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樸
題壁詩歷史悠久,產(chǎn)生于兩漢,盛于唐宋。壁,是指“空間載體”,不僅僅指墻壁,還包括山崖、寺壁、驛亭、廊柱、官廳、邸舍、窗扉、城樓、關(guān)門、囚室、橋頭、碑陰、屏風、枕頭、燈籠、手帕、衣衫、樹葉甚至竹木。東漢南陽人師宜官是可考的最早題壁者。曹操非常重視和喜歡他?!稌x書》云:“至(漢)靈帝好書,時多能者,而師宜官為最,大則一字徑文,小則方寸千言,甚矜其能?;驎r不持錢詣酒家飲,因書其壁,顧觀者以酬酒,討錢足而滅之?!睆挠涊d可知,師宜官題壁之后,立即把字抹掉了,他是通過題字這樣的文化行為來換取酒錢。
唐宋以來,文人墨客題壁賦詩蔚然成風。酒肆、郵亭、驛站、寺廟的墻壁,都成了文人墨客題詩發(fā)表新作的地方,墻壁成了詩文發(fā)表的園地。唐詩宋詞的高度繁榮也是與壁上題詩之風有密切聯(lián)系的,天南地北的商旅行人,見而讀之,廣而傳之。
元稹《駱口驛二首》其一云:“郵亭壁上數(shù)行字,崔李題名王白詩。盡日無人共言語,不離墻下至行時?!痹☆}白居易《白氏長慶集序》說:“二十年間,禁省、觀寺、郵候墻壁之上無不書,王公、妾婦、牛童、馬走之口無不之道。”可見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與元稹的詩歌創(chuàng)作,是與文人題壁之風聯(lián)系在一起的,粉墻店壁之上,留下了他們的墨跡。白居易《答微之》詩云:“君寫我詩盈寺壁,我題君句滿屏風。與君相遇知何處,兩葉浮萍大海中?!?/p>
文人相敬,相互題詩于寺壁或屏風之上,可謂知己。壁上題詩也反映了作者當時的處境。唐代詩人王播出身貧寒,早年寄居揚州惠照寺木蘭院讀書,與寺中僧人分粥,寺僧嫌其貧,有意捉弄他,本來是撞鐘開飯,改成飯后撞鐘,王播聽到鐘聲去飯?zhí)?,見眾僧用飯已畢,羞愧之下,題詩于壁,離開了揚州。二十年后,王播任淮南節(jié)度使,重游惠照寺,眾僧人為了恭維節(jié)度使,用碧紗將王播當年的題壁詩罩了起來,王播見此,感慨萬千,又題詩于壁:“二十年前此院游,木蘭花發(fā)院新修。而今再到經(jīng)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薄吧咸靡蚜烁魑鳀|,慚愧阇黎飯后鐘。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使得碧紗籠?!?/p>
今日揚州惠照寺僅存木蘭院石塔,而王播題壁詩則變成“飯后鐘”的典故世代流傳。
宋代題壁之風盛行,凡是酒樓、驛站、郵亭、寺廟的墻壁上,都留有過往人等所題詩句,內(nèi)容可以是抒懷之詩,也可以是親朋留言。《清波雜志》卷十記載:“郵亭客舍,當午炊暮宿,弛擔小留次,觀壁間題字,或得親舊姓字,寫涂路艱辛之狀,篇什有可采者?!边@題壁之風,促進了人們之間的感情交流,繁榮了詩詞創(chuàng)作,旅途中人把鄉(xiāng)愁、感懷以至于牢騷題寫在墻上,既是消遣,也是分享。
宋代著名的題壁詩有:蘇軾《題西林壁》、王禹偁《題僧壁》、蘇舜欽《題花山寺壁》、王安石《書何氏壁》、楊萬里《題龍歸寺壁》、陸游《題酒家壁》等,名篇佳句,不絕于堵,一時成為風尚。
宋代蘇轍《懷澠池》詩自注云:“昔與子瞻應舉,過宿縣中寺舍,題老僧奉閑之壁。”多年后,蘇軾在《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中還念念不忘:“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彼未娙速R鑄《宿芥塘佛祠》中說:“底許暫忘行役倦,故人題字滿長廊。”并自注道:“壁間得魏湘、畢平仲、張士宗回所留字,皆吾故人也?!笨梢娝稳祟}詩于墻壁之風很盛。
特別是文人墨客在茶坊、酒肆、旅館的壁上和詩牌上題詩,成了普遍現(xiàn)象。如《警世通言》中寫道:南宋臨安涌金門外西湖邊有一座酒樓,名曰“豐樂樓”。成都府秀才俞良應試不第,困厄于此。一日,他來豐樂樓一閣子大吃大喝后,喚酒保借筆硯,準備題詩留名后跳湖自盡。酒保告訴他,今日自己值班,若壁上被人題詩弄污了,老板就要扣他當日的工錢。隨即拿出本店自備的“詩板”,請俞良題在上面。但這位秀才想死后顯名于此樓,“教后人知我”,不聽勸阻,偏在一堵干凈墻壁上寫下《鵲橋仙》詞一首。尋死未果后,他回到孫婆旅店,又在店壁上題詞一首。適值宋高宗游豐樂樓,發(fā)現(xiàn)秀才俞良作的詞,“茶盞大小字寫滿”在壁上,便令人尋找這位秀才。去尋的差官入孫婆店中,見壁上題詞墨跡尚新鮮,便讓左右抄了。由此推想,唐宋詩人的有些詩篇,是作者一時興起題于壁上,后被他人發(fā)現(xiàn)抄錄,傳播開去,留傳下來的。像膾炙人口的“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首詩,就是南宋詩人林升題寫在臨安一家旅店墻壁上的。
店壁和詩牌成了古代詩人約定俗成的一個“詩歌發(fā)表園地”,文人雅士利用這個園地抒發(fā)自己的觀感、慨嘆和情懷。
據(jù)說,南宋太學生于國寶曾在臨安斷橋附近一精雅的酒樓喝酒,醉后在屏風上題《風入松》詞一首:“一春常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邊。玉驄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樓前。紅杏香中歌舞,綠楊影里秋千。? ? 暖風十里麗人天,花壓鬢云偏。畫船載得春歸去,余情付、湖水湖煙。明日重攜殘酒,來尋陌上花鈿?!彼胃咦陂e步至此酒樓,發(fā)現(xiàn)這首詞,再三稱賞之余,將末句“重攜殘酒”改為“重扶殘醉”。這個酒家屏風上有了御筆改過的好詞,游人爭相觀看,酒家人氣陡增。
由此看來,唐宋時代旅店、茶坊、酒樓允許文人學士在店壁上題詩,或?qū)漕}詩用的詩牌,其結(jié)果一方面使不少詩作得以流傳,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另一方面,店壁、詩牌上的題詩也變成了店家的廣告,無形中為店鋪做了宣傳。文化與商業(yè)在這里有機結(jié)合,起到了互相促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