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剛健,陳慶豐,武文豪,黃德峰
(1.漯河市中心醫(yī)院 檢驗科,河南 漯河 462000;2.漯河市中心醫(yī)院 消化內(nèi)科,河南 漯河 462000)
肝硬化是臨床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復作用形成的彌漫性肝損害。我國關于肝硬化的流行病學顯示[1],大多數(shù)肝硬化患者由前期肝部炎癥致病。晚期的肝硬化患者常伴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繼發(fā)感染、脾功能亢進、腹水、癌變等并發(fā)癥[2-3]。晚期肝硬化肝細胞病理組織學上有廣泛的肝細胞壞死、殘存肝細胞結(jié)節(jié)性再生、結(jié)締組織增生與纖維隔形成,其肝臟逐漸變形、質(zhì)硬而逐漸形成肝硬化。本研究旨在通過測定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免疫相關細胞因子表達,尋求其表達水平與患者病情進展及SBP 發(fā)生是否存在相關性。
回顧性分析選取漯河市中心醫(yī)院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就診的60 名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臨床資料,其 中 男34例, 女26例,年 齡36 ~71 歲, 平 均年齡(48.35±9.26) 歲。按照肝功能分級,Child-Pugh 評分分為A 組(5 ~6 分),B 組(7 ~9 分),C 組(10 ~15分),每組20例,另選取20例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經(jīng)影像學、病理學活檢確診為肝硬化腹水患者;②臨床資料統(tǒng)計完整者;③對該課題知情同意,自愿參加,依從性良好,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①妊娠期、哺乳期婦女;②合并有除肝臟外其余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或損害者;③全身反應嚴重者;④預計生存時間<2 個月者;⑤入院時并發(fā)細菌或病毒性感染者。
免疫相關細胞因子表達水平測定:禁食12 h 后于次日早8 點取靜脈血4 mL 于流式試管中,使用流式細胞儀( 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DxFLEX 型) 檢測其白細胞分化抗原3+(CD3+)、白細胞分化抗原4+(CD4+)、白細胞分化抗原8+(CD8+) 水平,計算輔助/ 抑制T 淋巴細胞(CD4+/CD8+) 比值。
Th1 型、Th2 型細胞因子的測定:采用流式微球陣列技術(CBA) 法測定患者血清內(nèi)Th1 型細胞因子( 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Th2 型細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3(IL-13) 水平,試劑盒選用美國eBioscience 公司的CBA 試劑盒,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測定操作。
以腹水培養(yǎng)進行患者SBP 診斷。
①四組CD3+、CD4+、CD8+、CD4+/CD8+表達水平的比較;②四組Th1 型、Th2 型細胞因子表達水平;③免疫相關細胞因子與病情進展的相關性;④免疫水平與SBP 發(fā)生相關性
所有統(tǒng)計學資料都采用SPSS 18.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病情進展的多分組單因素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 H 秩和檢驗。組間及多組比較采用Fisher 精確檢驗,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相關性。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C 組CD3+、CD4+、CD8+、CD4+/CD8+水平低于A 組、B 組及對照組;B 組CD3+、CD4+、CD8+水平低于A 組、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四組免疫相關細胞因子比較(N=20,± s )
表1 四組免疫相關細胞因子比較(N=20,± s )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 <0.05;與 A 組比較,②P <0.05;與 B 組比較,③P <0.05。
