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田君
“選擇生命,選擇一份工作,選擇職業(yè)。選擇一個家庭,選擇一個巨大的彩電,選擇洗衣機、汽車、鐳射音響還有電動開罐器。選擇健康、低膽固醇和牙醫(yī)保險。選擇固定利率的樓宇按揭,選擇頭套住房,選擇你的朋友,選擇套裝、便服和行李,選擇分期付款和三件套西裝……選擇坐在沙發(fā)上收看無聊的游戲節(jié)目,邊看邊往嘴里塞垃圾食物……選擇你的未來,選擇生活??晌覒{什么非得這么做?”
“我選擇不選擇生活。我選擇其他?!?/p>
伊萬·麥克格雷格濃重的蘇格蘭口音獨白,伴隨著伊基·波普的《渴望生命》的搖滾鼓點,一個玩世不恭的人物鮮活地出現(xiàn)在眼前。
我不久前在家把《猜火車》這部電影認真看了一遍。臨近30歲才看到這部以“青春”著稱的電影,恐怕有點“太晚了”。當然影片里雷登和他狐朋狗友們的青春并非我們這種成長在新舊世紀交替時的青春,而是20世紀70至80年代歐美嬉皮和朋克文化的縮影。而我的童年、青春期“太乖”了,即便是在一所不那么好的小學(xué)和初中,也從沒有抽煙、喝酒、逃課,沒有反抗家長和老師,印象中我的生活極其單調(diào)且規(guī)律,每天就是學(xué)習(xí)、家里,家里、學(xué)習(xí)。
我沒有穿過奇裝異服,沒有染過發(fā),沒有文過身,沒有在身上任何地方打洞穿環(huán),作為男生,甚至沒有留過相對較長的頭發(fā)。最大的“叛逆”,是在校服上描《孫子兵法·軍爭篇》的幾句話。若你問我覺得遺憾嗎,也沒有,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我對我的少年時光沒有那樣的自主感知。時間總是那么過,推動著你,仿佛那不是你自己的日子。
當生活選擇你時,你并不選擇生活。
可我還是被這部電影所打動,一方面是電影優(yōu)秀的配樂,恰到好處地點綴了所有畫面,并不喧賓奪主,但回過頭來看才發(fā)覺音樂回味無窮。另一方面是,我總是小心翼翼的,無法完整完全地表達自我,就連看電影也會為看似無法收場的骯臟場景和因大戰(zhàn)留下的瓦礫而擔(dān)憂,而電影里的主人公并不,即便是身在一個看似無法脫離的困擾中,他還是那樣義無反顧,逃離,戒除,再度逃離。“我要大步向前,選擇生活。我的前途一片光明。我會像你一樣?!崩椎亲詈蟮莫毎?,與開頭相呼應(yīng)。
選擇一種怎樣的人生?機緣巧合,我在看完《猜火車》一周后,看了英格瑪·伯格曼的《野草莓》?!兑安葺泛汀恫禄疖嚒凤L(fēng)格差異可太大了,《野草莓》是對電影藝術(shù)崇高探索一般的心靈挖掘。這位影響過李安的導(dǎo)演拍攝克制、細膩,沒有《猜火車》那樣的躁動,可是他們討論的問題在我看來又是那樣的相似——究竟要選擇一種怎樣的人生?怎樣的人生是“值得”過的?
《野草莓》中年過七旬的老教授伊薩克,因為做了自己孤獨神游的夢而重游舊地,回憶往事。他與生俱來的冷漠性格,讓他與母親漸行漸遠,無法被初戀猜透而被堂兄趁虛而入,妻子忍受不了冷淡的婚姻選擇出軌,兒子也因為他對家庭有所厭惡,和他的關(guān)系更是淡漠冰冷。不過在路途中結(jié)識的三個年輕人崇拜他,他曾經(jīng)行醫(yī)附近的小加油站的員工也尊敬他。他在領(lǐng)取學(xué)位榮譽的路途上不斷反思,最終選擇敞開自己,不再用理性掩飾自己,接納自己的真誠。
這種仿佛心靈探索的公路舞臺劇,沒有傳統(tǒng)的戲劇沖突,沒有一個偉大動人故事的講述,展現(xiàn)的無非是一次又一次的回憶,夢境與對話交織,在每一次細節(jié)中習(xí)慣性對當下進行映照,同時也在不斷詢問我們一個深邃的問題:
昨日之我與今日之我,其變化是因我的選擇嗎?
更進一步:
我之成為我,是因我的選擇嗎?
答案可能逃離不出“自由意志”“決定論”,但無論如何,這是我們在深夜里面對自己,面對那個孤獨而柔弱的自我時,始終會問到而想尋求解答的一個古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