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駱 毅
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均渴望為其提供好的教育環(huán)境,幼兒園便是兒童跨出家門、接受教育、走入集體生活的首要場所,故此諸多人開始關注幼兒的成長及教育環(huán)境。近年來,國家逐漸重視幼兒教育工作,其是實現兒童與社會提前接觸及幫助兒童形成端正“三觀”的核心時期。在幼兒教育期間,兒童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力及想象力均能獲得最大限度的啟發(fā)和培養(yǎng),是兒童身心發(fā)展與良性成長的黃金時期。幼兒園建筑是實施優(yōu)質幼教的主要載體與場所,同時也是兒童向小學教育過渡期間培養(yǎng)自身學習及獨立自主能力的必要場所,對幼兒教育的實施同樣至關重要。因此,對幼兒園建筑設計時,應該從幼兒階段身體成長及情感培養(yǎng)的特點出發(fā),以符合此類特殊群體需求為目的,從建筑空間、對建筑形體及應用功能方面實施系統(tǒng)設計,讓幼兒園建筑呈現科學性、趣味性及安全性的高度統(tǒng)一。
幼兒園是兒童離開家庭走向集體生活的第一個早教場所。對兒童而言,幼兒園不僅是玩樂場所,還是接受系統(tǒng)教育開始的地方。
幼兒園建筑特色只能從外觀艷麗的顏色、卡通墻體涂鴉來呈現嗎?形體多樣及顏色絢麗就是幼兒園建筑的標簽嗎?這些都是兒童所需要的嗎?有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長嗎?這些問題的解答均需歸到建筑的實質性問題上:什么樣的幼兒園才是兒童喜愛的?
對幼兒園實施科學建筑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看管兒童,為他們提供一定的游戲空間,而且是給予他們一個由生活向學習轉變的場所。我們可將它說成是兒童的另一本實體教材,兒童通過對建筑體的色彩、形式、空間及環(huán)境等的觀察,對社會有初步認知并在心中深深留下印記。所以,在進行幼兒園建筑設計時,需重新規(guī)劃幼兒園建筑每一個功能空間的框構,突破那些“封閉、不夠自由、親和力和想象力”的學校建筑設計局限。通過讓兒童與建筑空間進行親身接觸,利用感官感悟到的事物來強化自身思考。在滿足建筑功能訴求的同時,為兒童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陽光和活力的空間。
從國外幼兒園建筑場地設計分析,一個生活環(huán)境附有較強的活力,能夠給人以特定情感。對兒童而言,此種置身于此的感官體會會成為兒童成長的一部分。如今,國內幼兒園建筑設計理念趨勢也在發(fā)生轉變,開始強調“空地教學”理念。為了爭取盡可能多的戶外活動空間,幼兒園建筑設計注重為兒童締造一個多層次、豐富多彩、附有自由性與選擇性的空間。
從國外幼兒園建筑外觀造型分析,其在色彩上或多采用鮮明色彩來為幼兒園建筑增添些許亮點;或采用植物、純木等自然物體來裝飾幼兒園;或強調顏色的凸顯,利用白色墻面、內部走廊純色墻面等形成視覺對比。但是,國內大部分幼兒園建筑并未以兒童為出發(fā)點,未呈現出兒童的適應性,欠缺對小尺度、細節(jié)等元素的設計,應減弱成人的審美情趣,多加入兒童符號、兒童因素。
從幼兒園建筑空間組織分析,國外幼兒園建筑利用開放性的空間來主導幼兒活動路線,根據兒童心理行為活動為起點,以兒童為主設計活動空間,空間較為開放。國內幼兒園建筑在空間布局上欠缺一定的科學合理性,公共空間不多或幾乎不存在,教學區(qū)、休息室、活動室融為一體應用,且室內環(huán)境較為單一。
學齡兒童最好的學習環(huán)境是自然和生活。建筑布局經過精心規(guī)劃,以支持兒童的自學需求,并將室內和室外空間、建筑和景觀結合起來,提供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
