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書法這門中國特有的藝術,我羨慕由來已久。書法來源于漢字,又高于漢字,篆隸真行草,猶如春蘭秋菊,各呈芬芳。面對一幅書法藝術作品,總給人有一種“翩若驚鴻,矯若游龍”“人在武陵微醉”的感覺。
古人學書,以勤為徑,正如書譜中引用王羲之言:張精熟,池水盡墨。其實王羲之也是終年累月地書寫,留下“墨池”的典故,畢幾十年之功,方有所成。前年夏天,適逢永春書協(xié)舉辦書法公益培訓,我在朋友的鼓動之下,不避須發(fā)漸白,牛齒徒增,欣然參加。經過半年的培訓,對書法的認識確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趙老師說:學書法是個快樂的過程,也是個痛苦的過程。當你的書法有所長進時,你心中快樂著。當你鉆進去,一筆一畫要符合規(guī)范,字形結構須扣緊字帖,并且必須改變原來的書寫習慣時;當你在寫好隸書、楷書的基礎上去寫行書、草書,務必要去掉楷書的一些筆法時,你會感到痛苦。事實就是這樣,這個時候你會感到“板凳須坐十年冷”“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許老師說:書法要講究靈動,意在筆先,上一筆的結束是下一筆的開始,連綿不斷,一氣呵成,做到“入乎其內,出乎其外”,并且要有恒心,只有做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方能類似進入王國維說的詩詞的三個層次,遇到挫折的過程其實就是成長的過程。這時,你會鼓起“十年寒窗磨破硯,烈火爐中走一遭”的勇氣,會欣賞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麗景觀。會產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會把以前那種“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的頹廢之氣一掃而光,從而產生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xiāng)”這般苦盡甘來的快樂感。
林老師說:運筆要講究中鋒、側鋒結合,聚鋒、裹鋒結合,露鋒、藏鋒結合。你會體會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覺。練習過程中,你會有那種高屋建瓴的感慨。
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我越來越體會到書法與詩詞有著共同之處,皆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始終要含蓄、雋永,靈動,給人以湛藍的天空。拿起筆來,已經有種得心應手的感覺,同時也換來心中一片寧靜,腦中始終回蕩著子瞻與子由關于書法的對話:“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相信不就得將來,會有“朗月滿懷,春風在抱;梅花做骨,秋水為神”的萬千景象。聊以數(shù)言,道出學習書法的快樂!
作者簡介:康現(xiàn)在,筆名金香茗。系中華詩詞學會、中國詩歌學會、泉州市書協(xié)會員,永春縣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散文、詩詞散見于《中國文藝家》《青年文學家》《泉州晚報》等報刊。
(責任編輯 于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