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安陽市中醫(yī)院 腦病一科,河南 安陽 455000)
后循環(huán)缺血是指后循環(huán)頸動脈系統(tǒng)短暫性缺血發(fā)作,是誘發(fā)眩暈的常見病因,發(fā)病率約為0.5%,是誘發(fā)腦卒中的重要因素,威脅患者健康[1]。臨床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尚無特異性藥物,主要通過調節(jié)血脂、擴張血管緩解缺血癥狀,但總體效果有限。尼麥角林具有擴張血管作用,適用于急慢性腦血管及周圍循環(huán)障礙,對改善缺血癥狀有一定價值。中醫(yī)理論認為,肝風內動、肝陽上亢是眩暈主要病機,治宜息風通絡、平抑肝陽。天麻素注射液是由天麻主要成分制成的中成藥,具有良好安眠、鎮(zhèn)靜作用,可用于治療肢體麻木、眩暈等疾病[2]。為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在尼麥角林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天麻素注射液,以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天麻素注射液臨床治療價值。詳情如下。
選取安陽市中醫(yī)院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109例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患者,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兩組,其中54例給予尼麥角林為對照組,另55例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天麻素注射液為觀察組。對照組男29例,女25例;年 齡53 ~72 歲;平 均(62.66±4.13) 歲;病程5 ~13 d,平均(8.95±1.52) d;合并高血脂13例。觀察組男27例,女28例;年齡52 ~74 歲;平均(63.11±4.22)歲;病程4 ~15 d,平均(9.21±1.71) d;合并高血脂15例。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納入標準:經Dix-Hallpike 檢查、MRI 檢查確診為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前1 個月未服用其他藥物;知情本研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腦梗死或腦出血;耳源性或其他藥物引起的眩暈;凝血功能障礙;過敏體質;合并嚴重高血壓。
兩組進行常規(guī)抗血小板干預。(1) 對照組給予尼麥角林(山東齊都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418),口服,5 mg/ 次,3 次/d。(2) 觀察組尼麥角林用法用量與對照組一致;天麻素注射液(西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4391),靜滴,0.6 g/ 次,1 次/d。
兩組均治療2 周。
(1) 證候積分。評估標準[3]:證候積分包括眩暈、惡心嘔吐、視力模糊、頸僵、四肢麻木、耳鳴,分無(0分)、輕(2 分)、中(4 分)、重(6 分)4 個等級,評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2) 比較兩組治療有效率。評估標準:痊愈:證候積分減少100%;顯效:證候積分減少60% ~99%;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 ~59%;無效: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痊愈、顯效、好轉計入治療有效率。(3)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眩暈障礙評分,以眩暈障礙量表(DHI) 進行評估,共10 項,每項1 ~4 分,分值與癥狀嚴重程度成正比。(4)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采用徐州市聯(lián)創(chuàng)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的CTD- Ⅰ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測基底動脈(BA)、右椎動脈(RVA)、左椎動脈(LVA)血流速度。(5)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管內皮功能,采集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處理( 離心10 min,轉速3 000 r/min,離心半徑8 cm),取上層清液置于-80℃待檢,以酶聯(lián)免疫檢測血清一氧化氮(NO)、內皮素-1(ET-1)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優(yōu)選紀寧實業(yè)有限公司。
通過SPSS 22.0 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n=55) 治療有效率94.55% 較對照組(n=54)79.63% 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n(%)]
治療后兩組證候積分、DHI 評分較治療前低,且觀察組(n=55) 較對照組(n=54) 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證候積分、眩暈障礙評分比較(± s )單位:分
表2 兩組證候積分、眩暈障礙評分比較(± s )單位: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①P <0.05。
證候積分 DHI 評分 21治.16療±前3.0 5 7.2治6±療1后.33 ① 30治.33療±前3.5 9 11.5治3±療2后.27①組別 觀察組對照組 20.54±3.17 10.89±1.64① 29.18±3.72 16.75±2.83①t 1.041 12.703 1.642 10.633 P 0.300 <0.001 0.103 <0.001
