的國際化。傳統國際化模式過于注重人員在地理位置上的跨境流動(一旦不能實現就會帶來巨大的焦慮與不自信),而在地國際化從關注人的跨境流動到主張通過各種課程來推進學校自身國際化建設,這與疫情期間開展線上線下融合教學以及非跨境也可以開展國際交流的理念不謀而合。經過多年的建設,我國高校國際化辦學已經取得巨大成功,在開展國際人員交流、引入國際課程與國際通行管理機制、開展慕課等信息化教學技術等方面已經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地國際化理論為應對不確定性強的疫情留出足夠空間,有助于高校從內部推動國際學生交流工作,探索新的辦學途徑,值得進一步探討研究。

        三、后疫情時代促進高校國際學生交流的幾點建議

        從人類社會發(fā)展來看,從原始到文明,從過去到現在,亙古不變的真理是交流使人進步。人類渴望與世界連接,在彼此的交流中得到滿足,不論是從中掌握到了時代的信息使自己進步,還是豐滿自己的精神,將自己的信仰傳播,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無可否認的是相互溝通的結果[6]。疫情終將過去,當前正是開新局,育新機的好時期,需要我們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秉持人類命運共同理念,積極發(fā)展國際學生交流,為國家培養(yǎng)國際化人才。

        (一)堅定使命,為發(fā)展做好準備

        經過多輪建設,我國高等教育辦學實力不斷提升,已與188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政府間教育合作與交流關系,與俄羅斯、德國、法國等國建立了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覆蓋了所有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主要發(fā)達經濟體和發(fā)展中國家。中國雙向學生交流規(guī)模不斷擴大,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國際學生生源國和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國,在全球范圍的國際學生流動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耙咔閷Τ鰢魧W的影響將是暫時的”[7],中國應對疫情的成功展示了大國治理能力與大國擔當,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回信中,也鼓勵各國優(yōu)秀青年來華學習深造,與中國青年攜手為促進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正如《意見》所提,高校要“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主動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互鑒、互容、互通”,以服務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和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責任感,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和學術機構合作,進一步增強國際學生交流對人才培養(yǎng)、科技創(chuàng)新的助推作用,培養(yǎng)具有全球化視野、掌握國際先進技術的高層國際人才。

        (二)以我為主,分類施策尋找新發(fā)展空間

        教育對外開放的最終目的是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后疫情時代國際形勢瞬息萬變,要求國際教育交流工作講究“韌性”,以“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理念繼續(xù)有針對性地推動國際學生交流工作。首先,多交朋友避免孤立。疫情對國際格局影響深遠,我國與歐盟、東盟、非盟國家的教育交流在國際大環(huán)境下難免受到影響。面對“有限國際化”“逆全球化”不利影響,我們更要通過合作促發(fā)展,繼續(xù)加強與歐盟、東盟、非盟等國家的教育合作,開展學分互認、聯合培養(yǎng)等工作推動民心相通,實現共同發(fā)展。其次,重視雙向交流互促。2014年全國留學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了“統籌謀劃出國留學和來華留學,綜合運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培養(yǎng)造就更多優(yōu)秀人才努力開創(chuàng)留學工作新局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通過國際學生雙向交流,學校不僅可以充分展示本校辦學能力和綜合科研水平,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外部學生來校交流,激活學校潛在的“學生市場”,為日后開展更有影響力的國際辦學項目(如學歷互認、雙授學位、國際聯合實驗室乃至設立海外分校)提供了前期輿論支持和生源保障。三是積極參加國際組織?!兑庖姟诽岢鲆e極向國際社會貢獻教育治理中國方案,因此選派優(yōu)秀學生前往國際組織交流,培養(yǎng)后備人才是重要措施。通過與世界各國青年交流,讓中國學生更加熟悉國際交流規(guī)則,增進他們的國際理解力,提高國際競爭力[8]。