CD3+ CD4+ CD8+ CD4+/CD8+組別 對照組 72.84±5.68 44.21±4.87 30.24±3.16 1.38±0.41 A 組 71.27±5.56 43.13±4.92 29.86±3.28 1.35±0.39 B 組 65.25±6.03①② 36.36±5.09①② 26.13±3.04①② 1.24±0.34 C 組 49.33±5.74①②③23.47±5.14①②③21.52±2.97①②③1.09±0.26①②F 51.648 92.352 31.819 3.588 P <0.001 <0.001 <0.001 0.017
C 組TNF-α、IL-4、IL-10、IL-13 指標水平明顯低于A 組、B 組、對照組;B 組TNF-α、IL-4、IL-10、IL-13指標水平明顯低于A 組、對照組(P<0.05),A 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四組免疫平衡Th1/Th2表達水平比較(N=20,x± s ) 單位:pg·mL-1
以分組為因變量,免疫相關細胞因子CD3+、CD4+、CD8+水平及免疫平衡Th1/Th2 型細胞因子為自變量,進行多元Logistic 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CD3+、CD4+、CD8+是患者病情進展保護因素,TNF-α、IL-4、IL-10、IL-13是影響患者病情進展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3。
表3 免疫相關細胞因子與病情進展的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
以分組為因變量,免疫相關細胞因子CD3+、CD4+、CD8+水平及免疫平衡Th1/Th2 型細胞因子為自變量,進行多元Logistic 回歸分析,通過結(jié)果可知 CD3+、CD4+、CD8+為患者發(fā)生SBP 的保護因素,TNF-α、IL-4、IL-10、IL-13 是影響患者發(fā)生SBP 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4。
表4 免疫水平與SBP發(fā)生的二元Logistics回歸分析
由于肝硬化患者早期肝臟本有的代償功能不會表現(xiàn)出明顯癥狀,中晚期則以肝功能損害和門脈高壓為主要表現(xiàn)[4]。腹水作為肝硬化的一種常見并發(fā)癥,肝硬化本身病情與臨床腹水有著直接聯(lián)系,且腹水是肝硬化病程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轉(zhuǎn)折點,一旦腹水發(fā)生,患者病情便逐漸惡化[5-6]。
本結(jié)果認為,就單因素分析結(jié)果來看,免疫水平越弱的肝硬化腹水患者病情越嚴重,現(xiàn)象分析如下:Th1細胞介導細胞免疫所產(chǎn)生的細胞因子與患者肝臟部位的炎癥表現(xiàn)出相關性,IL-4、IL-10、IL-13 三種細胞因子共同參與了人體炎性反應全過程,一方面,其可在患者機體局部激活炎癥反應;另一方面,在人體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內(nèi),IL-4、IL-10、IL-13 三種細胞因子的少量釋放又可對抗炎反應進行調(diào)節(jié),這是一種抗炎、促炎共同發(fā)生且處于平衡的狀態(tài),當其在血液內(nèi)釋放量上升時,穩(wěn)態(tài)失衡,則會對人體形成損傷。
而免疫相關細胞因子與患者SBP 發(fā)生的相關性研究結(jié)果顯示:免疫相關細胞因子與病情進展的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CD3+、CD4+、CD8+水平以及TNF-α、IL-4、IL-10、IL-13 水平與患者病情程度表現(xiàn)出明顯相關性(P<0.05);免疫相關細胞因子與SBP 發(fā)生的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結(jié)果CD3+、CD4+、CD8+水平及TNF-α、IL-4、IL-10、IL-13 水平與患者病情程度表現(xiàn)出明顯相關性(P<0.05),該項結(jié)果提示免疫相關細胞因子表達水平與酒精性肝硬化腹水患者SBP 發(fā)生存在明顯相關性,患者免疫力越低越容易形成有菌腹水。但值得注意的是,TNF-α、IL-4、IL-10、IL-13 是臨床常用的炎癥反應指標,在炎癥評價中往往較健康人體呈升高現(xiàn)象,而如前文分析結(jié)果所述,酒精性肝硬化腹水患者4 項指標與其病情進程存在相關性,若水平較低時,并不可直接診斷為無炎癥反應發(fā)生,須對肝硬化腹水致病原因進行準確診斷,結(jié)合腹水培養(yǎng)結(jié)果給出最終結(jié)論。
綜上所述,酒精性肝硬化腹水患者機體免疫相關細胞因子表達水平與患者病情嚴重程度、SBP 發(fā)生存在明顯相關性,免疫相關細胞因子表達水平越低,肝硬化程度越嚴重,更容易發(fā)生SBP,應針對其免疫力水平進行藥物干預,避免感染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