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專家:楊祖艷
(湖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中考文題】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寫作。
方向
邵建航
人生就像小溪
我們都有自己的方向
我們會在春天遇見
就像樹會長大
草要發(fā)芽
燈塔
王柏龍
海上的光
若隱若現(xiàn)
卻依然明亮
就像成長
總會找到前進的方向
(上面兩首詩歌均選自《大山里的小詩人》,人民日報出版社)
請以“我們都有自己的方向”或“總會找到前進的方向”為題,寫一篇文章,可講述經(jīng)歷,可闡述觀點,也可抒發(fā)感想。
要求:(1)除詩歌外,文體自選;(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現(xiàn)含考生個人真實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專家評析】
2021年湖州卷作文試題,是“青春·方向”主題統(tǒng)領下的再次喚醒,是卷首“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的延續(xù)和呼應,是對“奮斗正青春,青春心向黨”的點亮和回應。主要特點如下。
1.語境適切。讓考生的才華被看見,從他們的才華中孕育出時代的希望,讓詩歌想象在城市公共空間像星星一樣照耀人們的心靈,是公益詩集《大山里的小詩人》的初心。所選的兩首詩歌,貼近時代,貼近初中學生的心靈。以此為語境,利于喚醒思維,保證考生有話可寫、有情可抒、有事可議。
2.難度恰當。兩個寫作題目質性相同、難度相近,屬同質性試題。采用命題作文,有利于把控作文難度,有利于考查考生對自然、自我、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二選一的命題方式,不僅保持了命題作文主題相對明確、不易離題的特點,也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自擬題目類寫作思維容量大、自由空間廣的優(yōu)點。
3.思維挑戰(zhàn)。容易下筆,不等于寫得切題,寫得有思想、有深度。兩首詩歌提供的語境,暗含了限制點、生發(fā)點。第一首《方向》,“人生就像小溪”,暗示著成長順應自然、天性的特點;“就像樹會長大/草要發(fā)芽”,暗示著成長的必然性;“我們會在春天遇見”,“春天”暗示著成長方向是正向的、正能量的;“春天”,可以是自然的春天,也可以理解成時代的春天;“我們都有自己的方向”,要求突出自己的方向,但不能忽視“我們”這一群體和“都有”所包含的強調意味。第二首《燈塔》,“總會找到前進的方向”,“總會”折射著自信或信念,“找到”則包含著主觀努力。這句話的意思,和詩歌中“海上的光/若隱若現(xiàn)/卻依然明亮”傳遞的意思是一樣的:即便偶有迷茫,只要堅定信念,努力尋找,終會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厘清兩個題目所在的語境,才能寫出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兩個題目既各自獨立,又互補相生。若能讀出這種意味并寫出切題又有思想的文章,自然更為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