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素欽
2021年7月20日,河南出現(xiàn)強降雨天氣,暴雨持續(xù)三天三夜,中原地區(qū)很多地方災情嚴重。
我所處位置——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當暴雨停止、太陽升起,馬路上的積水隨之退去,郟縣安好。然而,重災區(qū)急需支援!“郟縣愛心粥屋”作為一個公益愛心團隊,第一時間組織為災區(qū)捐款,為重災區(qū)送愛心粥。我聽說他們要去周口,趕緊打電話給慈善協(xié)會會長,希望能同往。作為一個畢業(yè)班的語文教師,平時忙于教學,此時正值暑假,不用擔心工作,終于可以全身心奉獻愛心。經(jīng)過我的強烈要求和作協(xié)的鼎立推薦,我成了一名志愿者。
2021年7月25日早上5點,我起床直奔“郟縣愛心粥屋”。
時間尚早,空氣微涼,路上行人稀少,早起的環(huán)衛(wèi)工人正在保潔路面,清脆有力的嘩嘩聲,讓人心生暖意。此刻,環(huán)衛(wèi)工人在大街上認真工作,“郟縣愛心粥屋”里有人正在為他們準備愛心早餐。
“郟縣愛心粥屋”位于郟縣龍山大道紫云廣場西側,是在郟縣愛心人士常華的帶領下成立起來的。53歲的常華為了這家粥屋,幾乎付出了自己的所有。
1994年,常華調入郟縣民政局福利股工作。上班期間,無數(shù)次跟隨領導慰問貧困群眾、救助兒童……本就心底善良的她慢慢把“關愛他人、扶貧濟困”作為責任和義務。
2004年,她積極響應局黨組下海創(chuàng)業(yè)的號召,辦理了停薪留職。經(jīng)過一番打拼,手里有了積蓄,可面對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她初心不改,每年春節(jié)都會通過民政局聯(lián)系貧困戶進行慰問,每家一壺油、一袋面、200元慰問金。
有一天,她在大街上看到一個環(huán)衛(wèi)工人在啃硬饃,馬上跑到附近的早餐店買來剛炸好的油條??粗L燭殘年的老人,她突然有了在縣城開辦一家專門為環(huán)衛(wèi)工人提供免費早餐的愛心粥屋。想著容易,做起來真的很難。常華不是腰纏萬貫的有錢人,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經(jīng)商者。開粥屋前她收養(yǎng)了兩個棄兒,一個是腦癱,一個有先天性心臟病。為了給孩子們看病,她早已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面對困難,常華沒有退縮,她四處奔走,呼吁愛心人士為粥屋捐款。
2016年7月29日,常華在郟縣龍山大道紫云廣場西側租下了兩間門面房。
2016年10月1日,環(huán)衛(wèi)工人們吃上了熱騰騰的免費愛心早餐。
愛是會傳遞的。6年來,在常華的影響下,粥屋的愛心人士從最初的十幾個,已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300多個。
此刻,“郟縣愛心粥屋”里,煙霧繚繞,大家正忙碌著為環(huán)衛(wèi)工人準備早飯。操作間很小,略顯擁擠,可灶臺潔凈、廚具锃亮,干凈衛(wèi)生的環(huán)境讓人很放心。
愛心人士吳怡霖正在切菜,她身旁放著一大盆洗好的等待切的胖茄子。我順手拿起另一把菜刀開始幫忙干活。
吳怡霖是抗日英雄吳鳳翔的后代。吳怡霖說,她的祖父在抗日戰(zhàn)爭中奮勇殺敵,為國為民無私奉獻,是當代的民族英雄。祖父既是她學習的榜樣,也是她的驕傲,她要做個像祖父一樣的人。和平年代沒有槍林彈雨,她就選擇濟貧扶困,力所能及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她說的最多一句話是:“只要我們?nèi)巳硕极I出一份愛,世界肯定會變成美好的人間?!?/p>
“郟縣愛心粥屋”里,吳怡霖每天來得最早,熬粥、炒菜,6年如一日。