幼兒園建筑的功能分區(qū)分為家長接送區(qū)、后勤流線、室外活動場地、教學單元和辦公區(qū)。教學單元作為兒童的高頻活動空間,整個建筑體量朝南,盡可能長時間地獲得陽光;廚房、變配電等輔助房間布置在北側和地下室,有天窗、高側窗、下沉的庭院等充分滿足通風采光的需要;一層的室外活動場地和二、三層的局部露臺是兒童安全的戶外活動場地;后勤流線與家長接送區(qū)分開,實現人車分流,保證兒童安全。
所以,幼兒園的空間環(huán)境也需附有模糊空間來支持。幼兒園建筑將室內和室外進行分割是一種附有破壞性的行為,在空間上不再定為單一的空間,附有靈活性的區(qū)域設計符合多性能的用途,空間不單單是空蕩的開闊區(qū)域,而是成為“空間教育者”的一環(huán)。讓兒童成為自身世界的研究者和建設者,空間不需受限定,需激起兒童的空間想象力查找玩樂的趣味性空間[1]。需把幼兒園定義為游戲的建筑場所,幼兒園的建筑空間需附有多變性可成長的能量。
幼兒園內兒童年齡為3~6歲,他們的身高和年齡對游戲設施的應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低齡段兒童和高齡段兒童在娛樂設施層面的需求,決定了戶外活動的針對性及多樣性設置。戶外場地同樣也是他們和大自然接觸的主要場所,它與建筑同樣對兒童有一定教育作用,兒童在自然中游戲,在自然中感知事物。戶外場地設計定位在保證安全狀況下為兒童構建一個系統(tǒng)化感官體驗樂園,多種活動區(qū)可供兒童隨意選擇,符合各個年齡段兒童對娛樂的需求,讓游戲伴隨其快樂成長。如圖1所示。
圖1 室外活動區(qū)
幼兒園建筑功能規(guī)劃利用綜合設計的觀念,同時利用空間形態(tài)的組織把建筑密切融合。幼兒園建筑用地功能區(qū)明確,用地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設辦公樓,另一部分設幼兒園。其中,辦公樓需設在用地北部,為南部幼兒園的室外活動場地與充足陽光提供重要保障。由于老師在幼兒園管理方面要求及時性與密切性,為了工作方便快捷,建筑之間應設走廊,同時需保證長廊的可達性與開敞性。幼兒園主樓功能區(qū)需全面考慮交通流線互不干擾、各功能間互不影響的需求。兒童休息區(qū)、活動室應布置在南側,日光充足;餐廳、后勤、廚房等均需設置在北側,杜絕廚房油煙對園區(qū)造成污染;建筑門廳處布置一些醫(yī)務室與管理用房,滿足兒童入園的日常工作順序[2]。兒童休息室和活動室內可布置衛(wèi)生間和衣帽間,不僅方便應用,還能保證休息室和活動室的通風與采光,通過采用自然通風降溫以達到人體舒適度的需求,有助于降低能耗,減少污染,同時也符合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的要求,滿足當代建筑綠色環(huán)保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設計理念。
對幼兒園建筑而言,建筑體量不會像高層建筑那樣規(guī)模宏大,僅有簡單幾層,不會產生過大壓迫感。建筑立面造型的活潑性與色彩的豐富性,均是幼兒園建筑設計需要考慮的因素。設計中要全面遵循兒童的特性來構建空間布局,可搭配鮮明的色彩,培養(yǎng)及增進兒童開朗樂觀的性格。建筑的空間布局需進行各種造型建設,同時要以明快、簡潔的淺色調作為建筑主色調,不但能襯出建筑活潑形態(tài),還能獲得和諧、統(tǒng)一的建筑綜合效果。局部色調可大膽運用不同亮色,以此穿插在基本形體中,成為一種點綴的活躍元素,起到點睛與豐富的作用[3]。幼兒園外立面可運用多彩的色彩元素,墻面可涂刷不同的色調,或是在不同體塊上呈現不同卡通人物,引人注目。樓梯間部位可做成方錐塔造型,打破原本平淡的墻體視覺。立面造型可利用多種窗戶形狀,比如多邊形、圓形、半圓形等窗型交替配用,形成生動活潑的園區(qū)氛圍。
新時代背景下,幼兒園建筑設計是新興領域,我們需為其發(fā)展添加新鮮血液,給兒童提供更健康、安全的生活環(huán)境,讓幼兒園建筑設計走出不一樣的發(fā)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