        (三)守正創(chuàng)新,探索“在地國際化”辦學理念

        “《意見》把通過教育對外開放培養(yǎng)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擺在了重要位置?!盵9]高校國際學生交流工作最根本的任務是“大力培養(yǎng)掌握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具有全球視野、通曉國際規(guī)則、熟練使用外語、精通中外談判和溝通的國際化人才,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一帶一路等對外戰(zhàn)略急需的懂外語的各類專業(yè)技術和管理人才,有計劃地培養(yǎng)選拔優(yōu)秀人才到國際組織任職。”“在地國際化”認為國際化重心是學生的本土培養(yǎng),即讓所有學生(而不僅是跨境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都能夠得到國際視野與多元文化的熏陶和歷練;高校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將國際性和跨文化維度融入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各種正式和非正式課程之中。這要求高校擺脫只是將國際化的重點置于少數蒼白指標之上,轉而思考如何將國際化理念融入到教與學、科研與知識生產、服務社會等這些高等教育主要功能中去,從教材選用、課程設計、教師授課等方面把國際元素滲透進去,讓更多學生在本土就可以有國際化課程體驗。從這個意義上說,后疫情時代,人們要做的不是等待疫情緩解,再回到跨境交流的舊模式上,而應該振奮精神,以“在地國際化”理念更新辦學思想。無論疫情是否延續(xù),我們都知道教育國際化的真正方向是改革完善教學,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理解力、責任力的人才,這樣才真正做到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辦學

        (四)回歸初心,完善管理體制應對不穩(wěn)定的時代

        從教育教學管理層面來看,后疫情時代高校國際學生交流工作也不僅僅要求在形式上變?yōu)榫€上交流而已,更重要的是更新教育對外開放理念,“用改革的方法”來建立新時期國際學生交流體制機制,綜合用好國際國內兩個資源,培養(yǎng)人才。首先,擺脫交流一定要出國的狹隘限制。瑞典馬爾默大學主管國際事務的副校長尼爾森(Bengt Nilsson)指出,傳統上人們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態(tài)度大多停留在“應加強與歐美教育的聯系”的層次上,即“對大多數人來說,國際化等于到西方流動(equivalent to mobility)?!庇纱艘部梢越忉尭咝C鎸εc歐美交流工作停滯時的巨大焦慮。其實受限于經費等現實條件,能跨境交流的學生畢竟是少數,能夠獲得國際化體驗的學生占全體學生的比例還比較低,因此,在后疫情時代,更應該重視改革教學培養(yǎng)體系,以更寬闊的視野看待交流工作,比如直接邀請國際學者線上授課,按正常課程給予學分;允許國際學生可以在境外合作學校上課,學分互認;允許中國學生在線學習世界知名大學的慕課,作為選修課學分或認定為有海外訪學經歷等。其次,改變工業(yè)時代教育思維,以柔性管理應對風險。后疫情時代高校在制定國際學生交流相關措施時,應當尊重國際學生交流的根本意義所在,采取更加靈活的措施處理課程對接和學分互認問題,比如允許中國學生先行參加相關線上訪學項目,若能完成,可以后補認可等。再次,建立后疫情時代新的教育評價標準。國際交流活動的評價一直是一個難點。受困于各種現實因素的制約,不管是個體、學校還是政府機構和社會團體都很難對跨境學生交流的教育水平和學習結果進行客觀衡量,導致人們對國際學生交流實施效果持比較模糊的態(tài)度。在后疫情時代,國際教育交流評價的標準不能照搬傳統標準化考試的模式,而應該引入學習輸出為主的評價標準,即重視學生學到了什么,能夠完成什么工作,解決何種問題,主要是個人的習得評價。當然,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逐步完善補充。

        四、結語

        2020年12月,原教育部陳寶生部長在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會議上指出,疫情終將過去,但世界已回不到過去,教育也不會再是原來的教育。高校國際學生交流工作何去何從?《意見》結合中國的國情與新的歷史發(fā)展階段,提出了我們自己的目標,那就是教育依然必須面向世界,與各國共同發(fā)展,不斷加強同世界各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的交流與合作,發(fā)展國際學生雙向交流。這也正是后疫情時代高校國際學生交流工作的工作指南。

        參考文獻:

        〔1〕王竹立.后疫情時代,教育應如何轉型[J].電化教育研究,2020(04):13-20.

