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平
中國紫砂壺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憑借精美的工藝和那由獨特材質所帶來的優(yōu)越實用性能,經(jīng)過五百余年歲月的打磨,在新的時代,依舊光彩照人。從明朝正德年間誕生伊始,制壺匠人們不斷探索,一大批經(jīng)典款式由此誕生,構成了紫砂壺藝術的歷史,也使紫砂壺藝術未來的發(fā)展有跡可循。
在眾多的紫砂壺經(jīng)典款式之中,“曼生十八式”是比較出眾的,其不僅壺型數(shù)量多,并開創(chuàng)了書畫篆刻與紫砂壺結合的先河,具有重要意義。“周盤”是“曼生十八式”中的款式之一,簡單造型之中蘊含著人生的哲理與智慧。此件“周盤”紫砂壺繼承了傳統(tǒng)造型,在泥料表現(xiàn)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以鮮明的藝術個性展現(xiàn)“周盤”這一款式的造型特征與文化內(nèi)涵。
紫砂壺最廣為人知的一個雅稱就是“紫玉金砂”,源于所用泥料“紫砂泥”,是說其像玉般溫潤雅致,又如金般燦爛華貴,這兩種氣質實際上是比較矛盾的,但卻能在紫砂壺中共同呈現(xiàn)出來,足以證明紫砂泥之神奇特性。
此壺所選擇的泥料非常獨特,且更傾向于玉的質感,有清新樸素的寧靜之美。從顏色上看,此壺表面為石灰色,這與紫砂壺作品中常見的紫紅色有著較大區(qū)別,首先便能吸引人們的目光,冷色調(diào)也更容易給人以冷靜、清爽的感覺,體會到舒適與舒心,這也是紫砂壺的重要功能之一。此壺泥料并不是純色的,一些或深或淺的棕紅色斑點分布在壺中各處,這是泥料中的砂質顆粒在燒制后呈現(xiàn)出的效果,使壺不會過于清冷肅靜,有了生動絢爛的美感。在質感上,創(chuàng)作者對壺體表面進行了細心的打磨,可見明亮透徹的光澤,作品看上去就如同一塊明亮的玉石,望之清亮,觸之溫潤,精美又不流俗,完美展現(xiàn)了紫砂壺藝術的獨特氣質。
“曼生十八式”中的諸多壺型均是仿造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制作而成,比如“石瓢”、“井欄”、“合歡”等,“周盤”也不例外,其造型原型為古代測定方位的羅盤。相傳曼生??嘧x至深夜,疲乏之時在屋中散步,偶見桌上羅盤,便伸手撥弄勺柄,只見其始終朝向同一個方向,遂從中悟出人生道理,制成“周盤”一壺。
“周盤”從造型上看是非常簡單的,主要模仿羅盤的基座。壺身是扁圓柱形,比較寬大,上下邊線銳利清晰,頂?shù)變擅媾c筒身部分形成明快的轉折,所以作品的線條運行和整體造型是圓的,其中的結構是方正、挺括的,表現(xiàn)了曲直合一的從容智慧。筒身弧面順暢整齊,有一種流動之感,象征著生生不息,使作品有了生氣。在壺的底部,創(chuàng)作鑲嵌了圓潤的壺足,壺足將整個壺體托起,使作品看起來雖然寬大,但并不厚重。壺足也使壺身與桌面保持著一定距離,將壺身主體結構襯托得更加突出。
壺蓋也是圓形的,有一定厚度,放置在壺頸部上,嚴密又不沉悶。壺鈕儼然是壺身的“縮小版”,鑲嵌在壺蓋中央,這樣壺鈕、壺蓋與壺身三者的造型就是完全一致的,完美的比例配合構成了清晰的層次感,從上方俯視作品,三圓環(huán)環(huán)相套,透露出“無窮”之美。一彎嘴鑲嵌在壺身一側上部,上端是彎彎的弧線,下部線條與壺面之間完美融合。把手鑲嵌在壺嘴對側,是經(jīng)典的耳狀環(huán)形,斜上方有一個小小的“飛”,這一結構在紫砂壺中比較常見,看似小巧,實際上提供的是支撐功能,人們在使用壺時就會更加省力和舒適。
此件作品繼承了“周盤”的基本造型結構特征,比較獨特的就是壺足的運用,比傳統(tǒng)的壺足更加可愛一些,使作品更加靈巧。這一壺型首先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寬容之道,無論是最為寬大的壺身還是小巧的壺鈕,都富于大氣與隨和之美,線面之間的結合緊密,又保持統(tǒng)一的節(jié)奏,使作品之中的“氣”是流動的,也就不顯生硬死板。其次,作品融合了方圓之美,體現(xiàn)了為人處世的智慧,一方面要堅守個人原則,正如壺中那清晰的線條邊界,同時又要懂得能屈能伸的道理,不為世事所擾,在經(jīng)歷大風大浪之時依然能巋然不動,這是一種“淡定”之美。最后,作品呈現(xiàn)出紫砂壺藝術簡而精的特點。此壺的泥料與造型都是非常簡單的,泥料之中的花紋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創(chuàng)作者僅僅是在工藝上予以提升,沒有做過多的裝飾,始終沿著曼生所開創(chuàng)的造型進行表現(xiàn),反映了創(chuàng)作者對傳統(tǒng)工藝規(guī)則的堅守。
此件“周盤”一方面體現(xiàn)了紫砂泥的多樣性,另一方面將“周盤”這一款式的基本特征表現(xiàn)了出來。幾百年前,曼生從羅盤中參透了人生哲理,并將這份哲理通過紫砂壺表現(xiàn)出來,后人便能從“周盤”之中領悟人生,領悟紫砂壺精美外表之中那獨特的中國智慧。
結語:周而復始,萬象更新。世間萬物都有其存在、發(fā)展的道理與軌跡,紫砂壺藝術也是如此。本文說明了“周盤”壺型的基本特征,解讀了這一壺型的來源和其中的內(nèi)涵,也是對紫砂壺文化性的揭示。無論是人生還是紫砂壺藝術,要想發(fā)展和成功,都需要如這“周盤”一般,不忘初心,永遠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