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萍
陶瓷裝飾是指在陶瓷上進行藝術加工的方式和技法,有胎裝飾、釉裝飾、彩繪裝飾三大類。
胎裝飾是直接作用于坯體的裝飾工藝,主要裝飾技法有刻、劃、印、剔、堆、貼、鏤、雕、塑等。
釉裝飾也是直接作用于坯體的裝飾工藝,主要裝飾技法有蘸、蕩、刷、吹、澆等。
彩繪裝飾可作用于坯體,也可作用于經過釉裝飾后入窯燒成的素瓷胎,主要裝飾技法是以毛筆為工具,利用含金屬氧化物的礦物質彩料在坯體或素瓷胎上彩繪紋飾。在坯體上彩繪的裝飾工藝叫釉下彩繪,在經過釉裝飾后入窯燒成的素瓷胎上彩繪的裝飾工藝叫釉上彩繪。
每一種工藝技法都可以獨立運用,若在裝飾陶瓷時采用了兩種或更多的工藝技法,就叫綜合運用。
本文所要闡述的彩繪與貼花的綜合運用,涉及了陶瓷裝飾之彩繪裝飾和胎裝飾中的貼花技藝,我將以自己的實踐認知來進行深入分析。
貼花裝飾有模印貼花、捏塑貼花、花紙貼花三大類。模印貼花和捏塑貼花技法出現(xiàn)于漢代、流行于三國、兩晉南北朝、唐代,花紙貼花流行于民國時期。
我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運用的是捏塑貼花技法。
捏塑貼花是將模印或捏塑的各種人物、動物、花卉、鋪首等紋樣的泥片用泥漿粘貼在已成型的器物坯體表面,然后施釉入窯焙燒。捏塑貼花產生的藝術效果是裝飾紋飾具有較強的立體感。
我們來看以捏塑貼花技法裝飾的西晉青瓷和元龍泉青瓷:
《西晉青釉印紋貼花洗》借鑒和吸收了青銅器的紋飾和造型,折沿、鼓腹、平底、三獸足,高9cm、口徑20.7cm、底徑15.7cm,通體施青黃釉。洗沿刻劃了條形羽狀紋飾;洗外壁模印網紋一周,上下戳印圓圈紋,網紋上堆貼了模印的六尊佛像;洗內底刻劃了太陽紋、水波紋、羽毛紋。
以佛像作為裝飾,反映了當時佛教已在中國得到廣泛的傳播。
《元露胎貼花雙龍紋龍泉盤》,直徑16.6 cm、通高2.4 cm,敞口、折沿、淺弧腹、小圈足,通體施青綠釉。盤內底以露胎貼花的裝飾技法堆塑了兩條首尾相對的翼龍(小頭、細頸、細長身、火焰尾、四肢強健有力),雙龍雄姿騰躍,栩栩如生。
露胎貼花是將不施釉的素胎模印花沾一點釉漿粘于器物的腹或里心等要裝飾的部位,燒成后花紋呈現(xiàn)火石紅色,與淡雅的青瓷釉面形成強烈的對比,裝飾紋飾非常醒目。
從上述實例可以看出,捏塑貼花是集繪畫、雕刻、造型藝術與一體的綜合藝術。
彩繪裝飾是以毛筆為工具,利用含金屬氧化物的礦物質彩料在坯胎或素瓷胎上描繪紋飾的裝飾工藝,最早使用這種裝飾工藝的是唐代湖南長沙銅官窯創(chuàng)燒的釉下彩繪瓷,宋代的時候磁州窯利用這種裝飾工藝創(chuàng)燒了釉下白地黑花、褐花瓷,后來景德鎮(zhèn)窯利用這種裝飾工藝在元代創(chuàng)燒了釉下青花、釉里紅瓷,在明代創(chuàng)燒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結合的斗彩瓷,在清代創(chuàng)燒了琺瑯彩、粉彩、新彩(洋彩)等釉上彩瓷。
彩繪裝飾工藝有釉下彩和釉上彩兩大類。
利用釉下彩繪裝飾工藝裝飾的瓷器叫釉下彩瓷,是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胎上彩繪紋飾,然后再施一層透明釉,入窯經過1200—1250℃左右的高溫一次燒成。
利用釉上彩繪裝飾工藝裝飾的瓷器叫釉上彩瓷,是在已經燒成的白釉或其他顏色釉瓷胎上彩繪紋飾,然后置于爐中經800—850℃左右的低溫烤燒,是二燒制。
我們來看幾件以彩繪工藝裝飾的瓷器,從中了解一下彩繪工藝中使用了哪些彩繪技法:
《磁州窯白地黑花人物圖枕》,枕長方體,枕面中心略凹,高14.1 cm、面橫39.1 cm、面縱17.2 cm、底橫37.7 cm、底縱11.8 cm,通體白地黑花裝飾。
枕面四周隨枕形畫出邊框,中心的開光內繪“山水人物圖”,開光外繪海水石榴紋;枕四個側面的開光內,分別繪竹雀紋、虎紋、荷葉紋;枕底部素胎無釉,戳印“古相張家造”長方形款,下托蓮花,上覆荷葉。
