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嫻
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人民醫(yī)院婦產科,廣東梅州514400
妊娠期糖尿病在臨床上作為一種妊娠期并發(fā)癥極為常見,在妊娠期前女性糖代謝呈現正常的狀態(tài),而在妊娠期糖代謝卻呈現異常的狀態(tài)。妊娠期糖尿病承載著較高的風險,為高危妊娠,一般在妊娠中晚期發(fā)生,治療必須及時,否則會導致母嬰綜合征發(fā)生,比如巨大兒、胎兒宮內窘迫、感染、早產、流產等,嚴重影響妊娠結局[1]。近些年來,伴隨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飲食結構的改變,使得孕婦在妊娠期常常呈現營養(yǎng)過剩的情況,且運動缺乏,進而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率呈現逐年持續(xù)增長的趨勢[2]。因此,必須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而傳統(tǒng)的護理方案卻無法獲得滿意的護理效果,也無法達到理想的護理目標,而綜合護理方案體現護理干預的全面化、規(guī)范化、細節(jié)化和科學化,應用于妊娠期糖尿病護理中可達到滿意的護理目標[3]。該次研究選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就診于該院的42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對綜合護理方案所呈現出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的42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以護理方案不同為依據實施分組,均分為實施綜合護理方案(運動療法、飲食護理、心理護理)的研究組、實施傳統(tǒng)護理方案的對照組,各214例。研究組患者中,年齡24~38歲,平 均(28.22±2.85)歲;孕 周26~37周,平 均(33.28±2.15)周;初產婦、經產婦例數分別為145例、69例;門診、住院例數分別為154例、60例。對照組患者中,年齡23~37歲,平均(28.16±2.80)歲;孕周25~38周,平均(33.30±2.13)周;初產婦、經產婦例數分別為142例、72例;門診、住院例數分別為148例、66例。分析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次研究兩組患者和家屬均對該次研究知情,并簽訂知情同意書,該次研究已經通過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年齡<40歲;單胎妊娠;通過血糖和血壓檢測,空腹血糖>5.6 mmol/L,或餐后1 h血糖>10.5 mmol/L或餐后2 h血糖>9.2 mmol/L或餐后3 h血糖>8.0 mmol/L,尿蛋白呈陰性結果,明確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
排除標準:胎兒發(fā)育異常、先兆流產史、前置胎盤等疾病者;異位妊娠者;惡性腫瘤、神經系統(tǒng)異常者、心臟病、凝血障礙者;妊娠之前存在糖尿病史者。
傳統(tǒng)護理方案實施于對照組患者中,即對妊娠期糖尿病相關知識進行宣教,并告知合理飲食和合理運動的重要性,告知孕婦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如散步等,提醒孕婦不要攝入糖分過高的食物,建議孕婦食用低糖食物,教會患者測量血糖的方法,并實施常規(guī)孕期指導等。綜合護理方案實施于實驗患者中,即同時開展運動療法、飲食護理、心理護理,具體護理方案為:①運動療法。以患者具體情況為依據,護理人員對運動方案進行合理制定,對患者進行指導,每天運動要適量,如孕婦操、抱臂前走、慢走等,以消耗掉多余葡萄糖,運動不宜過于激烈,導致胰島素減少;以微微出汗為宜,保證母嬰安全;以孕周<40周的患者,中低等有氧運動為主,可指導其開展孕婦操、孕婦瑜伽、自由散步、快速行走、振臂前走等,在運動過程中,要對心率進行有效控制,一般<120次/min,大約40 min運動時間,5次/周,堅持循序漸進的運動原則,在運動過程中將安全防護措施加強,對其不良行為進行糾正,對正確鍛煉方法進行指導;且運動之后要對水分進行及時補充;在患者運動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注意對患心率和血壓狀態(tài)進行嚴密監(jiān)測,對潛在風險進行評估,以做出正確指導。②心理護理。針對妊娠期糖尿病,由于缺乏對糖尿病知識的認知,一旦確診,會產生各種不良情緒,如焦慮、不安、緊張等。另外,針對住院患者,對醫(yī)院環(huán)境不熟悉,容易受到陌生感的影響而造成不良情緒發(fā)生,如不安、焦慮等,進而影響患者依從性。因此,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詳細評估,以患者心理問題為依據,強化護患溝通,熱情、親切、積極與患者交流,在患者入院時,將病房環(huán)境、醫(yī)院環(huán)境等向患者介紹,并將妊娠糖尿病相關知識,如發(fā)病機理、護理方法、治療措施、預期效果等,促進患者認知程度提升,減輕患者精神和心理負擔,提升治療依從性。③飲食護理。對患者實施飲食指導,告知患者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飲食規(guī)律對妊娠期糖尿病治療的影響,對患者進行鼓勵,使其飲食習慣良好,合理對熱量和營養(yǎng)進行補充,攝取量不宜過多,防止用餐后呈現過高的血糖水平,對攝取方案進行合理制定,對飲食進行合理節(jié)制,對必需熱量進行攝取,控制50%~60%碳水化合物、10%~15%蛋白質,20%~35%脂肪,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在孕16周之前,與普通孕婦保持相同的營養(yǎng)素供應量,而孕16周之后每日對蛋白質和熱卡進行適當增加,增加量分別為25 g、300~400 kcal;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飲食原則為少食多餐,進餐要定量、定時,5~6餐/d,早餐:10%~15%,9:00-10:00加5%~10%;午餐:30%,14:00-15:00增加5%~10%,晚餐:30%,睡前加5%~10%;飲食主要為粗糧,食用富含維生素、纖維素、微量元素的食物;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叮囑,飲料要禁止飲用,可樂、咖啡、濃茶等飲品要少喝。
該次研究的評價指標為:①護理前后血糖水平,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②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利用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對焦慮、抑郁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價,分數越低心理狀態(tài)越好;③不良妊娠結局,巨大兒、宮內窘迫、感染、剖宮產、早產、羊水過
多;④患者護理滿意度應用調查問卷實施調查,調查項
目包括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
護理前,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護理后,相對比于對照組,研究組血糖水平下降明顯,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水平對比[(±s),mmol/L]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水平對比[(±s),mmol/L]
?
