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明慶
老家的村干部也真能,在村里街道兩邊,隨高就低、因勢而建的農家墻上,畫上了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讓那有趣的故事,在街上奔跑了起來,真有創(chuàng)意?。?/p>
鄉(xiāng)村本多故事,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輪回的故事,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勞動艱辛的故事,有“稻花香里話豐年”的喜悅故事。流淌在農民血脈里的故事,喂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的農家子弟,又像綿綿春雨,滋潤著一方天地。
把這些故事畫上農家墻面,奔跑在父老鄉(xiāng)親面前,這種“故事畫”或者“畫故事”,在鄉(xiāng)村文化振興中,算得上是一朵朵活潑浪花吧!
行走在街道兩旁的故事墻前,一串串故事在身邊奔跑。
青山綠水的故事在奔跑。這幅畫名為《桃園》,一園桃花正怒放,綻放在枝頭的稠密粉紅色花瓣,將天邊燃得通紅。一位長者坐在桃樹下,頭部斜靠樹干,一把鋤頭斜靠肩頭,酣然入睡。他身穿白色斜襟夾襖,腰系粗布腰帶,頭上綰著發(fā)髻,詩卷散落身邊。桃園深處是三間茅舍,舍前有老婦喂雞。老婦左手把著一簸箕,右手撒出雞食,群雞爭食,好似能聽到“嘰嘰喳喳”雞鳴聲。雞舍前幾畦菜地綠意盈盈,這一園一舍一花一詩,還有那青山綠水的詩意,如歌如吟的鳥鳴,是多么愜意啊!《桃園》給人描繪了青山綠水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了田園生活之美。
英雄的故事在奔跑。岳母刺字的故事家喻戶曉。村委會西邊有一面巨大圍墻,墻上繪有《岳母刺字》的彩畫。岳飛光著脊梁,一條腿跪在地上,一條腿半彎曲,岳母站在他的背后,用溫暖的手緊捏銀針,在兒子寬闊脊梁上深深刺下“盡忠報國”四個大字。這四個字成為岳飛的座右銘,令他成長為抗金名將。他用短暫的39年生命,譜寫了“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壯麗詩篇。
岳飛“盡忠報國”的故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報效祖國。1959年,從我們村走出的青年戰(zhàn)士李潤才,參加了四川省阿壩縣剿匪平叛,戰(zhàn)斗中他英勇無畏,沖鋒在前,壯烈犧牲,生命定格在20歲。他把自己的信仰與忠誠,擔當和生命留在了雪域高原,他把一腔熱血化作了永不凋謝的雪蓮花。1973年,青年民兵李衛(wèi)民,在修躍進渠南干渠時,為保住集體的發(fā)電機,獻出了寶貴的生命。21歲的生命,帶著對大渠的向往,帶著對水的渴望,永遠綻放在太行山之中。
歌頌黨恩的故事在奔跑。位于大街十字路口,有一幅《唱支山歌給黨聽》的彩畫,非常醒目。
畫上,一棵高大挺拔的老槐樹聳立于天地間,濃密葉子像綠色云團飄浮,遠處是巍峨的太行山,山腳下是平坦田野,田野里的莊稼正孕育著果實,田野旁是一條潺潺溪流,溪流里不時涌出朵朵浪花,還有小魚在跳躍。老槐樹濃蔭下一群孩子正學唱歌,教唱歌的是位年輕女教師,孩子面前大黑板上寫著歌譜,就是《唱支山歌給黨聽》。這是一首經(jīng)典紅歌,久唱不衰。孩子們一個個倒背著手,規(guī)規(guī)矩矩坐在小板凳上,脖子挺得直直的,老師手握指揮棒正在指揮。孩子們稚嫩清亮的童聲,仿佛從圖畫中飄落下來。那優(yōu)美的旋律,縈繞在人們身邊,又飛向高高的天空。
在街上,我見到了一位86歲的老嬸子,她真是不容易,40歲時丈夫去世,兩年后,唯一的兒子又因事故撒手人寰,她的生活陷入困境。
鄉(xiāng)政府和村黨支部將她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幫她進行危房改造,辦理低保發(fā)放各類補貼。她高興地告訴我:“俺每個月都有幾百塊錢收入,瞧病能報銷,逢年過節(jié)村干部都給俺送東西,有雞蛋、大米、牛奶,都是好東西。俺真是趕上了好時光,俺真想給共產(chǎn)黨磕個頭??!”說到這里,老嬸子眼里閃著淚花,聲音有點顫抖。
是啊,當下我們真是過上了好日子,真是應該感謝共產(chǎn)黨的恩情?。∥腋覕喽?,老嬸子這樸實的言語,代表了許許多多普通老百姓的心聲。
看著墻上一幅幅圖畫,我真真切切感覺到那奔跑的故事,在講述著真善美,在講述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講述著擼起袖子加油干。這些故事奔跑在街頭村巷,更奔跑在人們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