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記者 高波
從1979到2021,42年,我們等來了《民主與法制》雜志第1000期。
在這1000期的風雨兼程中,《民主與法制》從未忘記創(chuàng)刊之時的使命初心。從1979年第1期代發(fā)刊詞《永遠不能忘記歷史的教訓》中的慷慨激昂,到2021年第1期由雜志第8任總編輯劉桂明撰寫的卷首語《只要在一起,就會了不起》中的意氣風發(fā),我們感受到的是《民主與法制》雜志致力于為中國民主法治建設事業(yè)鼓與呼的豪情壯志和滿腔激情。
回顧這1000期的過往,《民主與法制》一直都在努力為廣大讀者呈現(xiàn)多維度的優(yōu)秀法治作品,而其中的案例報道,絕對是這本刊物長久以來吸引眾多讀者的重要法寶。非常有幸,2019年,在本刊迎來創(chuàng)刊40周年之際,劉桂明總編輯安排我參與完成對40年間在案例報道方面的梳理匯總工作,擇選其中的經典案例,并將其編輯成《民主與法制經典案例集》?,F(xiàn)在想來,確是榮耀之至。
當我小心翼翼地翻開第1冊合訂本時,1981年出生的我看著1979年雜志的封面,那種感覺就像發(fā)現(xiàn)了遠古遺跡一樣興奮??粗莻€年代特有的質樸封面和早已發(fā)黃的內頁,聞著頁中淡淡的油墨味道,思緒似乎一下被帶到了40年前。彼時,新中國的司法制度剛剛恢復,作為被批準創(chuàng)立的第一家中央級法制雜志,字里行間仍然留存著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痕跡。
>>《民主與法制》40年經典案例集 作者供圖
品讀著一篇篇案例報道,感受著社會發(fā)展歷程的點點滴滴。漸漸的,一條中國法治建設發(fā)展脈絡線隨著時間一點點的延伸開去,清晰起來。
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印記,不同的人生有著不同的故事。
上世紀80年代,整個國家正處于撥亂反正與思想解放的交匯期。在新舊觀念的不斷碰撞與沖擊下,人們的思想正經歷從保守到開放的逐漸轉變。在那個“紙質媒體霸天下”的年代,用今天的網絡名詞來說,那時《民主與法制》的案例報道經常會出現(xiàn)極受關注的“爆款”。比如關注家庭糾紛并一度引起社會廣泛熱議的《仲星火案》,探討人性倫理的《“安樂死”與殺人罪》,還有報道全國首例病人起訴醫(yī)生侵犯肖像權案的《新聞中的“廣告”?》。而更深層的,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案例報道,了解到當時的政策背景。當你看完《賴奇才碰硬》專題報道,就會從一個側面了解到,在1983年冬,為什么黨中央會在全黨范圍內開展全面整黨工作。在1985年報道、曾引起中央領導同志重視和關注的《臺安律師案》,對于維護律師權益,完善司法制度,都有著不可忽視的深遠意義。
到了90年代,改革開放的大潮翻涌著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法治案件報道的維度更加寬泛。既有講述校園情感中因愛生恨的《用匕首收割的愛情》,也有追問司法機制運行弊端的《一著名企業(yè)家為何被四罪并罰》,還有維護環(huán)境權益、體現(xiàn)環(huán)保精神的《為“空氣與陽光”上法庭》,更有因權力機關處置群體事件不當而造成惡劣影響的《槍口不能指向群眾——河北“邵村事件”調查》。這些報道犀利且深刻,發(fā)人深省,耐人尋味。
本世紀初的十余年中,人們享受著改革開放所帶來的豐厚回報,人民生活進一步富足。而與此同時,腐敗案件也接連被曝之于世,反腐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度珖桌w育彩票舞弊案》《胡長清驕奢淫逸的私生活》《“慕馬”大案驚爆黑幕》《李真特大受賄案全景披露》《“遠華走私案”牽出滄州第一貪》《程維高和他的“諸侯統(tǒng)治”》《建行行長王雪冰的起伏人生》《簽字筆寫出來的巨貪》……這些在當時極具影響力的案例報道,在廣大讀者中,不僅充分發(fā)揮了輿論監(jiān)督的功能,也較好實現(xiàn)了警示教育的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確提出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并將其納入“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予以有力推進。在這個大背景下,全面深化司法改革,依法糾正冤錯案件,成為司法機關的重要工作方向。本刊所報道的案例,從《張高平一案實錄》《王書金奇案》《念斌案:用謊言掩蓋謊言》,到《呼格吉勒圖案全記錄》《聶樹斌案:疑罪從無新判例》,再到《張志超無罪歸來》……這一樁樁一件件,無不體現(xiàn)著國家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決心與力量。
一本案例集,展現(xiàn)的是《民主與法制》作為法治刊物的發(fā)展史;而《民主與法制》的1000期雜志,詮釋了四十余年中國法治建設發(fā)展的輝煌道路。
讓我們回顧歷史,憧憬明天,在新時代的宏闊畫卷上,共同書寫更加燦爛的法治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