護理前,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相對比于對照組,研究組SAS評分、SDS評分下降明顯,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對比[(±s),分]
?
相對比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下降明顯,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妊娠結局對比[n(%)]
相對比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總護理滿意度提升明顯,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對比[n(%)]
近些年來,伴隨人們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率呈現逐年持續(xù)增長的趨勢。妊娠期糖尿病嚴重影響母嬰健康和安全,需積極采用各種干預手段對血糖水平進行有效控制,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5]。妊娠糖尿病的發(fā)病機制在臨床上尚不明顯,主要病因為葡萄糖所需量增加,由于在妊娠時,改變母體適應性,如母體增加葡萄糖利用率、增加腎小球濾過率和腎血流量、增加胰島素對葡萄糖的清除能力,尤其在夜間孕婦體內葡萄糖向胎兒體內不斷轉運,與正常時間相比,妊娠期空腹血糖一般呈現偏低的情況;另外,胰島素分泌不足和胰島素抵抗也會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生,胎盤合成的瘦素、腫瘤壞死因子、孕激素、雌激素、胎盤生乳素等細胞因子會對胰島素功能造成拮抗,降低胰島素敏感度。在妊娠期,會增加胰腺β細胞功能代償性,對胰島素分泌發(fā)揮促進作用,伴隨孕周的不斷增加以上情況會更加嚴重。娩出胎盤之后,抗胰島素物質(胎盤分泌)會快速消失,逐漸恢復胰島素抵抗情況。大部分妊娠期糖尿病在產后會恢復糖代謝情況,然而也有部分患者會進展為糖尿病,因此,必須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進行有效控制。該病的常發(fā)人群為超重者、肥胖者、長期高脂、高糖飲食者、糖尿病家族史患者、高齡孕婦。妊娠糖尿病會影響孕婦,血糖水平較高,導致胚胎發(fā)育發(fā)生異常,嚴重者會死亡,進而導致流產發(fā)生,極易發(fā)生妊娠期高血壓,主要與高胰島素血癥和胰島素嚴重抵抗狀態(tài)相關,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會導致感染發(fā)生,進而會導致代謝紊亂加重,導致急性并發(fā)癥發(fā)生,如酮癥酸中毒等,也會增加羊水過多和巨大兒發(fā)生率,且孕婦再次妊娠時極易復發(fā)。另外,該疾病會影響胎兒,如生長受限、巨大兒、早產、流產、胎死宮內、胎兒窘迫、胎兒畸形等,也會影響新生兒,導致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低血糖等,因此,必須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相關研究表明,患者血糖水平的相關因素主要有運動、飲食、心理、生活習慣等,生活習慣良好,心態(tài)樂觀、積極,對糖類、脂肪攝入量進行控制,科學運動可對糖分分解發(fā)揮促進作用,可獲得滿意干預的效果[6]。相關研究顯示,不良情緒可對交感神經造成影響,會使應激激素含量增加,如去加腎上腺、胰高血糖素等,對胰島素發(fā)揮抑制作用,以提升血糖水平,對病情控制造成不良影響[6]。合理運動可改善碳水化合物利用率,對攝入葡萄糖發(fā)揮促進作用,可降低血糖水平[7]。該次研究結果表明,在傳統(tǒng)護理基礎上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飲食護理、運動護理,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顯下降,患者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明顯改善,巨大兒、宮內窘迫、感染、剖宮產、早產、羊水過多妊娠不良結局發(fā)生率明顯下降,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提升(P<0.05),可見,心理護理、飲食護理、運動護理的開展,不但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而且可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改善,改善妊娠結局。心理護理的實施可促進妊娠糖尿病認知程度的提升,積極與患者相溝通,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利用各種形式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有效改善,避免情緒影響疾病,將患者治療和護理配合度提升,對治療發(fā)揮促進作用。而運動護理可對葡萄糖利用和攝取發(fā)揮促進作用,可將葡萄糖水平降低,對患者血糖水平進行有效控制,對妊娠結局進行有效改善[8-9]。呂安娜等[10]學者的臨床研究中選取妊娠期糖尿病58例作為研究對象,對比常規(guī)護理+飲食療法和運動療法+心理護理所呈現出的護理效果,研究結果中顯示,運動療法+心理護理方案的實施后,患者空腹血糖(5.31±1.26)mmol/L,餐后2 h血糖(7.02±0.36)mmol/L,SAS(51.31±5.74)分、SDS(53.13±3.58)分,胎兒窘迫發(fā)生率為0,羊水過多發(fā)生率為3.45%,早產發(fā)生率為3.45%,與常規(guī)護理+飲食療法相比,護理效果確切,與該次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護理中實施運動療法、飲食護理、心理護理等綜合護理方案可達到滿意的護理目標,建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