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媒體
樂府名篇《木蘭辭》中有一句“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很多人理所當然地認為一決雌雄說的是花木蘭,但其實是項羽。據(jù)《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當年楚、漢兩軍勢均力敵,打了好久都沒分出勝負。項羽不干了,他想跟劉邦單挑:“天下匈匈數(shù)歲者,徒以吾兩人耳,愿與漢王挑戰(zhàn),決雌雄……”劉邦也不傻,知道霸王孔武有力,于是笑著推辭說:“吾寧斗智,不能斗力?!彼?,一決雌雄跟性別沒關系,只是比高下的意思。
很多人以為氣壯山河這個成語是從項羽的《垓下歌》中“力拔山兮氣蓋世”這里來的!但氣壯山河的故事最早說的是宋高宗時期的名相趙鼎。趙鼎一心為國,主張抗金,被奸臣秦檜忌憚,慘遭貶謫。他為自己寫下墓志銘,然后絕食而死。陸游在《老學庵筆記》里說:“趙元鎮(zhèn)丞相與謫朱崖,病亟,自書銘旌:‘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彪m說被朝廷傷了心,但趙鼎到死還想著國家,留下的墓志銘上說自己死后氣概會化為山河,保護宋朝強大起來。
運籌帷幄這個成語指那些有著超高指揮才能的人,即使在幕后也能對前線的局勢了如指掌。這說的不就是諸葛亮嗎?他身居茅廬卻對天下大勢洞若觀火,還準備了最牛策劃案——《隆中對》。然而運籌帷幄這個故事里的主角其實是劉邦的智囊張良。當年劉邦打敗項羽,總結自己成功的秘訣就是知人善任。劉邦曰:“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弊臃烤褪窃趰i下用計破敵、鴻門宴上助劉邦脫險、霸上分封時又為劉邦取漢中的張良!
沈復的《童趣》是不少人童年背誦全文的陰影,據(jù)說沈復“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這個境界難道還不算明察秋毫嗎?可事實是,明察秋毫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有一次孟子在給梁惠王講治國之道時,拿鳥獸毛和柴火作對比:“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意思是:“大王你相信能看清鳥獸毫毛,卻看不見一車木柴的人嗎?”暗指梁惠王明明目光敏銳,卻對民生疾苦視而不見。
張秋偉摘自《天天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