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花 魏美霞 鐘麗玲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yī)院呼吸科 5107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臨床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均較高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老年群體是COPD的高發(fā)人群,據(jù)統(tǒng)計我國每年因COPD致死的患者已達到100萬人之多〔1〕,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COPD病程較長〔2〕,遷延難愈,給老年患者的身體造成嚴重傷害,長期的治療使其滋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對照顧者的愧疚以及對治療費用的擔憂等因素導致其自我感受負擔加重,并且老年患者的心理狀況不佳引發(fā)遵醫(yī)行為較差進而影響康復依從性。所以臨床在對老年COPD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應密切關注其心理狀況,對其實施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選取112例COPD患者進行研究,重點觀察心理護理干預的實施效果。
選取同期來該院進行治療的112例COPD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診斷、處理和預防袖珍指南(2017版)》的診斷標準;③精神意識正常,可正常溝通交流者;④知曉研究意圖,可獨立完成問卷調(diào)查者。排除標準:①存在精神病史或意識較差者;②肝腎等器官存在嚴重病變者;③并發(fā)肺部腫瘤、肺膿腫等肺部疾病者。將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56例)和對照組(56例),其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經(jīn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
1.2.1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例如常規(guī)健康教育、飲食護理、用藥護理、常規(guī)病情監(jiān)測、肺功能鍛煉等。
1.2.2觀察組 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對其實施心理護理,具體措施如下:(1)心理評估,在患者入院后由護理人員對其實施心理評估,了解患者的焦慮、恐懼、緊張、抑郁等情緒,掌握患者的自我感受負擔水平,便于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2)多種形式相結(jié)合的心理護理,①護理人員在與患者的交流中應熱情主動,溝通中面帶微笑,用積極的情緒感染患者,護理人員通過向患者講解COPD的發(fā)病機制及原理,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使其意識到COPD是一種老年常見病,緩解其不良情緒;向患者介紹醫(yī)院的治療水平以及既往的治療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通過講解治療過程的注意事項以及遵醫(yī)必要性,提升患者的康復依從性;②開展同伴教育,將56例患者分成8組,選取8名在院治療后恢復較好、性格外向的COPD患者為志愿者對組內(nèi)患者實施同伴教育,教育內(nèi)容包括老年患者的自身心理調(diào)節(jié)、對COPD的認知、日常肺功能鍛煉、飲食注意事項、服藥的必要性等方面,教育方式為面對面溝通,座談會等,通過既往治療患者的現(xiàn)身說教可以使患者能感受到積極配合接受治療與護理的重要性,增強其康復依從性;③加強親情支持,護理人員與患者的家屬進行溝通,向其講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狀況,鼓勵家屬多對患者表示關心,對疾病的治療表示支持,減輕患者治療的后顧之憂,陪護期間與患者多進行交流溝通,轉(zhuǎn)移患者的注意力,從而改善其自我感受負擔。
①心理健康狀態(tài),采用簡式簡明心境量表(POMS-SF)〔4〕進行測評,該量表分為六個因子,分別為抑郁-沮喪(5條目)、精力-活力(5條目)、憤怒-敵意(5條目)、疲乏-遲鈍(5條目)、緊張-焦慮(5條目)、迷惑-混亂(5條目),共計30個條目,其中精力-活力因子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狀況越好,其余五個因子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狀況越差,總分為各因子之和;②自我感受負擔,采用Cousineau等〔5〕編制的自我感受負擔量表進行測評,該量表包括身體負擔(5條目)、情感負擔(4條目)、經(jīng)濟負擔(1條目),三個維度的內(nèi)容,每個條目評分1~5分,量表總分為各維度得分之和,自我感受負擔情況與得分呈正相關,分為無明顯感受負擔(<20分)、輕度自我感受負擔(20~29分)、中度自我感受負擔(30~39分)、重度自我感受負擔(≥40分);③康復依從性,采用康復依從性量表〔6〕進行測評,選取肺康復鍛煉依從性、飲食依從性以及用藥依從性3個子量表,其中肺康復鍛煉依從性由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康復鍛煉的時間及強度等分為依從性較好(3分)、一般(2分)、較差(1分);飲食依從性根據(jù)患者的飲食營養(yǎng)行為進行評定,分為8個條目,采用0-4分計分法,總分32,得分越高表示飲食依從性越好;用藥依從性共有16個條目,每個條目1-5分,得分越高表示用藥依從性越好,康復依從性總分為各量表之和。
表2 兩組COPD患者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比較(分,
表3 兩組COPD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比較(分,
表4 兩組COPD患者康復依從性的比較(分,
COPD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而老年人群身體機能處于衰退期,且自身多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免疫能力較差,容易受到炎癥侵襲發(fā)展成COPD,老年COPD患者病程較長,身體長期處于炎性狀態(tài)易滋生焦慮、抑郁、緊張等負性情緒〔8〕,并且長期患病不僅需要子女的照顧,還需要負擔醫(yī)藥費用,加重了老年患者的自我感受負擔,基于以上因素使其生活質(zhì)量及康復依從性均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所以在對老年COPD患者實施臨床護理的工作中加強心理護理干預是一項重要內(nèi)容。
在本研究中,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各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其自我感受負擔得分低于對照組,康復依從性得分高于對照組。對其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常規(guī)護理干預與心理護理干預的側(cè)重點存在不同,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側(cè)重于患者疾病的表現(xiàn),所以護理內(nèi)容多關注對患者的病情監(jiān)測、肺功能鍛煉、飲食指導等方面,而忽略了心理因素對疾病的影響;心理護理干預的實施首先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況以及對治療疾病的態(tài)度,根據(jù)其反饋制定相關措施重點加以改善,在具體干預過程中采取多種方式相結(jié)合的方案,一方面由護理人員加強心理疏導,增強患者信心,另一方面通過同伴教育來強化患者的護理認同感,進一步改善其心理狀況,提升康復依從性,再者強化親情護理,通過親情支持減少患者對照顧者的愧疚以及對治療費用的擔憂,改善其自我感受負擔,從而更好地接受治療。楊艾華、莫惠彬〔8〕在對100例老年COPD患者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通過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有利于疾病的恢復,這與本研究的部分結(jié)論是一致的。
綜上所述,經(jīng)過對老年COPD患者實施心理評估,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改善其心理狀況,降低患者的自我感受負擔,提升康復依從性,效果顯著,值得臨床進行推廣應用。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