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宜興紫砂不論是在中國還是世界都是非常出名的,出自這里的紫砂壺都凝聚著制壺匠人們的心血。好的紫砂壺不僅在外觀造型上設計精巧,泡茶時更能體現出來,它能保證茶湯的色、香、味。紫砂壺獨有的雙氣孔結構擅于吸收茶湯,即使是不加茶葉,使用沸水都能沖出一杯帶有茶香的茶來。紫砂“君竹壺”(見圖1)以竹子為設計題材,將竹葉的線條美和竹節(jié)的柔韌感與紫砂壺融為一體,使得紫砂壺在外觀精巧的同時兼具深厚的文化意蘊。
紫砂壺“君竹”整體造型渾厚大氣卻不顯笨重(見圖1),精簡大方卻又不顯平凡。作為圓器,“君竹壺”也延續(xù)了“圓、穩(wěn)、勻、正”的傳統(tǒng)特色,與其它圓器不同,“君竹壺”的曲線維度變換多樣,壺身由來自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曲線穿越交織組合在一起,整體氣質豐滿大氣、色澤潤滑細膩,值得一提的是該壺的壺腹造型別致,制壺者將其塑造成外翻的造型,在形體上與竹節(jié)極其相似,做到了形似的初步境地,而略顯鼓囊的壺身是為了將重心下沉,使造型的視覺效果更顯穩(wěn)重端莊,又可以起到制造視覺張力的作用。與花器突出的壺口、壺蓋不同,“君竹壺”的壺蓋是平蓋,壺口也是平口,同樣做到嚴絲合縫、不留破綻。“君竹壺”的壺口、壺鈕、壺把皆是模仿竹節(jié)的造型,風格奇特。壺嘴由壺肩處約七十五度角處探出,酷似翠竹由地下萌芽一般,外表稚嫩無力,實際卻力量感十足。遙相呼應的是壺把,它位于整把壺的另外一側,與壺嘴的位置相對應,壺把呈環(huán)狀,竹節(jié)造型,與壺身的銜接順暢自然、比例舒適,粗細勻稱協(xié)調。再說到壺鈕處,壺鈕的造型雖然也是竹節(jié)的造型,但是風格卻和壺把的竹節(jié)迥異,如果將壺把的造型看做青年的竹子,那么壺鈕處的竹節(jié)造型便是末年的竹節(jié),酷似經歷了無數風霜歲月的老者,滿臉滄桑,為整把壺平添幾分時光的厚重感。
若論造型,“君竹壺”在造型上應屬于嚴謹的陣營,卻完美地繼承了圓器的風格造型,將圓器的優(yōu)點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所表現出的剛柔并濟、有血有肉正是紫砂領域發(fā)展歷程中代代追尋發(fā)掘的文化精髓。紫砂壺在明朝后期時興起的小巧壺型開始稱為潮流,但是真正讓紫砂文化走向巔峰的是歷代文人墨客的追捧,他們?yōu)樽仙皦仡}字、作畫、寫詩,為紫砂壺一點一點積攢文化底蘊,最終紫砂壺稱為集書畫藝術、造型藝術、陶刻藝術、裝飾藝術為一身的曼生壺,使得紫砂壺脫離了陶制器皿的低級趣味,慢慢走向更加高尚的藝術殿堂,成為宜興乃至全中華的一張明信片。
“君竹壺”最明顯的特征便是對竹子造型的分解提煉,既體現于壺身造型,也表現在壺身的精湛雕刻上,這種將藝術設計和雕刻藝術融為一爐,制壺藝人將圓器的造型與雕刻技術相結合,酷似文人與匠人思想火花的碰撞,恰是迸發(fā)出高層次的紫砂藝術,這是不同群體或者說是人與自然的共鳴,其深遠影響著后世的紫砂藝術發(fā)展方向。紫砂“君竹壺”不帶名人題字卻反而顯得英氣十足、風度翩翩,只因在壺身的一側進行了雕刻裝飾,幾片竹葉傲立風中,印刻在壺身上翩翩起舞,制壺藝人以刀代筆,不但保留了刀刻的鋒銳,還殘留了點點墨跡,更流露出瀟灑自如的獨特竹韻。
中華文化底蘊深厚,而竹文化正是其中瑰麗絢爛的一個,在秀美的江南地區(qū),宜興市擁林萬頃,素有竹的海洋的美譽,正是受這種環(huán)境的感染,制壺藝人可以更深刻地感悟竹的思想內涵,從而創(chuàng)造出更獨特的藝術造型,探索出更寬廣的紫砂道路。
“君竹壺”壺如其名,制壺藝人深諳竹的文化,故此取名“君竹”,就造型裝飾和“君竹”之名而言,便可以了解到制壺藝人深深地發(fā)掘出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結合紫砂壺的藝術形式,表達出宜興紫砂的深厚人文底蘊。
“君竹壺”的造型靈感來源于滿山的青竹,其意境是高雅的,是來自大自然的饋贈。何為君,顧名思義便是君子,古人以君子自稱,其自傲的便是寬大的君子情懷,此壺所要表達的情感大抵也是如此。紫砂界泰斗人物顧景舟在文章中這么說到:“抽象地講紫砂陶藝的審美,可以總結為形、神、氣、態(tài)四個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輪廓,也就是具象的辟面相;神,即神韻,一樣能令人意遠,體驗出精神美的韻味;氣,即氣質,陶藝所內涵的和諧、協(xié)調色澤本質的美;態(tài),即形態(tài),作品的高、低、肥、瘦、剛、柔、方、圓的各種姿態(tài)?!币话压J優(yōu)秀的紫砂作品,往往能很清楚被人感知到它的“形、神、氣、態(tài)”,其獨到的藝術風格能散發(fā)出獨特的藝術魅力,讓人在潛意識中對其產生興趣,由此感到身心舒暢。
紫砂壺“君竹”的人文情愫主要依托造型裝飾來表現,這也構成了作品的藝術性能,在造器的過程中更追逐對“形、神、氣、態(tài)”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