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張夢嬌,宋兆普,康葆閣,孫雪鶴,邵曉婷
(汝州市金庚康復醫(yī)院,河南 汝州 467500)
補心通絡丸是汝州市金庚康復醫(yī)院自制制劑,由丹參、生地黃、天冬、麥冬、玄參、炒酸棗仁、炒柏子仁等13 味中藥組成,功能主治為補心益氣、養(yǎng)血安神,臨床上長期應用于治療氣虛血弱、心神失養(yǎng)所致的心悸易驚、氣短乏力、失眠多夢等癥,療效顯著。
中藥制劑的穩(wěn)定性會直接影響其臨床應用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時也會影響患者健康[1?3],相關因素主要包括中藥材來源多樣化[4?5]、制藥設備與制備工藝的差異性[6?8]、質(zhì)量標準的不完善性[9]等。本實驗旨在優(yōu)化穩(wěn)定可控的補心通絡丸制備工藝,以期為保證該制劑臨床療效及建立質(zhì)量標準奠定基礎。
ZWG?Z 制丸機(甘肅恒躍制藥設備有限公司);GD?10B 電烘箱(周口制藥機械廠);DHS?20A 鹵素水分測定儀(上海箐海儀器有限公司);YSW?20B 粉碎機(北京燕山正德機械設備有限公司);GTS?300 選丸機(甘肅恒躍制藥設備有限公司);BY?600 拋光機(泰州市高港區(qū)中創(chuàng)藥機設備廠);DXDK40II 自動包裝機(天津市三橋包裝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丹參、生地黃、天冬、麥冬等飲片均購自于太安堂(亳州)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經(jīng)汝州市康復醫(yī)院藥師張夢嬌鑒定為正品,符合2015 年版《中國藥典》 要求。
2.1 補心通絡丸制備
2.1.1 粉碎 2015 年版《中國藥典》 四部制劑通則0108項下丸劑規(guī)定,供制丸劑用的藥粉應為細粉或最細粉,其中細粉是指能全部通過5 號篩,并且能通過6 號篩不少于95%的粉末[10]。因此,本實驗在中藥粉碎機上加裝6 號篩網(wǎng),將以上13 味中藥稱量后混合粉碎。
2.1.2 混合 將粉碎后的藥粉放入混合器中混合,通過五點取樣法[11]觀察顏色,然后混合至色澤均勻。
2.1.3 制丸 本實驗選擇玉米淀粉作為粘合劑,同時也是填充劑和崩解劑[12]。將淀粉制成淀粉漿后,根據(jù)制劑室生產(chǎn)經(jīng)驗結(jié)合相關資料,擬定其用量為3%、4%、5%。取藥粉1 000 g,加到淀粉漿中,混合至均勻偏干,記錄淀粉漿加入量,煉制3 次,觀察其成坨、制條、丸劑成型情況,第2、3 次各加入100 g 淀粉漿,觀察其成型情況,同法處理4%、5%淀粉漿,記錄藥粉與淀粉漿的比例。淀粉漿濃度= [淀粉量/(加水量+淀粉量)] ×100%。
2.1.4 選丸 采用滾筒選丸機對藥丸進行篩選,剔除不圓、過大或過小者。大小不合格的藥丸重新進行煉制并再次制丸,合格者進一步拋光。
2.1.5 干燥 《中國藥典》 要求,水分不得超過9%。本實驗采用GD?10B 電烘箱,在(60±2)℃下烘干4、8、16 h后測定含水量。
2.1.6 拋光包衣 將干燥后的藥丸置于拋光機中,加入藥粉漿(配方為水50 g、藥粉2 g、淀粉1 g)包衣,以拋光至顏色均勻發(fā)亮為止。
2.1.7 包裝 本產(chǎn)品包裝采用聚乙烯藥品包裝用復合膜,該材料衛(wèi)生、安全性指標合格,無不良反應,具有防潮、防霉變、防撕裂、無異味、耐撞擊、不脫粒等優(yōu)點,阻隔性能良好[13],適宜作為本藥品包裝材料。
2.2 正交設計
2.2.1 評價指標測定
2.2.1.1 丸粒圓整度 采取周順等[14]報道的方法,從同一批樣品中隨機選取10 丸,游標卡尺測量最長端與最短端的距離,以其作為其圓整度,取平均值,其差值越小,丸粒越圓。
2.2.1.2 成丸率 按處方比例稱取藥材適量,粉碎,稱定藥粉質(zhì)量,按相關制粒步驟制丸,干燥后挑選完整的丸粒稱定質(zhì)量,計算成丸率,公式為成丸率=(成丸粒的丸重/藥粉質(zhì)量)×100%。
2.2.1.3 水分 取干燥后的丸粒,粉碎機粉碎成細粉,放入鹵素水分測定儀中測定含水量。
2.2.2 設計方案 根據(jù)前期預實驗和生產(chǎn)經(jīng)驗,選擇影響丸劑質(zhì)量較為顯著的4 個因素,即淀粉漿濃度(A)、藥粉與淀粉漿比例(B)、干燥時間(C)、干燥時間(D),以丸粒圓整度、成丸率、水分為評價指標,正交設計優(yōu)化制備工藝,因素水平見表1,結(jié)果見表2。
表1 因素水平
表2 試驗設計與結(jié)果
表3 顯示,影響丸粒質(zhì)量的因素相互交叉,但存在共性,對于干燥時間而言,以3 種指標評價時均以C3為優(yōu),即干燥時間為16 h;對于淀粉漿濃度、藥粉與淀粉漿比例、煉制時間而言,以3 種指標評價時總有2 種是相同的,綜合考慮,確定為A3、B2、D2,即淀粉漿濃度、藥粉與淀粉漿比例、煉制時間分別為5%、5 ∶2、10 min。綜上所述,最優(yōu)工藝為淀粉漿濃度5%、藥粉與淀粉漿比例為5 ∶2、干燥時間16 h、煉制時間為10 min。
表3 各評價指標的因素主次順序及優(yōu)化水平
2.2.3 驗證試驗 按“2.2.2”項下優(yōu)化工藝制備3 批丸劑,進行驗證試驗,結(jié)果見表4。由此可知,該工藝穩(wěn)定合理,可操作性強,而且所得丸劑外形圓整、色澤均勻,成丸率高達93%以上,水分符合相關規(guī)定。
表4 驗證試驗結(jié)果(n=3)
丸劑為中藥傳統(tǒng)劑型,最早出現(xiàn)于《五十二病方》,在2015 年版《中國藥典》 中收載約300 種,占29%左右,表明它在臨床中的重大作用。因此,關注中藥丸劑的生產(chǎn)、質(zhì)量標準仍占主導地位。
本實驗采用正交試驗優(yōu)化補心通絡丸制備工藝,大大節(jié)省了時間和成本,解決了之前憑經(jīng)驗生產(chǎn)導致該制劑質(zhì)量參差不齊的情況。另外,評價中藥丸劑質(zhì)量的另1 個重要指標是溶散時限,但本實驗未對其進行考察,這是因為前期發(fā)現(xiàn)每1 批補心通絡丸的溶散時限都在120 min 以內(nèi),可滿足2015 年版《中國藥典》 要求,故選擇圓整度、成丸率、水分作為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