        〔2〕史根東.后疫情時代的教育重建[J].可持續(xù)發(fā)展經濟導刊,2020(08):25.

        〔3〕劉錦.堅定不移加快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J].神州學人,2020(01):12-13.

        〔4〕王輝.在場與不在場:后疫情時代高校教學模式變革及質量革命的思考[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20(12):109-112.

        〔5〕張偉,劉寶存.在地國際化: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新走向[J].大學教育科學,2017(03):10-17.

        〔6〕樊迪.淺談國際交流的重要意義[J].課外閱讀,2012(10):18.

        〔7〕劉曉蕾.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開放-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港澳臺事務辦公室主任劉錦就《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答記者問[J].神州學人,2020(07):10-13.

        〔8〕顧明遠,滕珺.后疫情時代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新挑戰(zhàn)與新機遇[J].比較教育研究,2020(09):3-7.

        〔9〕朱國亮.教育開放,人才培養(yǎng)為要[J].神州學人,2020(07):3.

        (責任編輯 賽漢其其格)

        Reflection o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Post-pandemic Era

        ZHAO Xin1, ZHENG Xiao-yu2

        (1.Office of Cooperation and Office, Fuzhou University;

        2.Overseas Education College,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16, China)

        Abstract: The COVID - 19 outbreak is a big challenge to global education Exchange. The present paper states the unfavorable influence to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and with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 and 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point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shall be improved on such aspects as running concept, potential orientation, exchange mode and administr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caused by traditional mutual cross-border student exchange suspended by the pandemic as well as to serve the national education opening-up strategy more effectively.

        Keywords: Post-pandemic Era;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xchange

        收稿日期:2021-06-26

        作者簡介:趙新(1980-),男,浙江溫嶺人,福州大學對外合作與交流處,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來華留學教育。

        基金項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社科類)“‘雙一流高校學生國際雙向交流融合發(fā)展研究”

        猜你喜歡
        國際學生后疫情時代高校
        “后疫情時代”的管理新焦點:辦公環(huán)境
        中外管理(2020年4期)2020-04-28 06:23:46
        掌控“后疫情時代”的五大商業(yè)趨勢
        中外管理(2020年4期)2020-04-28 06:23:46
        進擊“后疫情時代”
        支點(2020年4期)2020-04-21 13:40:50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yī)藥英語人才培養(yǎng)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高校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4:21
        概率統計公共課程國際化教學實踐
        大學教育(2016年3期)2016-04-08 07:01:27
        概率統計公共課程國際化教學實踐
        大學教育(2016年3期)2016-04-08 07:01:27
        美國留學教育動向及影響因素探析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 天堂中文官网在线| 强行无套内谢大学生初次| 精品久久久少妇一区二区| 三级国产精品久久久99|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y111111少妇影院无码| 亚洲成a人片77777kkkkk| 在线观看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 996久久国产精品线观看 | 亚洲成a人片77777kkkkk| 亚洲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少妇高潮无套内谢麻豆传 | 少妇厨房愉情理伦bd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毛片乱码| 蜜臀av国内精品久久久人妻|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av|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导航|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yy6080 | 精品av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国产女奸网站在线观看| 蜜桃成熟时日本一区二区| 伊人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精品污|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不卡| 亚洲av国产精品色a变脸|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网| 国产精品黄在线观看免费软件| 成人综合久久精品色婷婷| 一区二区二区三区亚洲|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 97色噜噜| 日韩精品午夜视频在线|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 人妻丰满熟妇岳av无码区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