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月
一家人送弟弟去武漢上學(xué),手續(xù)辦好后,走在校園里漫無目的地聊天,話題突然扯到了交通工具。爸爸說現(xiàn)在高鐵很方便,弟弟回家兩個多小時就到了,然后突然問我:“你當(dāng)時怎么都不坐高鐵?”
我一愣。
我的大學(xué)是在西安讀的,從湖南到西安,火車硬座要坐二十幾個小時。那時候,每次回學(xué)校,我都要從家里帶夠零食,因為不舍得買火車上的盒飯;要提前把充電寶充滿電,因為坐在座位上根本睡不好。路途遙遠(yuǎn),到站后,滿身疲憊,還要提著大包小包去趕公交。
可即便這樣,我也從來沒有提過要坐快捷舒服的高鐵。因為貴,因為沒必要,因為不舍得。
我一時不知道怎么回答爸爸,因為當(dāng)時家里對我有求必應(yīng),爸爸還總是鼓勵我,放假時多出去走走,要是需要錢盡管和家里提,所以我不敢說出“沒錢”這種可能會傷到他們的話。
還是媽媽在旁邊說了句:“安安是為了家里省錢,你是不當(dāng)家不知柴米油鹽貴?!?/p>
媽媽說得對,但我忽然覺得很難過。
整個青春期,我都覺得家里很窮。那時候,總能聽見媽媽嘆氣:收入太少了,支出太多了,日子過得很勉強(qiáng)。等爸媽咬咬牙從親戚那買了房子,更不得了。裝修需要借錢,購置家具需要借錢,做小本生意需要借錢,手頭周轉(zhuǎn)也需要借錢……似乎干一件稍微大點的事情,都得去親朋好友那里借錢。
我曾經(jīng)一度擔(dān)心自己放學(xué)回家后,會看到一家人揭不開鍋的困苦場面。
耳濡目染下,我變得特別好養(yǎng)活。吃飯不挑,剩菜剩飯也吃得香;穿衣不挑,有什么穿什么,到高中還偶爾會穿媽媽不知道從哪位親戚那得來的舊衣服;買東西不挑,便宜能用就行;也不會要求出去玩,因為事事處處都要花錢。
太宰治在《候鳥》中寫過:“太敏感的人會體諒到他人的痛苦,自然就無法輕易做到坦率。”從意識到年少的自己無法掙錢補(bǔ)貼家用后,我便有種恐懼,害怕我在開口要錢時,爸媽一臉窘迫地對我說:“家里沒錢了,你要買什么,我們?nèi)ソ椟c錢?!彼裕瑥某踔衅?,我就不怎么敢問家里要錢,哪怕那筆錢是學(xué)校要求交的書籍費(fèi)。每次不得不開口后,我都有一種很深的負(fù)罪感:爸爸媽媽因為我又過得辛苦了一些。
我在很久以后才意識到,家里并沒有困窘到那個地步,至少不必?fù)?dān)憂日常生活。但媽媽那些沉重的話,在日積月累中早已深入我的骨髓,像枷鎖一樣困住了我。
每當(dāng)遇見想買卻舍不得買的東西時,我都會勸自己:“爸媽工作那么累,還要供我和弟弟上學(xué),我怎么好意思去花這些不必要花的錢。”若實在難過,勸完后還會在心里夸自己,夸自己不給家里增加負(fù)擔(dān),夸自己能夠體貼爸媽的辛苦。好像這樣,心里就會充實一點,那些東西就不再有吸引力一樣。
但在潛意識里,我知曉這只是自我安慰。記得高中軍訓(xùn)時,我熱到滿頭大汗,有同學(xué)邀請我去學(xué)校超市買水,我笑著拒絕:“我還不渴,到時候回教室喝水就好了?!痹谒麄儠筹嫊r,我就在旁邊干熬著,等到解散再去教室喝免費(fèi)供應(yīng)的飲用水。自卑的種子好像就在那個夏日發(fā)了芽,并隨著一次次自我安慰扎根長大。
有一段時間,每當(dāng)媽媽掐著手指跟我算“上學(xué)花了好幾千,家里開支多少”時,我就恨不得捂住自己的耳朵,偶爾還會生悶氣:跟我說這些有什么用,我又沒有亂花錢。最可能叛逆攀比的年紀(jì),我每天穿著幾十塊錢的衣服鞋子,沒有提出半點過分的要求。
心里不是不怨的,愛美之心人人都有,何況是青春期的女孩子。有時候會想不通,為什么我身邊的同齡人可以肆意購物,花錢滿足自己的愛好,我卻連一件稍微好點的衣服都不敢買。
可是,爸媽的想法卻跟我截然不同。哪怕媽媽總是在說家里沒錢,可他們從沒有虧待過我,在我開口要錢時也從來沒有說過二話。所以,他們大概想不通為什么竭盡所能,卻將自己的女兒養(yǎng)成了畏手畏腳的樣子。
爸爸曾開玩笑問我:“你這衣服二十塊錢買的?”媽媽會對著我的衣柜皺眉:“你以后別買這種便宜的衣服了,看起來太小家子氣?!?/p>
他們不知道我這種“能穿就行”的性子是怎么養(yǎng)成的,就像我也不知道高中時為什么我明明是38碼的腳,掌握家中財政大權(quán)的媽媽卻永遠(yuǎn)給我買40碼的鞋一樣。
