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志龍 李昌蘭 張小龍
(1.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局第四地質礦產勘查院 甘肅酒泉 735000;2.嘉峪關市水務局 甘肅嘉峪關 735100)
討賴河源頭至冰溝口河長約260公里,集水面積6 883平方公里,匯集水量約22億立方米。河流來水由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補給,冰溝口上游屬徑流形成區(qū),年降水量在300~450毫米之間,植被覆蓋率高,地勢陡峻,河床坡降大,河水漲落速度快,洪水過程呈尖瘦型,在出山口徑流達到最大值。冰溝口至入黑河干流口是徑流利用區(qū),其中嘉峪關境內河長32.8公里,酒泉市肅州區(qū)境內河長約50公里,金塔縣境內河長約120公里。
為認真貫徹落實水利部,甘肅省水利廳關于河湖管理范圍劃定工作的通知:推進建立范圍明確、權屬清晰、責任落實的河湖管理保護責任體系。2019年6月,由嘉峪關市水務局牽頭起草并報嘉峪關市政府批準制定了《嘉峪關市實施河湖管理范圍劃定工作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任務及工作內容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劃定討賴河嘉峪關段水域、岸線等水生態(tài)空間界線范圍,即對嘉峪關市與肅南縣界起至嘉峪關市與肅州區(qū)界止的討賴河河道開展界線范圍劃定,主要任務是劃定河道的水生態(tài)空間管理范圍和水利工程保護范圍、調查并形成討賴河嘉峪關段涉河現狀及規(guī)劃工程情況統計表;二是補充和完善基礎地理信息成果,主要任務是制作討賴河嘉峪關段數字3D成果(數字正射影像圖DOM、數字高程模型DEM和數字線化圖DLG)、制作河討賴河嘉峪關城區(qū)段傾斜實景三維模型、制作討賴河嘉峪段典型區(qū)域全景影像;三是監(jiān)管手段建設,主要任務是整合歷次劃界成果資料,形成嘉峪關市河湖“一張圖”。
討賴河在嘉峪關境內長度32.8公里,涉及嘉峪關討賴河戈壁大峽谷地質公園、討賴河嘉峪關南市新區(qū)。討賴河出冰溝口往前為上游段,地勢陡峻,河床坡降大,河水漲落速度快,是河流的徑流形成區(qū)。河流出冰溝口,至嘉峪關渠首為戈壁峽谷段,受河水的長期沖刷,河床逐年增寬或下沉,形成一條大峽谷,深度由五六十米至八十米不等,地勢十分險要。嘉峪關渠首至嘉酒交界線段13.4公里河道原為平原河灘,2010~2012年嘉峪關渠首至嘉峪關市文殊鎮(zhèn)安遠溝村段共6.66公里已完成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治理工程,形成了龍湖公園、討賴河生態(tài)園、夜光樓等沿河景觀工程;2020年8月嘉峪關市文殊鎮(zhèn)安遠溝村至嘉酒交界線段共6.74公里河道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治理工程也已啟動。討賴河嘉峪關段,涉河工程主要是一些跨河、穿河的橋梁和臨河的建筑物、構筑物。
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嘉峪關市水務局在討賴河嘉峪關段開展了河道管護范圍劃定工作,重點是在討賴河嘉峪關段開展河流管護范圍劃定和管理范圍樁牌、公告牌埋設工作,該項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1]。
討賴河水域岸線包括河道管理范圍線和沿河水利工程保護范圍線,管理范圍內水生態(tài)空間主要有水域、沙洲、灘地、行洪區(qū)、堤防及護堤地等。河道管理范圍劃定的基本步驟為:基礎資料收集與處理→航空影像生產和地形圖制作→水文分析計算→河道管理范圍線劃定。
討賴河河道管理和水利工程保護范圍劃定以河道是否有堤防岸線為標準,分區(qū)段開展劃定工作。有堤防河段,河道管理范圍如圖1所示。討賴河嘉峪關段已開展河道治理的河段長度為13.4km,包含嘉峪關渠首至嘉酒交界線段,河道管理范圍從堤腳線起按堤防設計等級劃定管理范圍。根據《甘肅省嘉峪關市討賴河市區(qū)段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一期工程初步設計報告》和《討賴河嘉峪關安遠溝村至嘉酒分界線段水系綜合生態(tài)治理工程規(guī)劃方案》,確定此段堤防的工程級別為2級,依據《河湖及水利工程土地劃界標準》(DB 62/T 446-2019)的規(guī)定,2級堤防管理范圍為堤腳線外延10~20m。本次項目已治理河段按照已建堤防堤腳線外延10~20m劃定河道管理范圍[2]。
圖1 有堤防河段劃界范圍示意圖
