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松
(山東省泰安第十九中學 271000)
我們在解物理題時常常會遇到與原來做過的十分相似的題目,或者是表面上看起來相同的題目,但實際上是不相同的題目,具有“形似而神異”的特點,我們稱之為熟題.遇到這樣的熟題時我們往往會下意識的進行思路遷移,不由自主地會沿著原來的解題思路去求解,從而導致錯解.實際上這是一種慣性思維,我們稱之為思維定勢.下面通過五組典型的例題來加以例證思維定勢造成的錯解.
例1有兩個帶有等量異種電荷的小球,用絕緣細線相連后懸起,并置于水平方向的均勻電場中,如圖1所示.當兩小球都處于平衡時的可能位置是選項中的( ).
圖1
解析將兩球及連接它們的細線作為一個整體為研究對象,兩球之間的庫侖力是內力,不考慮.研究對象所受的重力為2mg,方向豎直向下,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可知:上端繩子的拉力與重力構成平衡力,所以上端繩子應該是沿豎直方向的,故正確答案應選A.
例2如圖2所示,甲、乙兩帶電小球的質量均為m,帶有相反電性,兩球間用絕緣細線連接,甲球又用絕緣細線懸掛在天花板上,在兩球所在空間有方向水平向左的勻強電場,電場強度為E,平衡時細線都被拉緊,平衡時的可能位置是圖2中4個圖中的( ).
圖2
解析這道題和上面的例1看上去一樣,但實際上不同.不同之處是沒有告訴甲、乙兩帶電小球的電荷量大小相等,但很多同學原來做過例1這樣的題,因此往往就會思維定勢,按電量大小相等來做,從而錯選了A.而實際上電量不一定相等,因此正確答案應為ABC.
例3(2015年全國卷Ⅱ)如圖3所示,一質量為m,電荷量為q(q>0)的粒子在勻強電場中運動.A、B為其運動軌跡上的兩點.已知該粒子在A點的速度大小為v0,方向與電場方向的夾角為60°;它運動到B點時速度方向與電場方向的夾角為30°.不計重力.求A、B兩點間的電勢差.
圖3
圖4
解析這道題和上面的例3非常類似,但有個不同的地方,就是并沒有告訴不計重力,因此在垂直場強方向做的是豎直上拋運動,而不是勻速直線運動,但很多同學由于做過上面的題,導致思維定勢,仍然按不計重力來從做而導致錯解.
正解在水平方向(沿場強方向):
vBcos30°=v0cos60°+at
①
在豎直方向:
vBsin30°=v0sin60°-gt
②
設A、B兩點沿電場線方向的位移大小為d
∵(vBcos30°)2-(v0cos60°)2=2ad
例5如圖5所示原來質量為m的小球用長L的細線懸掛而靜止在豎直位置P點,用水平恒力F將小球從P點拉到Q點,已知小球在Q點的速度為v,則恒力F做的功為( ).
圖5
A.mgLsinθ
C.FLcosθ
D.FLsinθ
解析這個力是恒力,因此力做的功可用功的公式W=FLsinθ去求解,正確答案是BD.
例6一個質量為m的小球用長為L的細繩懸于O點,球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從平衡位置緩慢移動到細繩與豎直成θ角的位置,如圖6所示,此過程中,力F做的功為( ).
圖6
A.mgLcosθ.
B.mgL(1-cosθ).
C.FLsinθ.
D.FLcosθ.
解析這道題和上面的例5看上去相同,但實則不同,例5中F是恒力,而這道題中的F是變力.因為小球在運動過程中是緩慢移動的,每時每刻都處于平衡狀態(tài),根據合外力為零不難求得F=mgtanθ,在運動過程中角θ不斷變大,所以例F不斷變大.有些同學由于做過上面例5而導致思維定勢,仍然按恒力來解,結果錯選了C.
本題的正確解法是:根據動能定理:WF-mgL(1-cosθ)=0,WF=mgL(1-cosθ).
故應選B.
例7如圖7所示,有兩軌道Ⅰ(AO)和Ⅱ(BO),物體從軌道頂端A、B由靜止下滑,且與兩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相同,不計物體在O點時的能量損失,物體分別沿Ⅰ和Ⅱ軌道到達底端O時摩擦力做功分別為W1和W2,則W1和W2的大小關系是( ).
圖7
A.W1 B.W1>W2 C.W1=W2 D.無法判斷 解析不難證明物體沿軌道Ⅰ(AO)和Ⅱ(BO)到達底端O時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相同,都等于mgμd,其中d為斜面的底邊長度.實際上這是個結論性的東西,應該記住,即Wf=mgμx斜面cosθ=mgμd.故:答案應選C. 例8如圖8所示,曲面PC和斜面PD固定在水平面MN上,C、D處平滑連接,O點位于斜面頂點P的正下方.某人從頂端P由靜止開始分別沿曲面和斜面滑下,經過C、D兩點后繼續(xù)運動,最后停在水平面的A、B兩處.各處材質相同,忽略空氣阻力,則( ). 圖8 A.此人在曲面PC和斜面PD上克服摩擦力做功一定相等. B.此人沿PCA和沿PDB運動克服摩擦力做功一定不相等. C.距離OA一定等于OB. D.距離OA一定小于OB. 解析這道題看上去和例7類似,很容易利用結論去求解,認為摩擦力做功與斜面的傾斜程度無關,因此錯選C.而實際上這道題和例7是不一樣的,PC是曲線,因為在曲面上運動時徑向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則支持力大于重力垂直于曲面方向上的分力,則每一小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都大于μmgscosθ=μmgs水平,所以正確答案應選D. 例9在如圖9所示的電路中,已知電源電動勢E=3V,內電阻r=1Ω,電阻R1=2Ω,滑動變阻器R的阻值可連續(xù)增大,問: 圖9 當R多大時,R消耗的功率最大?最大功率為多少? 例10如圖10所示,電源電動勢E=2V,內阻r=1Ω,電阻R0=2Ω,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范圍為O~10Ω,求滑動變阻器電阻為多大時,R上消耗的功率最大,最大值為多少? 圖10 圖11 由上面的五組例子不難看出,每一組題都具有“形似而神異”的特點,實際上這些看上去的類似題、熟題,某些條件已經發(fā)生了變化,但我們常常會犯思維定勢的毛病,往往會熟視無睹,看不清它們的不同之處,仍然會按原來的思路去求解,從而導致錯解.思維定勢造成錯解是物理上最常見、最普遍、最典型的錯誤之一.思維定勢往往會使我們墨守成規(guī),它禁錮了我們的思維,限制了我們的創(chuàng)新,使知識和經驗形成了負遷移,從而形成了思維陷阱.因此,在我們遇到類似的“熟題”時,尤其是參加高考遇到“熟題”時,審題時要更加小心,慎之又慎.請相信,高考題絕對是不會出原題的,題目一定有所變化,一定暗藏著玄機,所以一定要仔細的審題,找出不同點,發(fā)現(xiàn)新立意,千萬不要因循守舊,循規(guī)蹈矩,盲從原來的思路,不然一定會造成錯解.五、當內阻與外阻相等時電源的輸出功率最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