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類
如何防治花生果腐???
農醫(yī)生:1.選用優(yōu)質品種。用毒死蜱微囊懸浮劑加入施樂時懸浮種衣劑等殺菌劑和殺蟲劑混合均勻拌種,防蟲防病于未然。
2.平衡施肥。增施有機肥,活化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同時底肥中摻入適量生物菌肥,增加土壤有益菌,降低土壤有害菌積累。也可以用微生物菌劑處理土壤。
3.及時防治病蟲害。地老虎等病蟲害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導致花生果腐病的發(fā)生,所以要及早預防。
4.藥劑防治。在花生齊苗后和開花前,噴灑藥劑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甲基硫菌靈、苯菌靈、螯合鐵;發(fā)病嚴重時,間隔7-10天再噴一次。也可以用多菌靈試劑或甲基硫菌靈試劑灌根。
秋豆銹病如何防治?
農醫(yī)生:銹病在長豆角上發(fā)生普遍,主要危害中下部老葉,莖蔓、豆莢上也有少量發(fā)生。葉片染病,初生黃白色的斑點,稍隆起,后逐漸擴大,呈黃褐色斑,嚴重時病部變紅褐色,遠看葉片似燒灼。最后葉片干枯,功能喪失,植株衰老死亡。
病原真菌多以冬孢子隨病殘體在田間越冬,通過葉片上的水流侵入植株,可借助風雨或灌溉進行傳播。病菌喜溫暖高濕環(huán)境,發(fā)病最適氣候條件為溫度23℃-27℃,相對濕度95%以上。發(fā)病高峰在開花結莢到采收中后期。秋茬重于春茬栽培。最要緊的是加強管理,雨后注意排水,及時用藥劑防控??蛇x擇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或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等,任選其一,間隔10-15天再噴一次。
番茄結果期莖稈發(fā)黑咋防治?
農醫(yī)生:這可能是番茄晚疫病。晚疫病和早疫病都能導致莖稈出現黑褐色病斑,但晚疫病沒有輪紋,早疫病有輪紋,晚疫病病斑比較大,葉片一般有灰白色腐爛病斑。晚疫病在濕度過大、連續(xù)陰雨天氣、過量施用氮肥、田間郁閉、通風透光不良的條件下,容易發(fā)生。另外也與品種特性有關。菜農在防治時,應加強通風排濕,少施氮肥,改善田間郁閉的基礎上,可用甲霜靈霜霉威、氟啶胺等任選其一,嚴重時可以采取糊狀藥劑涂抹莖稈患病部位的辦法。
大蒜葉枯病怎么防?
農醫(yī)生:大蒜葉枯病主要為害葉片和蒜薹。早播的蒜田,8-9月易發(fā)病。
防治技術: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植株抗性,增強抗病力;及時清除田間被害葉,收獲后燒毀病株;開溝排濕,深溝開畦,特別是稻茬田,要開溝排水,降低土壤濕度;增施腐熟農家肥,培肥地力,提高抗病能力;提倡以農家肥為主,增施磷、鉀肥。
瓜類蔬菜育苗如何“戴帽”?
農醫(yī)生:“戴帽”危害。“戴帽”后,子葉被種皮夾住不能張開,妨礙了光合作用,幼苗營養(yǎng)不良,生長緩慢。
“戴帽”原因。主要是在出土過程中表土過干,使種皮干燥發(fā)硬,無法脫落。如覆蓋在種子上面的蓋土太薄或幼苗剛一頂土,過早地去掉塑料薄膜或蓋草,在晴天中午去掉塑料薄膜等,都會使種皮在脫落前變干。
防治措施。播種前要充分澆透底水。瓜類播種時,種子應平放,以便于子葉從種皮里脫出來。播種后蓋土要厚度適當,不過厚也不過薄。及時蓋上塑料薄膜或草,使種子周圍經常處于濕潤狀態(tài)。大部分拱土時,及時進行檢查,發(fā)現“戴帽”多,可薄薄撒一層較濕潤的草炭土或細土。剛出苗時若表土過干,應適當噴點水。
養(yǎng)殖類
雞黑頭病如何防治?
農醫(yī)生:雞黑頭病又叫組織滴蟲病或盲腸肝炎,是由寄生于消化道的組織滴蟲引起的急性原蟲病。8周到4月齡的雞易感性高,特征是盲腸發(fā)炎和肝部壞死。
1.傳播途徑:本病通過消化道感染,主要通過異刺線蟲和蚯蚓傳播。病雞的糞便中含有原蟲,被易感性的雞食到后也可感染。此外,飼養(yǎng)管理不當也可誘發(fā)本病。
2.癥狀:本病的潛伏期通常為7-15天,患雞精神不振,食欲減退,雙翅下垂,羽毛松亂,嗜睡,下痢,糞便為黃綠或淡綠色,嚴重者可排出血便。冠及肉髯呈藍紫色或黑色,故有黑頭病之稱。
3.防治:平時做好衛(wèi)生管理工作,定時消毒和驅蟲,驅蟲藥可選用驅蟲凈或左旋咪。
母兔乳房炎咋預防?
農醫(yī)生:1.保持籠舍潔凈衛(wèi)生,定期消毒,墊草柔軟,消除硬物鉤刺,防止刺傷乳房而致病。
2.定期注射葡萄球菌疫苗,一年3次,4個月不可延期斷檔。
3.產仔前后3-5天開始減料,供足飲水,補充青料,此后逐漸恢復。同時口服抗菌優(yōu)、蘇打片等,防患于未然。
4.母兔飼料,環(huán)境應相對固定,不宜突然更換,否則,對母兔雖影響不大,但乳汁卻有變化且對母兔不利,發(fā)現疾患,及時治療,同時降低草料營養(yǎng),調整乳汁。另外肌注青霉素、魚腥草或口服抗菌優(yōu)、蘇打片等。
5.對屢患乳房炎和病情嚴重的母兔,建議淘汰處理。
肉驢養(yǎng)殖有什么技巧
農醫(yī)生:圈舍:集約化肉驢育肥,以圈廄養(yǎng)殖為好。一般的圈廄以上能擋雨、下可遮風為宜。圈舍內設有供給食用的食槽,每頭驢應留足60-80厘米的食位,在成年驢之間,按食位的距離,設置堅固的柵欄為障,以阻止其互相襲擾(公母混養(yǎng)的圈廄更為重要)。
飼料:驢是草食動物,其食草尤以干、硬、脆的農作物秸稈為佳。同時再輔以豌豆、玉米、炒棉籽等精料或小麥麩皮等。每天早、中、晚各喂一次,以晚飼為主。每次飼喂時添上單草(即草樣秸稈)讓其食至大半飽時,再喂合草(即將秸稈再摻以苜蓿、豆蔓等含蛋白質較高的飼草),以此誘其食欲。待其有停食的表現時,再喂拌草(即把槽底所剩的草,再摻以豌豆、玉米、炒棉籽等整粒飼料或摻以小麥麩皮及少量水),以誘其達到最大攝食量。
繁殖:肉驢的集約化養(yǎng)殖還處于剛起步階段,所以由人工培育的產肉型驢還未見推廣。要進行飼養(yǎng)就得選用形體較大、耐粗飼、抗病力強、適應性好、繁殖性能良好,而且飼料報酬高的驢種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