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琳 趙 坤
齊魯工業(yè)大學藝術(shù)設計學院
過去,荷包是人們必備的生活用品,也是情感的寄托。在古代,荷包作為女紅的一種,反映出當時女性的情感寄托和精神慰藉,寄托著女性的美好的向往和愿望。送給愛人,代表愛情;送給老人,祝愿老人健康長壽;送給小孩,祝愿他們健康成長;送給同輩人,表達友誼長存或作為紀念。
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過程中,會形成多種多樣的造物思想,“寓意于物”就是其中一種,從字面意思來看,“寓意于物”就是作者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及創(chuàng)作目的通過自己正在創(chuàng)作的物象或者物象之間的組合表達出來。在我國,蘇軾是提出“寓意于物”思想的第一人。蘇軾認為,人可以“寓意于物”,即將自己主觀的情感、情誼寄托于物件中,使人產(chǎn)生慰藉之心。蘇軾的觀點已經(jīng)達到了審美境界最高級的階段:這是一種非功利性的、寄托吉祥寓意的、使人心情愉悅的態(tài)度。
蘇軾的這一思想在荷包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荷包是具有中國民間特色的工藝品,上面飾有各種吉祥如意的圖案、紋樣。雖然清代民間的荷包形制、色彩、材質(zhì)、工藝各有不同,但是大多數(shù)荷包都體現(xiàn)出“形散神不散”的抽象性,以及“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寓意理念。這些紋樣大都通過諧音、借代等方式進行人為組合,運用象征的手法傳達特定的符號寓意。
荷包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荷包最早是為西域少數(shù)民族的騎士所用?,F(xiàn)存的最早的實物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遺物,以羊皮制作而成,呈長方形,并在開口的部位設置一拴系的皮繩,以備掛佩。
先秦,人們在囊中裝入香料,佩戴在腰間達到熏香凈身的目的。當時的晚輩去拜訪長輩時,隨身都會佩戴香囊,以表示對長輩的尊敬,這在當時也屬于遵守禮儀的表現(xiàn)。
漢代,由于絲綢之路的影響,大批量的香料傳入中國,人們將香料填充在荷包內(nèi),并將其懸掛在床頭,這樣不僅能使空氣清新,還有驅(qū)邪避穢的功能。
南北朝時的禮儀森嚴,形成了佩囊制度。官員們以荷包充當類似公文包的作用,官員們的級別不同,所佩戴的囊的質(zhì)地和花紋也均不同,并且不可僭越。這時人們所佩戴的囊大多是用絲織物做成的,由此可以看出此時的絲織業(yè)與刺繡工藝的蓬勃發(fā)展。
清代,荷包普遍用作佳節(jié)饋贈的禮物,寄托著人們對幸福安康的祈愿。滿族人民素來就有佩戴荷包的習慣,入關以后,佩戴荷包的行為一時間蔚然成風。這個時期人們無論富貴或者貧賤都佩戴荷包,并一直沿襲到民國時期。當時的一些地區(qū),還有專門生產(chǎn)配飾的作坊。大約到了清代中晚期,香囊和荷包的功能開始分化。香囊成為放置香料、驅(qū)蟲凈化的容器,而荷包逐漸演變成了攜帶錢幣的包袋。
荷包在清代是最為普遍的物件,其形狀也由最初簡易的口袋形演變?yōu)檠鼒A形、方形、橢圓形等。清代還出現(xiàn)了上小下大中間可以收腰的葫蘆形荷包,還有上大下小的雞心形荷包。質(zhì)地以絲織品為主,工藝以綢繡、緞繡居多。按照功能可分為圍腰荷包、香荷包、方荷包、圓荷包、煙荷包、褡褳荷包、眼鏡套、鑰匙套等。形狀方面,清初期民間流行心形及茄形荷包,清中期至民國初年則流行葫蘆形荷包。清代荷包顏色各異,圖案及線有著極其豐富的配色。裝飾圖案有繁有簡,刺繡的紋樣包括花卉、草蟲、山水、人物、鳥獸以及各種吉祥文字等,具有濃厚的裝飾意味和文化意蘊。
荷包文化經(jīng)過上千年的傳承與發(fā)展,在清代到達頂峰,這與當時的皇族對荷包的喜愛有很大關系。清代荷包不僅深受清朝貴族的喜愛,在民間也掀起了以佩戴荷包為美的潮流。清代荷包的造型、裝飾、制作工藝、紋樣以及選料十分講究與多樣。也正是因為清代超群的技藝,使得清代荷包在各個方面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并且是其他時期的荷包工藝無法比擬的。