討賴河嘉峪關段無堤防治理規(guī)劃河段長度為19.4km,包含嘉峪關市與肅南縣交界起至嘉峪關渠首段,河道管理范圍依據《水文分析報告》,確定為50年一遇設計洪水位與岸邊的交線作為管理范圍線。
嘉峪關市轄區(qū)內匯入討賴河的河道支流和洪水溝道共有4條,分別為文殊沙河、鐘家沙河、田家沙河和白沙河。
2015年,根據《甘肅省水利廳關于開展河湖管理范圍和水利工程管理與保護范圍劃定工作的通知》(甘水管發(fā)〔2014〕395號)文件和《甘肅省水利工程土地劃界標準》(DB62/446-1995),嘉峪關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由嘉峪關市水務局牽頭嘉峪關市自然資源局配合,對境內斷山口河、文殊沙河、鐘家沙河、田家沙河和白沙河等5條防洪泄洪溝道進行劃界確權,主要完成3.5平方公里河道用地的權屬調查、地籍圖測繪、河道管理和保護范圍界線劃定、面積計算;完成了嘉峪關市河道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共埋設界樁1 000個,告示牌5個[3]。
討賴河河道管理范圍劃界綜合考慮河道地形、水文特征和已治理河段的堤防工程級別,依據洪水調查和水文分析成果、結合河道斷面特征,從而確定了討賴河嘉峪關段的河道管理范圍。劃界成果經嘉峪關市水務局、嘉峪關市自然資源局、嘉峪關市交通局、嘉峪關市林業(yè)和草原局、嘉峪關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甘肅省討賴河流域水資源局、嘉峪關大景區(qū)管理委員會7家職能部門和嘉峪關水務投資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甘肅潤源環(huán)境資源科技有限公司兩家企業(yè)公司共9家涉河單位的審核確認,最終確定了討賴河嘉峪關段的河道管理范圍,并在嘉峪關市政府網站上向社會公布了劃界成果[4]。
討賴河嘉峪關段河道管理范圍劃界項目劃定方法借鑒了疏勒河干流水域岸線等水生態(tài)空間的劃界方法,劃界方法得到了嘉峪關市政府和嘉峪關水務局的支持和認可,劃界成果通過了甘肅省水利廳指定的成果驗收單位的質量檢查和驗收。討賴河嘉峪關段河道管護范圍劃定后,形成了權屬清晰、權責明確、監(jiān)管有效的河流監(jiān)管體系,全市范圍內主要河流全部明確了具體責任人,實現了域內鎮(zhèn)、村兩級河長全覆蓋;三維模型的建立實現了城區(qū)河段的三維交互瀏覽,為“河長制”管理工作提供了三維可視化的決策支持。
討賴河嘉峪關段河道管護范圍的劃定強化了域內河湖及水資源管理和調度運用,強化了嘉峪關市供水、調水、節(jié)水和水土保持的統一調度,使嘉峪關市的“治水”工作向信息化、智慧化邁進,使嘉峪關市河長制信息化管理水平“提檔升級”。劃界成果還為討賴河岸線保護與利用規(guī)劃編制和嘉峪關市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提供了基礎數據支撐。
不足之處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根據劃界情況,開展水域岸線無死角監(jiān)管。討賴河嘉峪關段上游河道岸底落差大,呈峽谷地形,沿河道岸線道路通行不暢,受降水、水流沖刷、岸坎頂部人為活動的影響,引發(fā)河岸坍塌的可能性較大。且根據《河湖及水利工程土地劃界標準》(DB 62/T 446-2019),討賴河嘉峪關段上游河段為無堤防治理也無堤防治理規(guī)劃河段,河道劃界中未劃定保護范圍,管理范圍也僅限于河道岸線范圍以內,岸線范圍以外的區(qū)域仍為水生態(tài)空間管理權責空白區(qū)。建議今后河道監(jiān)管過程中,將可能影響岸坎穩(wěn)定的岸線以外的區(qū)域也納入監(jiān)管范圍;同時疏通巡河道路,進一步完善巡河路線;開展岸坎建設區(qū)和岸崖塌陷區(qū)隱患點排查,并建立排查臺賬,利用合理的監(jiān)測手段和監(jiān)測方案,進行討賴河嘉峪關段全河段監(jiān)管,做到討賴河水生態(tài)空間監(jiān)管無死角。二是加大協調監(jiān)管力度,保障河道行洪安全紅線。討賴河下游穿嘉峪關南市新區(qū)而過,近年來嘉峪關市南市新區(qū)大力發(fā)展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用地和河道保護用地矛盾日漸凸顯,由于河道保護和土地審批分屬不同職能部門負責,導致河道監(jiān)管過程中出現權責空白的情況。建議今后河道監(jiān)管過程中,嘉峪關市水務局在巡河、河道清四亂、涉河范圍內工程建設審批等方面,會同嘉峪關市自然資源局聯合監(jiān)管并形成長效機制;確保河道管理范圍界線落地,跟進政策宣傳,形成河道安全紅線意識,全面保障河道行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