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娟
80后張云,出生在南方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小時候,張云最愛聽奶奶給他講妖怪故事,印象里最深的就是“田螺姑娘”。讀大學時張云才知道,妖怪文化是中國文化綿延至今的一條重要脈絡,從最初的口耳相傳,到后來零星分散地記載成各類文字,最終形成志怪小說。漸漸地,張云成了一位妖怪文學愛好者,經常在《民間傳奇故事》《民俗文化》等刊物上發(fā)表文章。促使張云下功夫寫出一本全面介紹中國妖怪的書,起因是一件小事。2010年他在上海參加一個規(guī)模很大的國際漫展,看到幾個打扮成妖怪的動漫愛好者。張云走過去,跟幾個年輕人聊了起來:“你們扮演的是什么妖怪???”一個女孩笑嘻嘻地說:“都是日本妖怪,姑獲鳥、天狗、饕餮。”張云內心一震,覺得有點難過。因為這幾只都是中國很早就創(chuàng)造出的妖怪,在古代的志怪典籍中都有記載?!霸谀贻p人眼里,這些怎么全都是日本的了?”
張云認為,日本妖怪能傳播得如此深入人心,離不開系統(tǒng)的整理,形成文化合力。而這正是中國所缺少的。為糾正人們“妖怪”最早源于日本的錯誤認知,張云決定寫一本書——《中國妖怪故事》,把歷代中國古籍中記載的妖怪都一一搜集起來,留下名字、畫像,以及它們各自的故事等。他希望我國的孩子有一天能把這些妖怪的故事娓娓道來,告訴伙伴:“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妖怪,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的妖怪?!?/p>
從那時起,張云就像一個淘金者,花費大量時間,翻閱近300多部典籍文獻,從遠古時代的妖怪傳說開始起錄,到明朝時期妖怪與斷案結合的小說大量出現,到清代妖怪又與推理密切結合,一個個傳說,一本本集子,他收集、整理了所有跟妖怪有關的文字,并經過反復研讀后,把晦澀難懂的文言文,花費大量時間翻譯成白話文,朗朗上口且圖文并茂。
就這樣,經過整整10年的努力,全中國1080只妖怪,都被張云記錄在《中國妖怪故事》里。這本書共計635頁,厚厚的一大本,它把妖怪分成五個類目,而且從頭到尾都是按音序編排的,被專家稱為中國首部“妖怪大辭典”。張云也被稱為中國“捉妖”最多的人。
(摘自《職工法律天地·上半月》202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