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慧
美育是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堅持以美育人,是時代的呼喚,也是每一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對于小學生來說,美育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好機會,道德與法治課的文本內容符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是教師滲透美育的優(yōu)質平臺。
一、美育,讓我們帶領學生發(fā)現(xiàn)美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教學四年級上冊《我們班四歲了》一課時,孩子們已經在一起學習三年了,三年多的班級生活給大家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貞洶嗉壍某砷L足跡,就是要重溫那些美好,入學儀式、入隊儀式、運動會、聯(lián)歡晚會……孩子們想到的只有這些重大活動。這時,我問他們:“你們還記得其他的事件嗎?”他們搖搖頭,好像不知道還能蹦出哪些答案。我笑著問他們:“你們班級曾經發(fā)生過什么幽默有趣的故事嗎?或者是溫暖感人的事?”“對了,上半年舉辦的跳蚤書市,我們把賺的錢捐給了年級里的困難同學。”“是的、是的,我也想起來了!”“我們還去養(yǎng)老院給老人們表演節(jié)目的!”“我們去社區(qū)撿垃圾整理環(huán)境的!”孩子們一下子調整方向,爭先恐后地交流起來。是的,生活中美好的事件太多了,不一定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才是美好,平凡小事也可以熠熠生輝,美就在我們身邊,每時每刻都在閃爍光芒,我們要做的,就是帶孩子們去發(fā)現(xiàn)、去挖掘,讓他們知道,美原來無處不在,我們自己就是美的締造者。
二、美育,讓我們指導學生辨別美
美育是依照美的標準來對學生的人格和情感進行培養(yǎng),使他們對美丑擁有基本的辨別能力?!段业募彝ヘ暙I與責任》一課,“家”是一個特別的地方,在家庭生活中,大人要盡責,我們年齡雖小,但也應盡到自己的責任,為家庭盡責是每一位家庭成員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孩子們存在這樣的認知偏差,我們是小孩子,不需要給家庭盡責,或者是我為家里人做了一件事就是盡責了,他們不明白本著“負責任的精神”“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是為家庭盡責?!罢n堂檢測反饋單”中有這樣一道題:下列哪種行為是給家庭盡責?其中有一個選項是:我給家里換燈泡,不少孩子選擇了這一項,認為自己在參與勞動,就是在給家庭盡責,不約而同地忽略了安全問題,其實,能力范圍內的勞動才是一種美?!段覀兊暮门笥选芬徽n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友誼的可貴,形成對待友誼的正確態(tài)度。孩子們都渴望獲得友誼,但他們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誼,書上“議一議”中周雨經常帶巧克力給大家吃,課間大家都圍著她,顯得她很受歡迎,朋友很多。讀到這兒,其實很多孩子都和文中的張華一樣,心中有這樣的疑問:是不是請大家吃吃喝喝就能擁有很多朋友呢?我讓孩子們小組討論,然后班級匯報,他們有的認為請大家吃吃喝喝可以促進同學之間的感情,有的認為這樣太浪費了,容易讓大家攀比……在一番熱烈的討論交流后,孩子們終于意識到:張華想獲得真正的友誼,他要做的是提高自己,讓自己在各方面做得更好,禮貌得體的舉止、能夠尊重相互間的差異、懂得關心別人、愿意慷慨分享才能幫你收獲真正的友誼。
三、美育,讓我們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美
美的重要來源是生活,如果缺少親身實踐,學生就難以對美有切身的感悟與體驗。在教學中,教師應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加強美育在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滲透力度?!蹲儚U為寶有妙招》一課,我要求孩子們小組合作或在父母的協(xié)助下將廢舊物品再利用,然后在班里辦一個“變廢為寶創(chuàng)意展”。生活中的廢棄物真是太多了,他們紛紛表達出對廢棄物隨意拋棄的惋惜和對因此產生的環(huán)境問題的擔憂。每一個廢品都曾經輝煌過,怎樣通過我們的智慧讓他們繼續(xù)在生活的舞臺上綻放出美的風采呢?孩子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于是廢舊紙盒可以制作筆筒、紙巾盒、收納盒;飲料瓶可以做灑水壺、花盆;廢報紙在大掃除的時候擦玻璃,在包裝易碎品時充當保護神的角色……“光說不練空把子”,周末回家他們動手操作,周一把各自的作品帶到學校,于是,講臺上多了兩個精致的筆筒,紙盒糊上彩紙、罐子纏上毛線,一下子變得洋氣起來;窗臺上飲料罐的下半截做成的花盆,里面是一株吊蘭,藤蔓微垂,別有一番韻味;還有瓶蓋做的飛行棋,創(chuàng)意十足……廢棄物品在孩子們手中獲得了重生。他們認知了勞動美,并積極實踐,去創(chuàng)造美,從而達成了我們的德育目標。
四、美育,讓我們引領學生傳播美
道德與法治課不是簡單的一堂課,它教導學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進一步培養(yǎng)孩子的人格素養(yǎng),從而形成真正的道德。孩子們能辨別發(fā)現(xiàn)美、主動創(chuàng)造美還不夠,教師還應該引領他們去做美的傳播者,讓世界到處充滿美?!队卸嗌倮速M本可避免》一課中指出:節(jié)約糧食是習慣,更是美德,要求大家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為形成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社會風尚作出自己的努力。孩子們在學?!肮獗P行動”中做得相當不錯,可是回到家呢,外出就餐呢,家庭里其他成員表現(xiàn)如何呢?這就需要孩子們小手拉大手,傳播節(jié)約美了。他們首先擬寫了家庭文明餐桌公約,讓爸爸媽媽一起閱讀、修改,并簽字確認,然后張貼在家里廚房、餐廳的顯著位置,平時生活中互相提醒,共同踐行。家長們紛紛反映,這個活動開展得很好,家里的剩飯剩菜明顯減少,有時幾乎沒有,外出聚餐時,孩子再也不亂點菜了,還會提醒家長少點幾個菜,若有剩飯菜,孩子會搶著打包帶回家。孩子們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積極傳播美,為打造和美社會做貢獻。
美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滲透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作為教師,我們要做的就是提高對加強美育滲透的重視,堅持以德感人,以美育人,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搭建讓學生感受美、辨別美的平臺;拓寬創(chuàng)造美、傳播美的渠道,努力將美育滲透在學生的內心深處,讓學生深刻地理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