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劇向來是電視熒屏的“寵兒”。此類題材劇通過對現實家庭生活的藝術化表現,以天然的親和力受到觀眾的喜愛,且往往能夠切中社會情緒的脈搏,掀起輿論熱度。
9月初,一部聚焦重組家庭的《親愛的爸媽》完美收官,該劇自8月10日開播以來,其收視與話題熱度持續(xù)上漲。
人情味:描摹“有愛”的非血緣“家庭”
以往家庭劇中的“家庭”,大多立足于一種不可割舍的血緣關系?!队H愛的爸媽》雖同樣將鏡頭對準當代中國式家庭關系,但與傳統(tǒng)意義中建立在血緣關系上的家庭不同,該劇的切入視角跳出了家庭劇的慣用邏輯,以重組家庭為載體,用非血緣定義“家庭”,更是以愛之名重新定義“家人”。
“兩個不同家庭的重組”這一題材,本身就隱藏著多重戲劇沖突:有父母與子女兩代人之間的思想碰撞、沖突與融合,有原生家庭與重組家庭的兩難抉擇,也有各自兒女在情感融入和生活瑣事上的矛盾。閆妮飾演的柳碧云和王硯輝飾演的江天懷這對夫妻先后回城,帶著各自的五個兒女一起生活,他們既要應對事業(yè)上的種種挑戰(zhàn),更要處理與兒女之間所產生的家庭矛盾。
如何定位重組家庭中的夫妻及他們之間的關系,決定了全劇的立意和主旨。劇中的柳碧云既是一名在舞臺上發(fā)光發(fā)熱、傳承國粹精華的京劇名角,也是一位對自己和子女提出嚴格要求的母親,她在投身事業(yè)的同時,還要照顧一地雞毛的重組家庭;江天懷是一名耿直儒雅、博學樂觀的知識分子,既刻板又不失幽默和浪漫,亦有生活的智慧。這對半路夫妻相親相愛,在與兒女的相處中,用愛與智慧攜手解決問題,傳遞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的正能量。
幽默又率性固執(zhí)的江林、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的李冰、大大咧咧耿直沖動的江梅、聰明善良的江雪、斯文儒雅的江森,五位性格迥異的子女與柳碧云、江天懷這對父母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構成了該劇的敘事主線。
劇集開篇,柳碧云就接連遭遇難題:回城途中因被誣陷滯留半個月;繼女江梅拒絕其進家門,母女關系劍拔弩張;看望從小不在身邊的親生兒子李冰,母子關系生疏;重回劇團面對競爭與流言,孤立無援。事業(yè)與家庭同時陷入僵局的柳碧云,并沒有直接表現出憤怒或委屈的情緒,而是以包容與智慧,不卑不亢地從容應對,用愛的言行與智慧的處事原則逐步化解矛盾與困境。
情感的難題要用情感來解決。該劇在展現真實生活的同時,不刻意回避矛盾;在描摹現實問題的同時,加之以溫情思考。劇集通過一系列有人情味的情節(jié)描摹,解鎖家庭和睦、共同成長的幸福密碼,展現中國式家庭的溫暖人心,為觀眾帶來一股“有愛”的情感力量。
煙火氣:寄情于“細微”之處見“深刻”
與以往大開大合的家庭劇不同,《親愛的爸媽》在敘事方式上不從特例里虛構矛盾,而由生活中刨出共性。該劇沒有刻意設置狗血情節(jié),沒有故意放大或販賣焦慮,整部劇立足現實生活,注重表現生活的真實,寄情于真實的生活細節(jié),一個個小人物的鮮活個性與這些人物關系的情感碰撞,充滿著濃濃的“煙火氣”。作為粘合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臍帶”,生活化的敘事拉近了劇集與觀眾的情感距離。
故事對于年代的落地,使劇情內容、場景、服化道等方面必然帶有時代痕跡。如柳碧云和江天懷得以回城的契機;江雪得知即將恢復高考的消息后,選擇復讀考大學;知青江森因在當地農村結婚,不符合回城條件,無法回城;以及高度復原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街道、房屋、室內陳設等。這種與時代的深度結合,伴隨著劇中人物的成長經歷與生活狀態(tài),能夠喚醒不少觀眾的時代記憶,引發(fā)他們的情感共鳴。
非憑空夸大奇聞異事,亦非閉門造車建構空中樓閣,而是于家內、家外的生活場所中,讓生活真實平滑地過渡為藝術真實。在日常劇情的展現上,該劇善于捕捉重組家庭的現實問題與生活細節(jié),具備極強的現實意義,也讓觀眾極易產生代入感。如柳碧云面對繼女江梅對自己的刁難與敵意,她見招拆招;面對繼子江林,她寵愛不溺愛;面對刁難的婆婆,她以柔克剛,尊重而不失尊嚴,博弈間的智慧有著“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家庭中人與人的關系在演變,每一個人物也在不斷成長,這種變化就是發(fā)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細節(jié)上,細微之處就隱藏著微妙的轉變。
該劇憑借敏銳的藝術觸覺,在看似微小的生活細節(jié)中滲透著深刻的人與人相處之道,矛盾與沖突在劇中不再是負面情緒與焦慮,而是正向引導與重塑。重組家庭日常生活中的諸多小事,撐起了一部平實接地氣、有著濃郁煙火氣的家庭劇,極強的現實意義往往是引發(fā)觀眾共鳴與共情的核心。
融合性:聚焦京劇國粹,弘揚傳統(tǒng)文化
《親愛的爸媽》敏銳而真實地捕捉了一群追求幸福生活的平凡小人物,并在這些小人物身上賦予了時代標簽、文化印記。該劇除了融入家庭劇固有的婚戀、育兒等元素,還將內容延伸到了其他領域。
劇中的柳碧云對京劇有著執(zhí)著的熱愛與追求,一生只專注于《鎖麟囊》中薛湘靈角色的演繹。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柳碧云都能云淡風輕、一笑了之;唯獨對待熱愛的京劇事業(yè)受挫,她無法釋懷甚至喝醉痛哭。這一態(tài)度的強烈反差,充分展現了柳碧云對京劇事業(yè)的一腔赤誠,她將弘揚和傳承國粹視為自己一生的使命。
柳碧云每次在劇團發(fā)表京劇表演方面的言論時,總是充滿自信;在舞臺上演繹角色時,總是全情投入。當她去看望年邁的師父時,師父因阿爾茲海默癥認不出她,柳碧云傷心落淚,并將其接到家中悉心照顧。這與其說是師徒之情感人至深,倒不如說是柳碧云和師父在京劇事業(yè)上的惺惺相惜與高度認同。之后,柳碧云收歐陽紅為徒,京劇事業(yè)代代相傳。
該劇將京劇國粹這一傳統(tǒng)文化與劇集敘事相關元素相融合,用符合當代觀眾內在精神特質的方式,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人日常生活縫合于一處,在故事中關注傳統(tǒng)文化,使情節(jié)內容得到深度與廣度上的延伸,且立足于家庭又不限于家庭,頗有值得反復回味的文化意蘊。
《親愛的爸媽》生動展現了中國式重組家庭的原生態(tài)生活,又以濃濃的煙火氣與人情味描繪出一幅當代社會家庭群像,劇中也不乏親子、教育、婆媳、職場、成長、文化傳承等社會話題,具有極強的現實主義觀照,最終落腳于“家和萬事興”這個暖心的命題,傳遞出積極的價值觀。
(儲鈺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