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玲
摘 要:貧困大學生是近年來高等學校中出現(xiàn)的一個特殊群體。和其他大學生相比,貧困生面臨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和學校環(huán)境等多種壓力,形成心理障礙的機率高于普通學生。通過案例分析了解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探索影響其心理健康的原因,尋找對策,有針對性地做好疏導工作,對貧困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和健康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貧困生; 心理健康問題; 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G456?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2-095-002
健康的心理對大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它是大學生實現(xiàn)理想的基礎,是培養(yǎng)大學生高尚品德的前提,是大學生成為高質量人才的必備條件。由于社會發(fā)展的不夠完善,我國高等院校貧困生問題已成為一個帶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
一、案例材料:
陳同學,2015級學生,家庭經濟困難,其本人和弟弟上學的費用靠父親一人打工的微薄收入維持,其母胃癌晚期,學生本人也患有膽結石并摘除了膽囊。該同學生活態(tài)度積極樂觀,自薦擔任班上的團支書,工作認真負責,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雖然學習成績不拔尖,但是態(tài)度端正,十分刻苦,經常熬夜看書、學習。然而該同學的身上仍存在極端心理特征,比如自尊心過強,存在自卑心理,在工作中不擅于團結協(xié)作,總是堅持獨自一人完成任務,導致超負荷學習和工作,常常因為工作忙碌而不按時吃飯,加之飲食上太過節(jié)儉,營養(yǎng)不良,缺乏睡眠,導致多次生病;且不聽老師的勸阻,一意孤行,常常帶病參加各項活動;有時過于敏感,導致宿舍的同學在一定程度上孤立她。為此,陳某同學產生了消極情緒,甚至想主動放棄團支書工作,糾結之下通過微信向我訴苦。
二、解決方案
(一)處理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1.尊重關愛以心交心
陳同學的心理特征其實帶有貧困生心理特征的普遍共性,他們要強但也脆弱,堅強卻也敏感,要解決他們內心的自卑,一味地說教可能收效甚微。作為輔導員,同時也是她的大姐姐,我轉換思維,秉持“真正的善良,并非自上而下的施舍,而是一種能把萬物蒼生視為同一高度,并真正去尊重的情懷”的原則,經常找機會約她一起談心,教導她要懂得協(xié)調工作與學習、生活之間的關系,身體是學習和工作的“資本”等等,并定期在班里組織、開展各種體育活動,增強體質。經常通過微信與她談心,了解她的身體和心理狀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平時特別關注她的學習、生活以及工作的情況,和她成為朋友,讓她感受到愛和鼓勵的力量。
2.力促融合寢室關系
我經常私下與其室友們溝通、分析陳同學的成長背景與心理活動,鼓勵大家團結協(xié)作,包容互諒。在推心置腹的交流后,其室友們開始督促陳同學每天按時就寢,她也感受到了同學們發(fā)自內心的關懷和溫暖,不再在晚上就寢時間挑燈夜讀,寢室關系逐漸融洽,該生體質因睡眠充足而有所改善,性格也逐漸變得開朗。同時,安排宿舍的同學擔任信息員,隨時關注陳同學等貧困生的身體情況,督促她按時就餐,時刻關心和陪伴陳同學。
3.腳踏實地幫助“脫貧”
要從根本上解決陳同學這樣的貧困生的心理問題,一味地強調“理解”“包容”只是治標,想要治本,還要用愛消融貧困生的心理防線,幫其心理“脫貧”,幫助她解決各種思想困惑,促進其正確的三觀形成。我請來專業(yè)教師對其進行正確學習方法的輔導,提高了學習效率,力爭“勤工助學”和“專業(yè)學習”兩不誤。同時,對班內其他貧困生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并且建立了貧困學生的心理檔案,全面掌握班級貧困學生的基本個人情況、家庭經濟來源、貧困程度、心理狀況等各方面的信息,為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定期與貧困學生進行談心,充分發(fā)揮任課教師、班干部、寢室同學等的作用,及時觀察和反映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傾向,進行早期干預和處理。
4.依托政策解決問題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精準脫貧政策,根據(jù)江西省財政廳、省教育廳《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yè)學校國家助學金管理實施細則》,在學校多方位資助體系的幫助下,我?guī)蛯W生整理好家庭經濟困難證明材料,向學校申請了國家助學金,并做好跟蹤扶助工作。同時,為她聯(lián)系了適合的校內勤工助學崗位,既能先解決燃眉之急,又能更好地鍛煉各方面的能力。
5.積極聯(lián)合家長的力量
好的教育應是學校與家庭形成的“治愈”合力,我多次與其家長進行深入溝通,告知其陳同學在校的學習和生活狀態(tài),同時深入了解學生在家的生活習性,由于家校的信息互通,我和家長在該生的教育思路上達成共識,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所以當陳同學身體不適時,我會及時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配合共同做好她的思想工作,說服她及時去醫(yī)院治療,以免她帶病工作和學習,影響身心健康。
6.營造班級合作氛圍
為了形成班級凝聚力,我定期開展主題班會、辯論賽等多種形式的班級活動,促進良好的班風建設,培養(yǎng)每個班干部的集體合作精神,共同配合去完成各項任務。改變了以前互相推諉,不愿擔責的心態(tài),使同學們懂得團結合作的重要性,積極配合團支書陳同學開展工作,形成了互幫互助、積極向上的良好班風,各項班級管理工作都進入了良性循環(huán)。
(二)教育效果
通過耐心的教育和引導,陳同學重拾自信,堅持鍛煉身體,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學習成績有了較大提高,班級團支書的工作也卓有成效,同學們了解到她的困難情況后,主動去幫助她,并配合她的工作,大家在她的臉上看到了如陽光般燦爛的自信笑容,該學期她所在的班級也獲得了“優(yōu)秀班集體”榮譽稱號。
三、教育案例分析和反思
(一)案例分析