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切菜,我覺得腰酸手疼,可看著堆積如山的茄子條,心里又有說不出的歡喜。付出真的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早晨6點半,把桌椅擺在粥屋門前,環(huán)衛(wèi)工人陸續(xù)來到粥屋。
開飯了,財政局上班的呂女士和她剛碩士畢業(yè)的兒子,端著饃筐在環(huán)衛(wèi)工人中間穿梭?!霸俪砸粋€饃吧?”“您還吃饃嗎?”……
我和吳怡霖打飯、盛菜。粥冒出的熱氣很燙手,可環(huán)衛(wèi)工人接過飯碗道出的由衷感謝,讓我感覺不再疼痛。吳怡霖不斷小聲提醒:“小心!飯熱!”“吃完再來盛?!薄?/p>
粥屋前,愛心志愿者的紅馬甲如同盛開的月季,環(huán)衛(wèi)工人橙色的工作服如同一大片郁金香,兩種花相映成趣,如同一個花海。
7點,環(huán)衛(wèi)工人用餐完畢。我直了一下腰,背上有汗珠滾落?;氐轿堇?,發(fā)現(xiàn)靠墻桌子上放著一堆鈔票,一元的、五元的、十元的。常華說:“環(huán)衛(wèi)工人聽說我們今天要去支援災區(qū),這是他們留下的。”看著那花花綠綠的鈔票,我突然明白,接受別人的幫助,然后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這就是愛。
大家開始準備支援災區(qū)的粥和饅頭。沒有人指揮,刷洗碗筷、揉面蒸饃、淘米熬粥、擦桌掃地……每一個人都如同這里的家庭主婦,得心應手、張弛有度。
72歲的馬鳳英在刷鍋,鍋齊腰深。刷鍋時,要把鍋底的鍋巴清理干凈,不然下一次熬粥很容易糊。刷鍋時,她一手按著鍋沿,一手拿著鍋鏟和絲瓜瓤,踮著腳,彎著腰,把頭深深探到鍋里,一遍,兩遍……刷得一絲不茍。馬鳳英是勞動局退休職工,孩子們大學畢業(yè)后都有一份不錯的工作。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她,在常華的影響下成了一名愛心人士,每天按時來粥屋幫忙。她把這種施予作為一種快樂,并且非常享受這種快樂。她說:“幫助別人,快樂自己,你看我70多歲了,身體多好?!闭f話時,她語氣平緩、眉眼慈祥。
聽說今天要去周口華縣支援災區(qū),粥屋里陸陸續(xù)續(xù)來了很多愛心人士:出租車司機,民政局在職人員,退休干部,賣菜農(nóng)民,貧困戶,在校大學生……粥屋里站不下了,大家就站在粥屋外。從粥屋門口到馬路邊的梧桐樹下,擠擠挨挨的都是愛心志愿者。
上午10點多,粥屋來了一對老夫妻,男的88歲,女的83歲。老先生上身穿一件白色背心,上有幾處小破洞,他身體不好,走路顫顫巍巍,說話也不利索。他們送來幾個又大又黃的南瓜,還帶來100元錢。常華收下南瓜卻不要錢。老先生說:“閨女,拿著吧!國家天天養(yǎng)著我們,吃穿不愁的,現(xiàn)在國家有難,出不了啥力,錢又不多,你不要,我們該睡不著了?!庇谑?,捐款薄上又多了兩個名字。
1000多個饅頭出爐了。熱氣騰騰的饅頭白白胖胖,稍微放涼后被分裝在20幾個袋子里。
兩大鍋粥也熬好了,粥又黏又稠,花生被煮得脫了外衣,綠豆被煮開了花,大棗被煮得渾身腫脹,白米和黑米被煮得分不清顏色。當粥被分裝到五個大飯桶里時,還在撲哧撲哧地往外冒熱氣。
11點,我們一行15人,乘著載有救災物品的3輛車,從郟縣出發(fā),直奔周口華縣。由于華縣上游泄洪,再加上前幾天的強降雨,華縣災情嚴重,很多地方出現(xiàn)斷電斷水情況,災民們的日常生活很困難。
車子上高速前,馬鳳英塞給每人一個饅頭:“只顧給別人做飯,咱早飯都沒吃,來,吃點饃墊墊?!蔽医舆^蒸饃,才想起從早上到現(xiàn)在,一口飯都沒吃。身旁的常華一口饃一口礦泉水,吃得香甜。常華的眼睛不小,可今天瞇成了一條縫,那是缺睡眠的表現(xiàn)。我盯著她紅紅的左眼皮,問她怎么了。她無所謂地說:“今早起來,一直覺得眼睛很澀,用手一揉,就成這了?!彼齻冏蛱烊ラL葛市古城鎮(zhèn)送粥,晚上11點多才到家,今天又早早起床忙活,能不澀嗎?
