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葵
語言是溝通心靈的橋梁,是人際交往的方式,也是一門藝術(shù)。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庇纱丝梢?,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已經(jīng)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成為學校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途徑。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存在著“口語表達能力弱,語言組織不流暢”“語言運用能力差,邏輯不清晰,用詞不準確,難以準確表達所思所感”“發(fā)言聲音小,缺乏自信心”“語言表達缺乏技巧,生硬呆板”等問題。對此,要在教學中采用有效的策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以趣為引,活化教材
在語文課堂上,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語言訓練知識點,巧妙地設計教學,以趣為引,讓學生樂說會說。例如,口語交際課《名字里的故事》,引導學生向家人調(diào)查、了解自己名字里的故事。在課堂上要求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能清楚明白地介紹自己名字里的故事。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樂于交流,在交談中認真傾聽,態(tài)度禮貌大方,能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與人展開交談的習慣和能力。在教學時,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通過“游戲激趣導入——傾聽名人故事——暢談聽故事后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名字故事——評價交流的收獲”這一系列的語言交流訓練,引導學生用貼近自己生活的實例,進行交流展示,提高口語交際能力。這個口語交際的主題是“名字里的故事”,而名字是學生十分熟悉的話題。每個人都有名字,每個名字里都有家人對他們的期待,因此,在課前讓學生詢問家人自己的名字有什么含義,這不僅有利于加強親子關(guān)系,也讓學生理解家人的良苦用心,同時,這是讓學生與家人進行交流的一個訓練點。課堂上,引導學生多說同學的名字,與同學分享自己名字里的故事,促進生生交流與相互了解。在交流故事環(huán)節(jié),教師以規(guī)范的語言講述名人名字里的故事,引導學生積極發(fā)言,并使他們能清楚明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想到的內(nèi)容,真正實現(xiàn)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同時,開展“花名樹”活動,讓學生們在分享故事時更加積極主動,樂于分享,增強表達的欲望。課堂上,學生積極發(fā)言,氣氛活躍,在交流中提高了表達能力。
二、以文為本,巧設平臺
語文教材是學生接觸優(yōu)秀語言文字的學習素材,語文課堂是學生最熟悉的有效的語言發(fā)展平臺,重視教材的開發(fā)和利用,重視在課堂中搭建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平臺,學生就能在學習中不斷地實踐,培養(yǎng)自身的語言能力,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能說會道的能力。例如,教學《司馬光》一文,教師抓住教材的故事性強、可演繹性強的特點,在課堂上讓學生分組分角色表演司馬光砸缸救同伴的故事情節(jié)。演繹前,還要求學生討論研究好每一個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學生們在小組的討論、嘗試表演中不斷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后,在班級舉行一次《司馬光》的課本劇表演賽,通過對白、交流、表演,學生把司馬光遇事冷靜、機智救小孩的故事演繹得有聲有色。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上抓住教材的訓練點開展語言訓練,搭建展示平臺,讓學生在表演中不斷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三、學以致用,課外延伸
學生在課堂中學習語言,鍛煉表達能力,其能力是有所提高的,但只是在課堂上訓練的話,對于提高學生語言能力來說是遠遠不夠的。于是,我們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社區(qū)和各級部門舉行的各種學生才藝比賽,拓展鍛煉平臺。學校的每周國旗下展示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我班的學生在國旗下展示語言藝術(shù)成果,每一次的展示,全體學生都參與,從活動策劃、節(jié)目排練、主持人訓練、表演,都由學生負責,每一次的展示都讓學生得到很好的鍛煉,得到全校師生的好評。我們還組織學生參加佛山市第三屆紅領巾文化節(jié)、獅山圖書館樹本故事比賽、獅山鎮(zhèn)旅游導賞員選拔、獅城社區(qū)才藝比賽,等等。這些比賽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很好的鍛煉平臺,學生每一次上臺歷練都是一次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總之,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學校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途徑。我們要立足課堂,以文為本,巧搭平臺,讓學生掌握語言表達的技巧,提升語言表達的能力,做到能說會道,為其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也為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乃至形成良好個性打下基礎。
責任編輯 黃銘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