1.陳同學因家庭重負和學習壓力而產生焦慮癥狀。家境貧寒,作為長女,看到父母生活的艱辛,她深感自身責任重大,一心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家庭狀況,急切地希望自己能學有所成,改變命運,在心理上承受著比普通學生更大的壓力;另一方面,想通過班干部這個平臺來鍛煉自己,提升自身素質,增加就業(yè)競爭力。然而,她初任班委卻不懂合理分配學習和工作時間,也不懂得科學分工、團結協(xié)作的重要性,這些矛盾給她帶來極大的困擾,焦慮不安。
2.貧困生的矛盾心理集中體現(xiàn)在極強的自卑和自尊上。一方面因為家庭貧困導致自卑,不愿與同學談及涉及家庭經濟情況的話題,害怕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于是就像個刺猬一樣把自己孤立起來。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為了不受別人侮辱和歧視,學生就會增強自尊心來維護人格尊嚴,可見自尊心過強就是自卑過度的表現(xiàn)。她個性好強,不擅于團結協(xié)作,遇到困難都習慣自己一人去解決,于是在團支書的工作上也缺乏群眾基礎,導致工作很難開展。
3.該生雖然身體患病需要救治,但因考慮到家庭經濟情況,不愿再增加父母的負擔。每次不舒服都不愿告訴宿舍的同學、老師和家人。深感自己這些病痛跟她家里的窘迫現(xiàn)狀相比都不算什么,覺得越是難越要去堅持,從而產生忽視身體的承受能力的極端心理,也易造成病情的延誤。
4.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從小因生活所迫,她有著本不屬于她這個年齡的早熟與擔當。入學以來,她的生活費全都來自假期和課余時間的勤工儉學所得,每次拿到工資都絕不會亂花。也正是這份節(jié)儉,使她對自己極其吝嗇,導致身體也亮起了紅燈,到醫(yī)院檢查后,她患有營養(yǎng)不良和慢性胃炎。
(二)案例啟示
1.由于高校貧困生的比重仍然很大,切實解決貧困生的經濟困難成為當務之急。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有效政策,加大了資助力度。學校應開設扶貧綠色通道,輔導員是一線學生工作人員,應深入到學生中去,切實掌握學生的家庭困難情況和平時消費水平,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幫助家庭真正困難的學生申請國家貧困資助。此外,還需鼓勵和引導學生通過刻苦學習爭取獎學金,并根據(jù)個體需求和學校關愛貧困生的優(yōu)惠政策,加大幫扶貧困生力度。
2.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陛o導員在對貧困生經濟幫扶的同時,不能讓學生產生不良的消費心理,更重要的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自己進行合理的職業(yè)規(guī)劃,鉆研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提升職業(yè)競爭力。只有掌握了真才實學,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命運,改善家庭的現(xiàn)狀。要樹立學生自立自強的意識,通過心理健康課、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題班會、專題講座、個別交流等形式開展教育。選出勵志自強、勤奮刻苦、成績優(yōu)秀、品德高尚、積極向上、向善向美的貧困生代表,通過榜樣的力量積極引導貧困學生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困境,激勵他們建立迎難而上的勇氣和對戰(zhàn)勝一切的信心;引導他們對待國家、社會、學校的各種資助抱有感恩之心,樹立自立自強的意識,減少依賴的心理,把國家、社會和學校對他們的關愛轉化為學習成長的無窮動力,培養(yǎng)回報社會的自覺性和責任感,以更加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社會;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學校和班級的各類課外實踐活動,減少多余的顧慮和消極的觀念,勇敢地面對各種挑戰(zhàn),在逆境中綻放生命之花。
3.輔導員要用愛開展對貧困生的心理幫扶工作。用愛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輔導員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立德樹人,實現(xiàn)全方位育人的始終,這就要求輔導員既要關注學生的成才,也要關注學生的成長,尤其是心理健康,內心矛盾的貧困生就是急需幫扶的對象。輔導員應在日常管理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加強與他們的溝通,切實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始終用愛生如子的態(tài)度去關愛每一位貧困生,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面對生活和心理困難。針對貧困生自卑的特性,鼓勵他們正確認識貧困,重視自信,用陽光的心態(tài)面對暫時的困難。
發(fā)現(xiàn)貧困生身上的閃光點,鼓勵和幫助他們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消除負面情緒。
4.以良好班風的建設促學生全面發(fā)展。良好的班風有“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為,對貧困學生心理發(fā)展產生重要影響,也能促進優(yōu)良校園文化環(huán)境的形成。輔導員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重要作用,建立團結文明、積極向上的班風,要愛生如子,用愛守護學生的心靈,重點關愛貧困學生的心理。要提倡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幫助貧困學生擺脫虛榮心的困擾。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班集體活動,如主題團日活動、心理疏導、做好人好事等方式,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中充分發(fā)揮才能,完善自我,樹立自信,學會團結合作的精神,建立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龍曉東,廖湘蓉,鄧治文.關于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與思考[J]湖南社會科學,2003,4
[2]李蓓.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3)
[3]張欣.地方高校貧困學生資助政策措施的探討[J]中國職工教育,2012(14)
[4]鄧瑾,周雯.高職院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界,20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