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蕓蕓
在信息高度發(fā)達的社會,人際交往、學習交流、洽談工作,越來越多的領域需要口語交際能力。課標也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苯⑼晟频目谡Z培養(yǎng)體系,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需要教師共同參與和實踐。筆者以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口語交際“名字里的故事”為例,跟大家分享在磨課過程中的思考。
一、讀懂教材,明確訓練目標
1.口語交際編排上的獨立性
區(qū)別于人教版教材,統(tǒng)編本教材將口語交際從語文園地中獨立出來,內容上很少與單元閱讀、習作聯(lián)系,大多選擇貼合學生生活的話題,按口語交際語文要素訓練體系編排。以三年級為例,統(tǒng)編本安排了8次口語交際,只有1次與單元閱讀有聯(lián)系。
這樣相對獨立的設計,提醒教師要更加重視口語交際的教學,重視口語交際語文要素的訓練體系。本課“名字里的故事”與單元閱讀、習作內容都沒什么聯(lián)系,除了要落實單元 “預測”策略外,就是要充分讀懂在口語交際訓練體系中本課交際要素的培養(yǎng)目標。
2.口語交際要素的梯度發(fā)展
統(tǒng)編本教材以“小貼士”的形式呈現(xiàn)口語交際教學要點,這種設計有效減少了教學的隨意性?!耙c提示”緊扣“傾聽、表達、應對”這三項核心能力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幫助教師準確定位課時教學的內容和目標。本課小貼士就清晰表明了兩項交際要素訓練要點:把了解到的信息講清楚;聽別人講話的時候,要禮貌地回應。
梳理一下便會發(fā)現(xiàn),統(tǒng)編本教材更關注語文要素的梯度式發(fā)展,將同一語文要素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有序分布在多篇教材中。縱觀“說清楚”這個交際要素的訓練過程,前面的口語交際課有“吐字要清楚”“按照順序說”“清楚地表達想法,簡單地說明理由”等相關訓練,后面有“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訓練?!岸Y貌應對”這個交際要素的訓練過程,前面有“禮貌用語:請,請問,您,您好,謝謝,不客氣”“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禮貌地提問”,后面有“有禮貌地向別人請教,不清楚的地方及時追問”。明確了來龍去脈,有助于我們準確把握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充分實踐,提升交際素養(yǎng)
1.給足時間,讓學生在交際實踐中學會交際
課標指出了語文課程的性質:“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笨谡Z交際的能力更要在實踐中形成,沒有實踐,書本上明晰的交際要點和教師苦口婆心的提醒都無法真正內化成學生的交際素養(yǎng)。
在交際中才能學會交際,口語交際課宜以任務驅動的形式展開。本節(jié)課教師設計了這樣幾個任務:讀書尋找口語交際目標,說說自己的名字,說說家人和名人的名字,講講關于名字的新鮮事。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蔓不枝。學生找到了“小貼士”里的交際要點,通過教師的示范引導,知道了這里的“說清楚”“禮貌回應”具體怎么交融落實,通過表達者和傾聽者之間的多次角色互換,在實踐中領悟,在領悟后再實踐,學習調整應對,形成交際能力。
磨課中,試教了幾遍的教師總是對我說:“我感覺到自己講多了,怎么總是我在講呢?”我們逐一排查教學環(huán)節(jié),看看哪些是累贅的部分,再討論修改,修改后實踐,實踐后再修改。以第三個活動為例,請看修改前后的設計:
修改后的環(huán)節(jié)任務驅動更清晰,重點突出,更有條理。“總也忘不掉的名字”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起了學生參與交際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小組的同伴忘不了自己推薦的名字里的故事,學生鉚足了勁想說清楚、吸引人;聽的學生積極參與,提問、補充、眼神、動作,他們在交際中找到了多種禮貌應對的方式,課堂成了歡樂的海洋。
有個比喻很形象:口語交際就像學游泳,即使把游泳教材中的動作要領背得滾瓜爛熟,不下水也是學不會游泳的。教材每學期只編排了四次口語交際課,教師要充分用好這四個課時,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語言實踐的過程中提升交際素養(yǎng)。
2.設定身份,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學會應對
口語交際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將所學的交際能力應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更好地跟人溝通和交往。因此,課堂上要盡量模擬生活中的真實情境,讓學生經(jīng)歷真實的交鋒和受挫,獲得寶貴經(jīng)驗,再從模擬走向生活,在實際運用中鞏固和提高交際能力。
幾次磨課,我們都發(fā)現(xiàn)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演一演,告訴家人名字里的新鮮事”難以落實,要當同伴的爸爸、媽媽,學生羞于開口,課堂上氣氛活躍不起來,即使交際形成了,也過于簡單。一定是這個環(huán)節(jié)沒有設計好,討論后,我們做了修改:
(1)創(chuàng)設情境:今天同學們聽了這么多關于名字的新鮮事,一定很想跟人分享吧。拿出錦囊,小組商量確定各自的身份,大家一起演一演。
錦囊中的身份:我、正在炒菜的爸爸、正在晾衣服的媽媽、一起回家的親密伙伴。(如果你對這些身份都不滿意,也可以變身為其他人。)
(2)分組演一演。
(3)匯報表演。
(4)把今天口語交際課上的新鮮事告訴家人。
修改后的課堂,用“錦囊”架設了臺階,提供給學生多種身份設定,有了準確的角色定位,學生能輕松對接生活,表演變得輕松,交際也變得自然了。學生根據(jù)不同的對象、不同的場合調整說話的語氣和音量的大小,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智慧應對,很有實踐意義。
三、一課一得,重視評價引導
因為統(tǒng)編本教材有明晰的目標體系,有具體的方法策略,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放心地循綱扣本,一課一得,圍繞交際要素的培養(yǎng)目標,把每一個話題的訓練都落實好,做扎實。
在口語交際課堂上,只要交際雙方敢說話,就能互動起來,交際就能進行。但只有表面的熱鬧還算不上好課,口語交際訓練的實質必須指向學生的突破和提高,要讓學生在交際實踐中學會反思,變得會表達、會交流、會應對。
教學評價決定教學發(fā)展方向,有什么樣的口語交際評價,就有什么樣的導向??谡Z交際活動可評價的點很多,泛泛的評價很難有好的效果。只有落實一課一得,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把每一課的交際訓練點都落在了實處,統(tǒng)編本教材口語交際的編排意圖才能得以彰顯,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才能形成體系,口語交際素養(yǎng)才能得到提升。
總之,我們要珍惜統(tǒng)編本教材中編排的每一次口語交際課,讀懂它的教材特點,根據(jù)交際要素確立課堂口語交際的教學目標,精心創(chuàng)設指向生活的交際情境,設計層層遞進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充分的交際實踐,并在指導、評價中落實“一課一得”,讓學生的口語交際素養(yǎng)一步一個腳印,切實得到提高,進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他們的終生發(fā)展奠基。
(作者單位:安徽宣城市涇縣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