清代荷包因穿戴形式或用途不同,造型也各不相似。此外,荷包的造型還與佩戴者的身份、年齡、性別相關,但無不體現(xiàn)出“寓意于物”的造物思想。荷包的造型大致分為幾何荷包與異形荷包兩大類。幾何形荷包包含方形、橢圓形、圓形等形狀,如圖1為典型的圓形荷包。在清代,商人們喜歡使用方形荷包,因為方形荷包具有“東西南北路路通”的寓意。圓形荷包和橢圓形荷包則被年輕的女性經(jīng)常用來裝胭脂盒、鏡子等梳妝的小物品,圓形荷包寓意生活、愛情圓圓滿滿。
圖1 幾何形荷包
異形荷包的外形以植物、動物、人物、器物為主。異形荷包由于其形狀怪異,導致其儲存功能沒有幾何形荷包那樣顯著。女性佩戴異形荷包是為了存放針線之類的物品;而男性佩戴異形荷包主要是為了美觀或是作為伴手禮贈予他人。造型以雞心形和葫蘆形居多,寓意美好。葫蘆形荷包表達了祈求福祿的心理訴求,如圖2所示;雞心形荷包代表人們心誠的態(tài)度。
圖2 異形荷包
荷包所代表的意義不同,因此圖案變化多端,紋樣內(nèi)容豐富多彩。清代荷包的刺繡紋樣主要是動植物紋樣、十二屬相和祥禽瑞獸紋樣、幾何紋樣等;文字也多為吉祥用語。
1.動植物紋樣
清代荷包的動植物紋樣豐富且多樣,植物紋包括牡丹紋、梅花紋、蓮花紋、菊花紋、荷花紋、水仙紋、芙蓉紋等,動物紋樣包括麒麟紋樣、龍鳳紋樣、饕餮紋樣等。在古代,鹿是帝位的象征;在民間,鹿又是長壽的仙獸,人們經(jīng)常將其用于荷包中,如圖3。通常人們會把幾種毫無關聯(lián)但具有美好寓意的紋樣組合在一起,以此來表達人們心中的美好愿望。如牡丹與芙蓉,表示“富貴長春”,與海棠組合表示“光耀門庭”,蝴蝶與蘭花組合表示“蝴蝶蘭”,寓意著“永結(jié)同心”,蘭花代表著高貴人格和親密的關系,因此適合贈送給自己的長輩,如圖4。五只蝙蝠與“壽”字的紋樣組合在一起,意為“五福捧壽”;蓮花和魚形繡花貼組合在一起,寓意“連年有余”。
圖3 長壽鹿荷包
圖4 蝴蝶、蘭花刺繡荷包
2.吉祥用語紋樣
荷包當作為禮物贈送時會在設計制作上更加有特點,比如送給老人祝壽時,荷包上面會繡有大大的“壽”字;當作為朋友之間贈送的禮物時,會繡有“?!弊?;送給即將出行的人時,會繡有“安”字,寓意一路平安。
荷包像是一種道具,針是筆,線是墨,面料是載體,像是古代女性自我介紹的名片,更是傳遞情感的信物。荷包雖小,但是凝結(jié)了太多太重太濃的愛情、友情、親情和無法言說的情感。而清代荷包中“寓意于物”的思想,表達的正是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刺繡的形式進行抽象表達。中國人自古在情感的表達上都頗為含蓄,古人心中的“想念”和“愛意”從來不浮于言語之中,如詩歌中將情思寫得千回百轉(zhuǎn),亦常常寓情于物,委婉表達。表白時“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思念時“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而詩歌之外,荷包亦是重要的情思寄托之物,古人皆有以荷包傳達情思、祝福的傳統(tǒng)。
此外,每逢節(jié)日慶典,人們便互贈荷包,以表達祝福之意。每年歲末,皇帝賜給王公大臣一枚繡制有“歲歲平安”的荷包,算是皇帝作為“上司”對“下屬”的節(jié)日祝福。而從古至今,在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中,人們常將盛有香料的三角形荷包送給親朋好友,以表達驅(qū)五毒、辟邪祟的美好祝愿。祝福的直接體現(xiàn)便是荷包上富有寓意的繡制紋樣。荷包歷經(jīng)了千年的發(fā)展,是農(nóng)耕文明發(fā)展出來的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與中國古代男耕女織的社會基本結(jié)構(gòu)契合。荷包的形態(tài)、設計以及繡花制作工藝都是女紅技藝的集中體現(xiàn),是最能代表古代女子才華、思想、情感的物品。無論從技藝上說還是習俗傳統(tǒng)上說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大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