治療后兩組BA、RVA、LVA 水平均明顯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n=55) 高于對照組(n=5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比較(± s )單位:cm·s-1
表3 兩組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比較(± s )單位:cm·s-1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①P <0.05
RVA LVA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組別 BA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4.14±4.27 52.46±4.76① 37.72±2.85 44.26±3.39① 36.89±2.56 45.13±2.85①對照組 45.09±4.08 48.53±4.39① 38.06±2.92 41.04±3.08① 37.22±2.72 41.25±2.57①t 1.187 4.479 0.449 5.188 0.652 7.460 P 0.238 <0.001 0.655 <0.001 0.516 <0.001
治療后觀察組(n=55)NO 水平高于對照組(n=54),ET-1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管內皮功能水平比較(± s )
表4 兩組血管內皮功能水平比較(± s )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①P <0.05。
NO/(μmol·L-1) ET-1/(ng·mL-1)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1.74±7.55 70.16±8.35① 97.34±8.22 71.06±6.85①對照組 53.06±7.24 61.49±7.88① 95.92±8.03 83.34±7.29①t 0.931 5.573 0.912 9.065 P 0.354 <0.001 0.364 <0.001
眩暈發(fā)作時表現(xiàn)為頭痛、耳鳴、視物旋轉、站立不穩(wěn),其中后循環(huán)可維持前庭系統(tǒng)血液正常供應有重要作用,維持平衡運動功能正常,若后循環(huán)出現(xiàn)缺血癥狀則易造成前庭功能障礙,導致眩暈癥狀[4]。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慢性病發(fā)生率有所提高,導致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發(fā)病率提高,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尼麥角林可阻斷α 受體,擴張血管,提高神經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度,改善大腦缺氧缺血癥狀[5]。相關研究指出,尼麥角林治療缺血性眩暈有切確效果,可明顯提高血流速度,改善眩暈癥狀,且安全性高[6]。
《內經》有云:“諸風掉眩,皆屬于肝”,從中醫(yī)角度分析,眩暈病機為肝風內動、肝陽上亢,其治療應息風止痛、通絡平肝?!镀⑽刚摗氛J為:“眼黑頭旋、虛風內作,非天麻不能除?!币蕴炻橹委熝炘诠欧街芯忻鞔_記載,目前臨床通過以天麻為主的中藥湯劑同樣應用廣泛。有學者[7]指出天麻對腦卒中后眩暈有明顯效果;另有研究[8]對輕型顱腦損傷患者給予天麻鉤藤飲而明顯改善眩暈、頭痛癥狀。天麻是我國名貴中藥,主要功效為息風止痙、平抑肝陽,其主要成分為天麻素。天麻素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擴張血管,調節(jié)血液流變學,提高機體免疫力,抑制纖維蛋白原生成,從而緩解腦缺氧缺血癥狀?,F(xiàn)代藥理學表明,天麻素注射液具有抗眩暈、抗癲癇、鎮(zhèn)靜、鎮(zhèn)痛效果,且有助于營養(yǎng)神經細胞,改善心腦血管功能[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較對照組高,治療后DHI 評分、證候積分、較對照組低,說明天麻素注射液對改善眩暈癥狀有積極作用。
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患者是由于后循環(huán)供血不足所致,發(fā)病時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減緩,導致缺氧、缺血,通過提高血流速度有助于緩解缺氧缺血癥狀。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BA、RVA、LVA 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天麻素注射液聯(lián)合尼麥角林可提高血流速度。尼麥角林具有調節(jié)血液流變學作用,天麻素注射液可擴張血管,改善椎基底動脈迂曲程度,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二者聯(lián)合可進一步促進血液流動。另外,治療后觀察組NO 水平高于對照組,ET-1 水平低于對照組,說明天麻素注射液聯(lián)合尼麥角林有助于改善血管內皮功能。腦缺血再灌注損傷中NO 后期為毒性作用,而早期有保護作用。缺血再灌注損傷時刺激引起應激反應而提高NO 水平,天麻素加快分泌NO,進一步提高NO 水平,可保護血管內皮功能。ET-1 具有強烈縮血管作用,后循環(huán)缺血后大量釋放ET-1 入血,使其在血清內呈高水平表達。天麻素及尼麥角林均具有擴張血管作用,有助于穩(wěn)定血管舒張收縮,調節(jié)血管功能,從而降低ET-1 水平。
綜上所述,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患者經天麻素注射液、尼麥角林聯(lián)合治療,可明顯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保護血管內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