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虎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腔內血管外科,河南 鄭州 450000)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生活中的一種常見病癥,是指靜脈血液在下肢深靜脈血管中發(fā)生凝結現(xiàn)象[1]。本次的研究探究在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并發(fā)肺栓塞患者血管腔內介入治療圍手術期的護理中使用精細化護理的應用效果?,F(xiàn)匯報如下。
選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并發(fā)肺栓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收治入院的順序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23 ~66 歲,平均年齡(44.5±21.5) 歲;病程時間3 ~10年,平均時間(6.5±3.5)年。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齡24 ~67 歲,平均年齡(45.5±21.5)歲;病程時間3 ~10年,平均時間(6.5±3.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均衡可比。本研究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醫(yī)學倫理證明號:2012648。
納入標準:經檢測屬于急性下肢深靜脈形成并發(fā)肺栓塞患者;患者及其家屬愿意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患者年齡在20 ~70 歲之間。
排除標準:經檢測不屬于急性下肢深靜脈形成并發(fā)肺栓塞患者;患者或者其家屬不愿參與本次研究,患者患有其他器官組織疾病、遺傳性疾病、先天性疾病等。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其護理內容為飲食指導、心理干預、患肢護理、肱四頭肌收縮鍛煉、鼓勵患者進行早期活動,以達到改善靜脈回流防止靜脈血流遲緩的效果。
觀察組患者使用精細化護理模式。其護理內容為①護理時間的管控:精細化護理則要求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要做到對時間的把控的精細,各項護理工作都有一個相當嚴格的時間規(guī)定,護理人員需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相關的護理工作,避免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時間。②飲食護理: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并發(fā)肺栓塞患者的手術對于患者和醫(yī)務人員來說對身體的損耗都極大,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在患者手術之前,通過科學的飲食搭配,調養(yǎng)患者的身體狀況,使患者的身體狀況在進行手術時達到最佳狀態(tài),盡量提高手術質量。③心理護理干預:情緒是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外在表現(xiàn),大多數(shù)患者在手術中會因為環(huán)境的改變、人員的變化、氛圍的變化而產生緊張、恐慌等情緒,這些心理會直接引發(fā)肌體產生連鎖反應,例如在緊張時人體肌肉會緊繃,這會影響到手術效果和效率,這時就需要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拜托負面情緒所帶來的影響。④疼痛護理:在手術結束后,麻醉效果消失,患者會因為手術的切口而產生疼痛感,護理人員需要使用對應的方法盡量降低患者的疼痛感。⑤其他護理:這其中包括對患者的藥物護理,起居護理,術后康復等。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顯效:患者在術中的心理狀態(tài)、身體狀態(tài)處于平和狀態(tài),手術結果完美;有效;患者在術中的心理狀態(tài)、身體狀態(tài)有明顯的改善,手術成功;無效:患者在書中的心理狀態(tài)、身體狀態(tài)極差,手術結果不成功??傆行?( 顯效+ 有效)/ 總例數(shù)×100%。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以及血流速度的指標水平。
使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的護理結果進行比較,計數(shù)資料使用n(%) 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n(%)]
經比對,觀察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以及血流速度的指標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水平對比(± s )
表2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水平對比(± s )
例數(shù) 全血黏度 血漿黏度 血流速組別 度觀察組 50 3.32±0.61 1.60±0.10 4.86±0.71對照組 50 2.27±0.76 2.03±0.50 4.46±1.10 t 7.619 5.963 2.160 P<0.001 <0.001 0.033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還可以被簡稱為深靜脈血栓形成(DVT),該疾病可以根據發(fā)病時間的不同,將疾病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以及慢性期三個類型[2]。急性期、亞急性期和慢性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特點就是患者的發(fā)病時間分別在14 天以內、15 ~30 天和超過30天[3]。本次研究的類型即為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病因主要是由以下幾種原因引起①靜脈血流滯緩:觸發(fā)血液滯緩的原因主要是長時間的制動、就坐、長時間臥床、靜脈曲張等,手術患者會因為麻醉導致的靜脈擴張,靜脈流速減慢;術中麻醉導致的下肢肌肉麻痹,失去收縮功能;術后又因切口疼痛導致等原因長時間臥床導致下肢肌肉松弛,使得血流速度緩慢誘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4]。②靜脈壁損傷:該因素主要由化學性損傷、機械性損傷、感染性損傷所導致,從而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5]。③血液高凝狀態(tài):這是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基本原因,也是主要原因之一[6]。綜合所有原因進行分析,引發(fā)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靜脈血流滯緩和血液高凝狀態(tài)[7]。
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精細化護理的觀察組患者的圍手術期的護理效果達到96%,使用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只有84%,說明精細化護理對于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圍手術期的護理效果極其優(yōu)異。從研究結果還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以及血流速度的指標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說明精細化護理改善急性下肢深靜脈患者的各項指標水平,護理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在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并發(fā)肺栓塞患者血管腔內介入治療圍手術期的護理中使用精細化護理的效果顯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下肢靜脈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度,預防患者下肢腫脹,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