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宇攝影作品《活到老,學到老》 顧正勤/攝20多年前,我寫了一篇題為《錢盲》的文章,說的是自己害怕與數(shù)字打交道、不會理財?shù)墓适隆TS"/>
文>>>于宇
攝影作品《活到老,學到老》 顧正勤/攝
20多年前,我寫了一篇題為《錢盲》的文章,說的是自己害怕與數(shù)字打交道、不會理財?shù)墓适?。許多年過去了,我在這方面似無多大長進。有一次,我斗膽去銀行ATM 機上取款,不曉得什么原因,銀行卡被卡住了,急得我滿頭冒汗,最后還是銀行工作人員幫我解了“危”。不怕你笑話,我平時除了能在電腦上敲敲字,在手機上看看新聞、發(fā)發(fā)微信,對其他生活中帶點科技含量的東西都很陌生,更不敢去觸碰。于是,家人又將我這個“錢盲”升級啦,稱我是“科盲”。
后來,接連遭遇的一些事,增加了我的緊迫感。譬如,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商品廣告,打電話和商家洽談后,對方說:“親,請用微信支付?!蔽夷臅坑秩?,想去某大醫(yī)院看個專家門診,對方電話回復說:“對不起,需提前網(wǎng)上預約?!蔽毅蹲×恕T偃?,電視上常有節(jié)目互動,我興沖沖想?yún)⑴c時,主持人提示:“請掃描屏幕下面的二維碼。”我又干瞪眼。
諸如此類,尷尬嗎?當然尷尬!但細想想,卻給我以警示:上了年紀的人,不與時代同行,不關注新生事物,久而久之,老人真的就會變成“老朽”!
前年冬天,我去老家縣城的一家老澡堂子洗澡,臨結賬時,見一老翁掏岀手機,掃描吧臺上的二維碼。我很驚訝:這老頭也會這玩意兒?而且還是在小縣城!回家說給家人聽,妻說:“這有什么大驚小怪的,我在菜場常見一些老頭老太用手機付錢。”女兒更是“危言聳聽”:“爸,現(xiàn)在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你已經被甩岀幾條街啦,再不補課,將來岀門會寸步難行哦!”說得我兩眼直楞楞的。
幾個月前,我終于痛下決心:掃盲!我對女兒說:“從現(xiàn)在起,爸想拜你為師!”
女兒咯咯地笑,說:“好啊,就從簡單的開始,先教你使用移動支付、網(wǎng)上購物。”
“行,行!”我頻頻點頭,真像個小學生似的。
女兒輕車熟路,接過我的手機,眨眼工夫,就給我下載了拼多多,開通了支付寶,并打進了100 元錢。女兒一邊教我操作,一邊循循善誘,說:“這錢用完了,再打,萬一被騙了,就當交一回學費?!?/p>
有女兒作后盾,我頓時臉上光芒四射。吾妻卻在一旁冷笑,半天忽然冒岀一句:“小丹(我女兒名),你這下攤上事兒啦!”
能攤上多大事呢?我一臉的不屑,說:“不是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嗎?我就不信,這個‘盲’我會脫不掉。”
說得大家都笑了。
今年以來,我已在手機上購了幾回商品,最近居然還成功地搞了一兩次“秒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