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延英 朱洪洲
摘要:本文結合瀝青混凝土路面工程實例,論述了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方法和步驟,包括工程設計級配范圍的確定、對原材料要求、礦料組成設計、確定瀝青最佳用量、配合比設計檢驗。
關鍵詞:瀝青混合料;工程設計級配、馬歇爾試驗、礦料組成設計、瀝青最佳用量
1引言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我省交通運輸業(yè)顯現(xiàn)出突飛猛進的態(tài)勢,公路交通量逐年增加,軸載迅速增長,瀝青路面的使用壽命收到了嚴重挑戰(zhàn);尤其是在青藏高寒區(qū),瀝青路面的各種病害,如泛油、裂縫、坑槽、松散、車轍等普遍存在,對路面使用質量已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本文就結合工程實例對AC-13型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進行探討,優(yōu)化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提高瀝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2項目概況
共和至茶卡公路一級公路,項目位于青海,區(qū)域海拔高度在2906~3233米之間,深居歐亞大陸的腹地,公路自然區(qū)劃屬Ⅶ1。氣候屬高原大陸性氣候中冷溫性干旱草原類型,氣候干燥、寒冷,冬季漫長,降雨量少,年平均降雨量為311.2~212.1毫米,年平均蒸發(fā)量為1841.2~2152.2毫米。結凍期由當年的10月到次年的4月,年平均氣溫為3.4℃,元月份氣溫最低,平均為-10.8℃,歷史最低氣溫為-28.9℃,7月份氣溫最高,平均為15.1℃。主線路面結構層為:4cmAC-13細粒式瀝青砼上面層—5cmAC-16中粒式瀝青砼下面層—20cm水泥穩(wěn)定砂礫(摻40%碎石)基層—28~32cm級配砂礫底基層。
3確定工程設計級配范圍
根據(jù)《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中對瀝青混合料礦料級配范圍的要求,確定AC-13型瀝青混合料礦料工程設計級配范圍。經確定的工程設計級配范圍是配合比設計的依據(jù),不得隨意變更。
4對原材料的要求
瀝青混合料的原材料主要有粗集料、細集料、填料、瀝青,委托單位提供的瀝青為克拉瑪依110號A級重交通道路石油瀝青,粗集料為9-13mm碎石、5-10mm碎石、3-5mm碎石,細集料為0-3mm石屑,填料采用礦粉,經試驗原材料各項物理力學指標均符合要求。
5礦料組成設計
根據(jù)幾種礦質材料的篩分結果,及現(xiàn)行規(guī)范《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 F40-2004)中對AC-13型瀝青混合料礦料級配范圍的要求,按圖解法對其進行了礦料組成設計。通過調整,最后確定礦料的合成級配組成(見表2),級配曲線圖見圖1。
設計合成級配不得有太多的鋸齒形交錯,且在0.3mm~0.6mm范圍內不出現(xiàn)“駝峰”。
當反復調整不能滿意時,宜更換材料設計,AC-13型瀝青混合料礦料級配曲線見下圖1。
6確定瀝青最佳用量
按上述確定的礦料組成設計,采用級配中值,取3.8%、4.3%、4.8%、5.3%、5.8%,5種油石比分別成型馬歇爾試件,經試驗確定的馬歇爾各項試驗指標如表3所示。
以油石比為橫坐標,以馬歇爾試驗的各項指標為縱坐標,將馬歇爾試驗指標點入圖中,連成圓滑的曲線,如圖2所示。在圖上求取相應于密度最大值的瀝青用量為a1、穩(wěn)定度最大值的瀝青用量為a2、空隙率范圍內中值的瀝青用量為a3、瀝青飽和度范圍的中值的瀝青用量為a4。按式(1-1)取平均值作為OAC1:
以各項指標均符合技術標準(的瀝青用量范圍OACmin-OACmax的中值作為OAC2,見式(1-2)。
取OAC1及OAC2的中值作為計算的最佳瀝青用量OAC。
7配合比設計檢驗
通過馬歇爾試驗對比分析,采用最佳瀝青用量進行驗證,最終采用級配中值,見表4。最佳油石比時的各項指標特征值,如表5所示。
通過試驗,瀝青混合料礦料配合比為9-13mm:5-10mm:3-5mm:0-3mm:礦粉=30%:9%:24%:34%:3%,采用級配中值。結合工程實踐經驗、公路等級、氣候條件等因素,最佳油石比采用5.1%。經配合比設計檢驗,瀝青混合料空隙率、飽和度、穩(wěn)定度、流值、礦料間隙率等指標均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 F40-2004)的技術要求。
8結束語
綜上所述,影響瀝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的因素很多,我們應從源頭抓起,嚴格控制原材料質量,優(yōu)化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從而提高瀝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參考文獻:
[1]公路工程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guī)程JTG E20-2011,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3]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guī)程JTGE42-2005,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4]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 D50-2017,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