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曉陽
“記住,作為組織者,每次開會最好提前半個小時到達現(xiàn)場!”段主任對我說。
“不用吧?是不是太早了?”我一臉疑惑。
“半個小時對于辦公室主任一點也不多,因為得提前到達會場,要檢查準備情況,一旦有缺漏,就有充足的時間補救!”
“我明白了?!?/p>
這是多年前我與辦公室段主任的一段對話。時過境遷,我與段主任各奔東西,但他的這種工作作風我一直牢記在心,成為我后來學習生活的指引。
記得我第一次當辦公室主任,籌備會議、組織活動、督查工作、接聽電話、寫講話稿……一件件工作如鋪面而來的沉悶空氣,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常常是這件事沒做完,那件事又來了,每天忙得腳不沾地。所幸的是,我養(yǎng)成了提前半個小時的習慣,分清輕重緩急,即使遇到一些特殊情況,我也能從容面對。比如,有一次開會,有個會議資料沒有打印分發(fā),領(lǐng)導知道后,臉色難看,大發(fā)雷霆。我噤如寒蟬,內(nèi)心如火。真是顧此失彼呀。
我火急火燎地聯(lián)系打印室,要求打印室想盡一切辦法第一時間打好送來。手表嘀嗒嘀嗒地催著我,我是真盼著它走得慢一些,再慢一些。那段時間,是我一生中最難熬的時光。明明內(nèi)心十萬火急,卻不好表現(xiàn)出來。好在半個小時不到,會議資料終于趕出來,我如釋重負,一看時間,離正式開會還有五分鐘,我嚇出一身冷汗,我深深為自己養(yǎng)成提前半個小時的習慣感到慶幸!
籌辦的活動多了,我慢慢總結(jié)出一些成功的方法。其中第一條就是提前半個小時。不打無準備之仗,加上有了這半個小時的機動時間,偶有閃失也影響不了活動的正常舉行。
如今,我早已離開了辦公室主任這個崗位,但提前半個小時的習慣早已深入骨髓。
有位作家說:“有人覺得,生活發(fā)生大的變化,一定是做了大的調(diào)整。其實不盡然,僅僅是因為我提前了五分鐘。這五分鐘之所以如此關(guān)鍵,在于主動權(quán)的問題?!庇谖叶裕崆鞍雮€小時,時間寬松了,我牢牢控制著時間,變得比“五分鐘”更主動從容了。
提前半個小時,看起來很充裕,實則不然,畢竟行百里半九十,留足時間查漏補缺,科學應對意外,這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一種留有余地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