當(dāng)時,媽媽是這樣說服我的:“你還在發(fā)育,等腳長開了也不怕擠腳?,F(xiàn)在放一雙鞋墊,再穿一雙襪子,這鞋不就剛剛好了?!?/p>
我其實不太記得為了省下“下一雙鞋”的錢,我穿過幾雙40碼的鞋,但我永遠(yuǎn)記得別人問我鞋碼時,我故作瀟灑地說:“我穿40碼呢。”然后在別人的驚嘆聲中,悄悄將自己的腳往后藏了藏。好像把自己松松垮垮的鞋子藏起來,就可以更合群一樣。
我常常想,我這種敏感卻開朗的性格大概就是被這一件件事情堆積出來的。只有凡事往好的方面想,我才有力氣去面對青春期的敏感脆弱。我用一句句滿不在乎的話讓我周圍的人相信“過這樣的生活,我甘之如飴”,而不是“我家里窮,只能過這樣的生活”。
近幾年,媽媽和別人聊天時,總會有意無意地夸獎我和弟弟:“他們兩姐弟從小到大就不會亂花錢,特別讓人省心?!蔽以谂月犞Φ煤軣o可奈何。
我其實花了很長時間去糾正自己的消費(fèi)觀,可收效甚微,那些日積月累的擔(dān)憂和恐懼早在我心里留下了重重的痕跡。也因此,我對弟弟很是大方,即便自己的錢不多,但他想吃什么、想買什么,我都會盡力買給他。因為我害怕他陷入與我一樣的困境,被莫須有的擔(dān)憂困住了青春的翅膀。
思緒回爐,爸爸還在可惜自己當(dāng)年沒有送我去西安上學(xué)的事情,他說:“我本來以為你會讓我送,都做好準(zhǔn)備要去了??赡阋恢睕]有開口,我只好算了。”
我當(dāng)然想要他送,可西安離湖南太遠(yuǎn)了,他若只是送我,待一兩天便回,實在是太辛苦。再加上,我身上揣了一學(xué)年的學(xué)費(fèi)和一大筆生活費(fèi),若是再算上他的車旅費(fèi),家里只怕又要辛苦好久才能填上虧空。
所以……所以我沒有開口。直到爸爸今天說起,我才知道他竟也遺憾了這么久。
我突然意識到,我那自我感動般的懂事,是不是也曾給他們造成過困擾。我將所有的想法都壓在自己心底,顧忌他們?yōu)槿烁改傅淖宰鹦?,幾乎從來沒有與他們進(jìn)行過這方面的溝通。我甚至沒有對媽媽表達(dá)過:“你總是對我說這些,讓我覺得有點自卑?!?/p>
那他們能從什么途徑懂我?他們也是第一次養(yǎng)孩子,怎么能面面俱到,理解青春期小女生的敏感與多愁?又或者,他們是不是因為顧及我的心情,已經(jīng)將很多辛苦壓下不說?
媽媽對我的要求并不高,每次我回家稍微做點事,她都會跟旁人炫耀:“還是生女兒好,會體貼人,不愧是小棉襖?!痹谒睦铮跋蚺畠簝A訴”是不是讓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喘一口氣的辦法呢?
一個個問題將我砸蒙了。在我的記憶里,爸爸從來沒跟我抱怨過生活的苦,媽媽每天不僅要工作,還要將一家人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她也是女孩子,是第一次當(dāng)媽媽。若是家中情況真的如我想象中那么糟糕,那他們的壓力是不是比我要重千百倍?
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知道在不合心意時生悶氣,偷偷抱怨他們不理解我。好像他們生下我,就該讓我事事如意,毫無煩惱地長大。
在這交流的時刻,我終于有了新的感悟。青春期的自我療愈和自我感動,不過是在自己心上建了一道圍墻,既困住了自己,也擋住了家人。再親密的家人也不一定有心照不宣的默契,我們需要的是建立良好的溝通。打開心扉,將問題和困惑說出來,愛才會指引我們做出最好的決定。
所以,這次我選擇說出心聲:“爸爸你怎么不早講,我還以為你覺得花銷太大,不想送我去呢?!?/p>
爸爸大聲喊冤:“我明明問過你要不要送,你說不用?!?/p>
媽媽最后拍板定案:“怪我,我當(dāng)時就不贊同你去送,又累又花錢。再說,你當(dāng)時不是要上班嗎?還猶豫好久要不要請假。安安明明是不想讓我們?yōu)殡y,才不要送的?!?/p>
我有些詫異地看了媽媽一眼,然后低頭笑了笑。原來,媽媽也曾看見過我的糾結(jié)與割舍。是了,他們對我的愛和關(guān)注,怎么會比我對他們的少。
這樣就夠了。
編輯/胡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