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習作教學是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核心環(huán)節(jié)之一。那么如何指導學生習作呢?葉圣陶先生說:“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币虼耍陂喿x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教材的示范作用,充分挖掘文本資源,找準讀寫訓練點,讓學生心隨文動,妙筆生花。下面,筆者就閱讀教學中的隨文小練筆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找準典型處,遷移仿寫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币虼耍陂喿x教學中,我借助教材有目的地找準課內小練筆的切入點,讓學生在讀寫訓練中,把范文的表達方式轉化為自己會運用的表達技能。
1.仿句式,規(guī)范語言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美文佳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巧妙地抓住語言學習的練習點進行仿寫。學生在豐富的語感積淀下,“依樣畫葫蘆”,使語言變枯燥為鮮活。
統(tǒng)編本六年級上冊《花之歌》一文在表達上就大量使用了比喻、擬人和排比的修辭手法,這些句子不僅交錯出現,還長短結合、句式靈活,使文本的語言富于節(jié)奏感和音韻美。在教學時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畫出帶有這些修辭手法的句子,再讓學生仿照這樣的句式自己寫兩句。有學生這樣寫道:“我是一塊薄如蟬翼的輕紗,上帝把我鋪向人間,于是四季拿我去為大自然做新衣……”學生寫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句子,讀起來朗朗上口。
2.仿構段,嚴謹結構
兒童都有天生的模仿才能。對于學生來說,片段仿寫無疑是一種降低習作難度、提高習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時,教師要立足文本精心選擇具有明顯特征且有價值的精彩片段,引導學生仿寫。
如統(tǒng)編本三年級下冊《荷花》一文的第2自然段,主要采用“總分”式的段落結構寫荷花花開時的各種形態(tài)。教學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抓住段落結構特點,指出“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是總寫,然后依次分說,如“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全展開了……有的還是花骨朵兒……”。在掌握了段落結構以后,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用這種方法進行習作練筆。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在習作中不僅善于觀察,還善于表達。
3.仿立意,關心生活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借助教材結合文本立意的方法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如統(tǒng)編本五年級上冊《落花生》這篇課文在立意方面就可以引導學生仿寫。這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用樸實無華的筆調敘述了童年生活的一個個片段。議花生是重點,作者由吃花生很自然地引入議花生,并在贊花生時,引出人生哲理,寄寓著對人生的感觸。這種以小見大、從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不平凡的筆法值得借鑒仿寫。課后我不失時機地抓住文本立意,引導學生進行小練筆:“花生會讓我們想到默默無聞、為社會做貢獻的人,看到下面的事物,你會想到哪些人呢?”試著選擇其中一個寫一寫。(梅花、蜜蜂、竹子、路燈)在我的引導下,學生格外關心生活,寫出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二、挖掘空白處,拓展補寫
于永正老師說:“閱讀教學中寫的訓練,不應游離于課文之外,要使它成為閱讀教學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币虼?,在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挖掘文本的空白處,激發(fā)想象,巧妙補白,有機地把“寫”融入教學,使課堂張弛有度,精彩紛呈。
1.情感補白,誘發(fā)想象
“文章不是無情物”,選入教材的文章字里行間都流淌著濃濃的情感,是作者“情動而辭發(fā)”的產物。在這些文章中,作者為了表達的需要,經常會出現一些語言跳躍、文字省略的情況,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情感空白之處讓學生進行補白練筆,充分激發(fā)學生想象,使學生直抒胸臆,一吐為快。
如統(tǒng)編本六年級上冊《窮人》一文以桑娜的內心矛盾為主線,一共設疑了兩個懸念:漁夫是否平安回家?漁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養(yǎng)孩子?兩個懸念交替展開,逐步消除,從而推動著故事情節(jié)向前發(fā)展,使得全文高潮迭起,扣人心弦……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聯想:假如你是漁夫,或是桑娜,你會想什么呢?在自身都難以度日的困境中,你還會向別人伸出援手嗎?讓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深切地體會到窮苦人民勤勞善良的人性之美。這樣的補白訓練既豐滿了人物形象,又充實了文本內容。
2.標點補白,豐富文本
標點符號是文本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省略號的用法,它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其實這些省略的地方隱含著極為豐富的內容,教師要善于挖掘文本中標點符號的省略之處,巧妙點撥,激活文本,適時設置補白訓練,使文本內容更加豐富。
如統(tǒng)編本二年級上冊《風娃娃》一文中,在描寫風娃娃好心幫倒忙的時候,“風娃娃吹跑了人們晾曬的衣服,折斷了路邊新栽的小樹……”此處有一個省略號,略去了風娃娃做的其他壞事,留給了學生遐想的空間。在這里,教師就可以不失時機地設置想象補白:放風箏的孩子(? ? )說:“? ? ? ? 。”收衣服的人(? ? )說:“? ? ? ? 。”路邊的小樹(? ? )說:“? ? ? ? ?!薄才胚@樣的想象說話,既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又能讓學生更好地領會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3.插圖補白,發(fā)散思維
統(tǒng)編本教材圖文并茂,幾乎每篇課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圖。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插圖這一寶貴的教學資源,巧妙地結合課文,給插圖補白。
如《窮人》的教學就可以進行插圖補白訓練。課文配了一幅插圖,描繪的是結尾“桑娜拉開了帳子”后的場景。畫面中的小屋溫馨動人,與文中“溫暖而舒適”相呼應。在這里,教師就可以不失時機地設置補白,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文中的插圖,想一想圖畫中的漁夫和桑娜會說些什么,用對話的形式把他倆的內心獨白表現出來。這樣補白訓練,讓學生更深層次地去了解丈夫的理解、桑娜的激動以及窮人的人性之美。學生在把“畫”變成“話”的同時,既提高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又提高了自己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三、抓住延伸處,想象續(xù)寫
統(tǒng)編本教材中有許多課文學生讀完以后意猶未盡,好像故事還沒有結束。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巧妙地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故事結尾找準落點,展開想象,進行小練筆,讓故事延續(xù)下去。
統(tǒng)編本六年級上冊《橋》一文敘述了一個生動感人的故事:一位普通的老支書,在危難之際把生的希望給了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故事結尾揭示老支書和小伙子竟是一對父子。文章以“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這里祭奠。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結束,耐人尋味。我引導學生以“洪水退后……”為開頭展開想象練筆。這樣的續(xù)寫小練筆與原文相得益彰,渾然一體,使文章的主題得到進一步拓展,實現了教學的目的又達到了隨文練筆的效果。
四、根據詩畫處,趣味改寫
以課文內容為基礎,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再創(chuàng)造,是訓練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有效方法之一。統(tǒng)編本教材幾乎每冊都編排古詩,這些古詩中,寫景的古詩將景物描繪得細膩生動,敘事的古詩把情感表達得真摯感人。教學時教師在引導誦讀、理解詩意、背誦的基礎上,可讓學生根據古詩的情節(jié)展開想象,把古詩改成內容具體的記敘文,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的方式方法還有很多。教師只有潛心會文,把握教材,充分利用好課堂的主陣地,找準隨文練筆的落點,才能為學生搭建“妙筆生花”的平臺。
(作者單位:安徽宿州市靈璧縣西關小學)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