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煥鋒,史振羽,余偉清,梁宏宇,靳利利
(廣東省第二中醫(yī)院內科,廣東 廣州 510000)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又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指的是冠狀動脈在粥樣硬化的病理基礎上,同時受到諸多不同刺激后,而發(fā)生:①動脈管腔痙攣、②狹窄或閉塞,從而引起心肌細胞缺血、缺氧,甚至壞死的一種心臟疾病[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使冠心病的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有研究顯示,冠心病患者與健康人群比較,更易患焦慮抑郁癥[2]。經近代流行病調查學資料顯示,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焦慮障礙與抑郁障礙已經成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與冠心病有著極為明顯的相關性[3]。若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患者可能會因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刺激機體交感神經興奮,從而引起生理與病理發(fā)生改變,進而進一步導致心肌缺氧惡化,最終間接引起各種惡性冠心病并發(fā)癥,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4]。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疏肝護心方對氣滯血瘀型冠心病合并焦慮/抑郁狀態(tài)患者血脂水平以及情緒的影響。
將2020年1-1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氣滯血瘀型冠心病合并焦慮/抑郁狀態(tài)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計50例,按照不同的治療方式將所有研究分為兩組,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25例患者為對照組,其中男15例(60.00%),女10例(40.00%);最小年齡者43歲,最大年齡者70歲,平均(64.34±2.97)歲。采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疏肝護心方治療的25例患者為觀察組,男性13例(52.00%),女性12例(48.00%);最小年齡者41歲,最大年齡者70歲,平均(63.65±4.27)歲。比較兩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納入標準:(1)均知情并簽訂同意書;(2)均符合西醫(yī)《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中的診斷標準[5];(3)均符合中醫(yī)《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診斷標準[6];(4)確診為氣滯血瘀型冠心??;(4)均伴有輕度焦慮/抑郁癥狀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藥物包含:①抗血小板、②調脂藥、③β受體阻滯劑(拜阿司匹林100mg qd,阿托伐他汀10mg qn,美托洛爾25mg bid);連續(xù)治療28天。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疏肝護心方治療:(1)藥方組成:柴胡、白芍、川芎、陳皮、枳殼、元胡索、丹參、檀香、甘草等。(2)加減法:①口干、腰膝酸軟者:加枸杞子、桑寄生、杜仲;②睡眠不佳者:加酸棗仁、遠志、茯神;③多夢者:加蓮子心、牡丹皮、梔子;④心悸者:加龍齒、龍骨、牡蠣等。(3)水煎2次,取汁200mL,分早晚服用,1天1劑;連續(xù)治療28天。
(1)血脂水平評估:治療前、后抽取兩組患者清晨時的靜脈血液(3~5mL),用化學法進行檢測,包含:①TC、②LDL-C、③HDL-C、④TG。
(2)臨床療效評估: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判斷,①經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臨床體征均明顯改善,且療效指數不低于70%,視為顯效;②經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臨床體征均有所改善,且療效指數在30%~69%范圍,視為有效;③經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臨床體征無明顯改善,且療效指數低于30%,視為無效。
(3)焦慮與抑郁癥狀評估:采用《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中14項版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以及17項版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焦慮與抑郁癥狀進行評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癥狀越嚴重。
治療后,觀察組TC、LDL-C、TG明顯低于對照組,HDL-C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2.00%明顯高于對照組80.00%(P<0.05),見表2。
表2 臨床療效比較[n(%)]
治療后觀察組焦慮與抑郁癥狀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焦慮與抑郁癥狀評分比較
冠心病作為嚴重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一種心血管疾病,主要多發(fā)于老年群體。當患者發(fā)病后會發(fā)生:①疼痛、②胸悶等諸多不適癥狀,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較為復雜的心理應激反應,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焦慮、抑郁。相關研究顯示,患者發(fā)生焦慮、抑郁與諸多因素有關,例如年齡、文化程度、性別等;國外有文獻報道,冠心病合并焦慮抑郁癥狀的發(fā)病率高達40%~70%左右[7]。目前,有研究已經證實焦慮抑郁是與冠心病有關的一種情緒危險因素,不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疾病康復等造成影響,嚴重者可能還會出現(xiàn)自殺傾向、行為,從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威脅。
現(xiàn)階段,臨床上治療冠心病合并焦慮抑郁患者以西藥藥物為主,但抗抑郁藥物效果不佳,且存在諸多局限性,藥效起效速度較慢,需服用較長時間才能起效;甚至部分患者服用后,還會使心率升高。在我國中醫(yī)學中將冠心病歸屬于“胸痹心痛”的范疇,起病機總屬本需標實,本需為陰陽氣血虧虛,標實為陰寒、痰濁、血瘀交互為患[8]。疏肝護心方中的延胡索,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川芎具有中開郁結、行氣止痛的功效,丹參具有活血祛瘀、止痛除煩、安神的功效;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等。若是將諸多藥物聯(lián)合應用,則能起到:①疏肝解郁、②理氣止痛、③活血化瘀、④解郁安神的作用,有助于氣血調和,使脈絡通暢,最終緩解疾病[9]。由此可見,觀察組采用疏肝護心方治療后,其血脂水平、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焦慮與抑郁癥狀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疏肝護心方治療氣滯血瘀型冠心病合并抑郁狀態(tài)患者,效果顯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tài),提高治療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