我看著常華,甚是心疼,想讓她閉著眼休息會,可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電話一個接一個,她沙啞的嗓音不停地在車里回蕩。
一個半小時后,我們到達周口華縣。華縣大街上到處可見救援的車隊和穿紅馬甲的志愿者??h城的洪水已經(jīng)褪去,臨街門前高高壘起的沙袋,記錄著洪水的足跡。
在導航提示下,我們的車駛進華縣青花中英文學校。此時正值暑假,本該安靜的校園變得異常喧鬧。學校操場上,停放著一輛寫有“中國廣播電視總臺”字樣的車;教學樓前,各地捐贈的方便面、礦泉水堆得像一座座小山;校園里,無數(shù)穿紅馬甲的志愿者有序地忙碌著;樹蔭下,災民們五個一堆,十個一群,泰然靜坐;草坪上,幾只小羊悠然啃著青草。
胸前佩戴著黨徽、雙眼布滿血絲、衣衫濕透的青花中英文學校校長,緊緊拉著常華的手不放松:“謝謝!謝謝!”這位知識淵博、見多識廣的校長,面對遠道而來的我們感動不已,不斷表示著感謝。
我問他:“咱們學校收容了多少個災民?”
“2000多個?!彼h(huán)顧了一下校園說。
“就咱一個收容點?”
“不是,災情嚴重,很多小區(qū)、村莊被淹,縣城學校都安置有災民?!?/p>
又一個支援團隊的車駛進了校園。有人喊他,校長雙手合十,彎腰向我們表示歉意,叮囑教導主任招呼好我們,然后轉身迎接新的志愿團隊。
一群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幫我們把方便面、礦泉水卸在教學樓前,然后一個穿紅馬甲中學生模樣的同學引領我們,把車開到了學校廚房門前。
廚房一塵不染,潔白的墻壁上晃動著無數(shù)紅色的影子。當我們說我們來自136公里遠的縣城時,一個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實在忍不住,哭了。常華把她摟在懷里,輕聲安撫:“別難過,一切都會好起來的?!?/p>
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哽咽著說:“你們大老遠跑來,給我們送粥,真的很感激。我們這兒被淹了,沒電沒水,沒法做飯,可我們天天有喝不完的粥。有你們,真好!”
我看著不算太大的餐廳問:“餐廳這么小,大家分批吃飯嗎?”
“不是,災民們老年人居多,年輕人都去當志愿者了。你們送來的粥、燴菜、饃都由我們餐廳統(tǒng)一分配,然后由志愿者送到教學樓、寢室樓,四五個人分包一個區(qū)域,負責給災民打飯?!?/p>
“你們家情況怎么樣?”
她的眼睛再一次紅了:“我是這個學校的老師,前幾天家里被水淹了,60多歲的媽媽被接到學校后,直接穿上紅馬甲當志愿者去了?!?/p>
“你見過她嗎?”
“前兩天她來領飯見過,這兩天分配其他任務,一次也沒見過。不過手機信號很好,有空就彼此報個平安。”
她走到散發(fā)著熱氣的粥鍋前深深吸了一口氣,說:“媽媽熬的粥也是這個味?!?/p>
下午3點,我們準備返程。教導主任跟著我們的車,一直送到學校大門口。他說:“華縣的胡辣湯很好喝,等災情過去,大家再來,我請大家喝胡辣湯。”
我們的車駛出很遠了,后視鏡里,還能看到教導主任的手在空中朝我們揮動。
常華開始聯(lián)系下一個需要支援的災區(qū)。她說話時脖子上的青筋高高凸起,聲音比上午還沙啞。
快到郟縣時,我的肚子突然咕咕叫起來,常華不好意思地說:“忘了留一兜蒸饃在車上,咱們來時吃的那個應該早消化完了?!?/p>
“大老遠給人家送的饃,你舍得留一兜?”馬鳳英說完這句話,車上的人都笑了。是呀,大老遠送去的,誰也不舍得再吃一個。
下午5點多,我們回到郟縣,每人吃了一碗面條。飯后有幾個人回家了,我和其他幾個愛心人士回到了“愛心粥屋”,粥屋里沒有了上午的擁擠,四周墻壁上紅色的錦旗格外鮮艷。常華讓我回去,她說這里沒啥事。
到家后,我躺到床上就睡著了,醒來已是第二天早上5點多。我翻看手機,“郟縣大愛乾坤免費愛心粥日行一善”群,無數(shù)愛心人士正以紅包的形式捐獻愛心。我看到常華昨晚11點發(fā)到群里的信息:明日早餐食材已備好,感謝各位志愿者的關心和支持。
天已大亮,東方的天空一片金黃,永遠在消耗自己的太陽即將噴薄而出,美好的一天開始了!
責任編輯/張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