《荷 趣》
《大唐風華》
枕滿飾紋飾,枕面和枕側的紋飾既可獨立成畫,綜合欣賞又相映成趣,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性。
我們從《磁州窯白地黑花人物圖枕》可以看出,紋飾的描繪借鑒了國畫的白描技法和雙鉤平涂法。
《景德鎮(zhèn)窯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直口短頸、溜肩圓腹、肩以下漸廣、至腹部下漸收、至底微撇,圈足。高27.5cm、口徑21cm、腹徑33cm、足徑20cm,青花紋飾共分四層,頸部飾水波紋、肩部飾纏枝牡丹、腹中部為“鬼谷子下山”主題人物紋飾、腹下部為變形蓮瓣紋內繪琛寶。
罐滿飾紋飾,構圖繁而不亂,每層紋飾之間因有弦紋相隔,既突出了主題圖案,又增加了畫面的層次感。人物刻畫流暢自然,神韻十足,山石皴染酣暢淋漓,筆筆精到,十分完美。
我們從《景德鎮(zhèn)窯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可以看出,紋飾的描繪借鑒了國畫的暈染技法和皴法。
3、景德鎮(zhèn)窯清雍正粉彩牡丹紋盤口瓶
《景德鎮(zhèn)窯清雍正粉彩牡丹紋盤口瓶》,盤口、細長頸、長圓腹、近足處外撇、圈足,高27.5 cm、口徑6.3 cm、足徑8.6 cm。
瓶體上的牡丹紋飾依瓶勢布局,以粉紅、桔紅、翠綠、草綠及褐色彩料描繪,構圖疏朗有致,色彩淡雅宜人,質感逼真,是極具國畫韻味的藝術珍品。
我們從《景德鎮(zhèn)窯清雍正粉彩牡丹紋盤口瓶》可以看出,紋飾的描繪全面引用了花鳥國畫的技法。
從上述實例告訴我們,陶瓷彩繪是以國畫為基礎的,無論是構圖,還是技法,都引用了國畫知識。
我之所以選擇以彩繪與貼花工藝綜合運用裝飾瓷器,一是因為我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總感覺畫筆筆下的花朵需要更真實、更強烈、更靈動的立體感,二是因為雕塑技藝是我們福建德化的傳統(tǒng)工藝得好好傳承,三是我希望能在同一作品中綜合展示我的藝術才能。
我創(chuàng)作作品多以中華傳統(tǒng)文化為底蘊,并將現(xiàn)實生活中感悟到的東西溶于其中,給大家舉兩列:
1、釉上彩《大唐風華》
《大唐風華》以表現(xiàn)唐代女性雍容華貴的風姿為主題。因為是人物畫,所以在構思的時候我選擇了以罐為載體,構圖依罐面布局,將唐代女性高雅閑逸的生活場景呈現(xiàn)其中。受景德鎮(zhèn)窯古代陶瓷“過墻花”裝飾形式的啟迪,我捏塑了一朵立體的牡丹花作為罐蓋,并使之與罐體表面以釉上彩彩繪的蓬勃生長的牡丹樹連為一體,營造了人物在花下嬉戲的氣氛。
2、釉下青花《荷趣》
《荷趣》,素材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為了表現(xiàn)平湖出荷的景象,我選擇了盤為載體。為了意寓荷花之品,我選擇了青花彩繪。以捏塑技法呈現(xiàn)的薄薄的搖曳于盤沿的荷葉、亭亭玉立的潔白的荷花和以青花彩繪技藝呈現(xiàn)的逍遙于湖中閑游的魚兒渾然一體,既呈現(xiàn)了大自然之美,也寓意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陶瓷裝飾的藝術語言是豐富的,陶瓷裝飾的裝飾技法是多樣的,用怎樣的藝術語言和裝飾技法來表述自己的藝術作品,需要通過長期的盡心的實踐才能慢慢培養(yǎng)出來。如果找到了適合表述自己藝術思想的藝術語言和裝飾技法,那么藝術個性也就培養(yǎng)出來了。將彩繪與貼花綜合運用,是我表述自己藝術思想的方法之一,我將努力探索更佳的方法,逐漸培養(yǎng)出鮮明的藝術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