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苗
【內容摘要】理性思維是物理學習的基礎,同時也是物理各項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高中學生在高中學齡階段的物理知識學習當中,如果高中生沒有過硬的知識積累數量,那么不僅在今后的知識學習當中會遇到較大的阻礙,思維訓練沒有達到標準,那么就很難在今后的物理學習當中,取得較為理想的物理考試和學習成績。傳統(tǒng)高中物理教學存在諸多問題,不利于學生物理思維和養(yǎng)成和物理難點的突破。高中階段的物理知識教學,不應當僅停留在知識點和掌握習題上,同時也需要訓練學生的知識積累技巧以及物理思維。高中物理教學必須改變思維方式,將場景創(chuàng)設教學和以學生為本位的教學方式融入日常的教學活動當中。
【關鍵詞】場景教學物理教學思維方式
教師作為課程的輸出主體以及主要載體,在以角色體驗為本位的課程講授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不僅僅是知識輸出的主體,同樣也是學生與知識之間的媒介,同時還是物理角色體驗探究的主要組織者。如果教師的定位出現問題,那么將影響課程的進行,并且對于學生的知識接受水平以及身心健康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對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物理知識的認識和積累是學生所面臨的主要學習任務,如果不能在物理思維的養(yǎng)成上達到理想標準,那么就有可能對學生今后的物理學習造成嚴重的阻礙。在物理教學中,應當著重提升學生思維訓練與積累的重視程度,并且改革傳統(tǒng)物理教學習題訓練的方式方法,才能提升物理教學知識訓練的整體質量,使學生在高中階段能夠達到了解、掌握核心知識點的標準。因此,就提升學生的物理思維的訓練效果達到良好的物理思維運用實際程度這一目標而言,教師必須提出更多的創(chuàng)新路徑。
一、物理教學新思維的概述
創(chuàng)設教學是近些年來教育的最新理念之一,也是一直以來被物理教學忽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所處學齡階段的認知水平以及物理學習的規(guī)律,沒有做出較為科學的規(guī)劃,這不僅會讓教師在物理教學中難以找準教學的重點,為物理教學增添了難度,同時也可能讓學生對物理學習產生逆反心理,難以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物理思維的訓練中?;谶@些問題,物理教學必須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革新。以適應學生的年齡階段的認知水平及學習物理的規(guī)律為前提,物理教師應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游戲的功能,加強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并以此為基礎提升學生物理思維訓練的強度。以人教版教材為例,在講解力學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制作一些與物理思維形象相關的圖片、卡片、幻燈片等,將學生進行小組式教學,讓每個學生到臺上抽取圖片或卡片,另一個學生解讀圖片上的文字。
二、教師在物理教學當中的角色定位
1.多媒體教學的引導者
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對知識點以及基本公式的掌握,但是對物理概念解釋較少,未能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原有的物理思維含義訓練也僅僅是停留在對物理思維進行文義解釋的表面層次,對物理思維背后的背景來源和成因缺少相應的闡述和教學[1]。事實上,物理作為一種內在聯系性較強的學科,每個物理思維構成都有其組成的內部邏輯以及悠久的歷史來源。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思維的興趣,就不能簡單地將教學停留在對知識點和習題的認知上,而是應當充分挖掘物理知識背后的故事,讓每個知識點由經典物理一直到現今使用的現代物理概念進行的歷史追溯,使學生能夠形象地看到每個物理知識點背后的故事,才能引發(fā)學生對物理產生好奇感,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2.思維方式轉化的紐帶
以人教版教材對力學的講解為例,相比于其它知識點,力學概念較為抽象,對中學生而言難以理解。因此,在物理學習課堂中,教師可以檢索出力學知識及源于生活的力學實踐場景,同時,在講授力的文字含義前,應當對力的應用場景進行搭建,運用舉例子和場景還原的方式,引導學生對力學核心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解釋重力這一概念的時候,授課教師可以運用短視頻,為學生進行場景搭建,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形象的力的形象影像。這不僅能夠引起學生對實驗本身的好奇心,同時更能夠促進學生探索實驗現象背后的力學知識。在場景搭建之后,教師還應當組織學生對其所見到的現象進行探討,激發(fā)學生獨立研究的能力,提升其物理學習的質量。
3.物理體驗本位教育觀念的執(zhí)行者
要實現物理培養(yǎng)教育觀念的革新,必須讓大量擁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高素質教育人才涌入物理培養(yǎng)教育中。從教育方式、教育內容、原生家庭對物理學科培養(yǎng)教育的重視程度等方面入手,將單向輸入式教學轉變?yōu)榻换ナ浇虒W,以分數為核心向以利于物理身心健康發(fā)展為核心轉變,將原生家庭把物理培養(yǎng)教育當作教師與學生的義務,或對物理教育普遍不重視,向重視物理培養(yǎng)教育、認識物理培養(yǎng)教育轉變。并發(fā)揮各個地區(qū)的教育優(yōu)勢,將物理培養(yǎng)教育與自然實踐和勞動實踐相融合,促進物理思維水平的總體提升。
三、利用場景教學新思維解決高一物理教學難題的路徑
1.充分運用多媒體工具建立物理教學的形象化模式
將所學到的物理知識應用于學習實踐當中,是高中物理學習階段物理思維養(yǎng)成的最佳路徑,也是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最有效方式。在傳統(tǒng)的中學階段物理教學模式當中,教師由于備課壓力大,很難有時間和精力設置小學階段閱讀實踐活動[2]。但是,互聯網課堂的出現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在互聯網平臺中有諸多用于教學實踐的話題、資源和物料,教師可以充分借鑒這些內容,將這些先有的實踐活動方案進行改進,制作適用于自身教學的實踐方案,結合自己所教班級的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有針對的設定,讓學生利用微課堂開展學習實踐活動,通過小組討論以及研討會的形式,對所學到的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研究。多媒體工具是促進場景教學效率的提升,優(yōu)化場景教學和理性思維培養(yǎng)模式的有效工具。
例如在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中,在講授自由落體現象時,可以運用斜塔的模型,將兩個不同重量的小球從斜塔上放下。還可以利用同學們手邊質量不同的文具進行實驗,鼓勵學生二人一組多次進行實驗,控制物體下落的高度與物體的質量,感受物體的自由下落,觀察物體落到地面所耗費的時間是否相同。在實驗結束之后,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動畫的演示,在演示物體下落的同時講解重力加速度等基本物理概念,并鼓勵同學們在班級范圍內分享通過剛才的實驗得到哪些結論。通過多媒體呈現與實驗相結合的方式,將課本上的知識以更加生動的方式進行呈現,幫助學生培養(yǎng)學習物理的興趣。
2.構建原生家庭與物理場景教學的紐帶關系
在實際生活中,關于物理力學的現實事例屢見不鮮。但是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模式中,并沒有對其進行很好的梳理,因此難以從生活實踐中,提取出與物理力學相關的力學概念。但是,如果倡導學生在平時的生活當中,留心觀察相關事例,就能夠從現實生活中找到許多與物理力學有關的知識素材。而這些素材,可以在無形中促進學生對于力學概念的理解[3]。
例如,教師在闡述高中人教版物理當中摩擦力這一單元時,可以結合課本中的實驗內容,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與家長共同合作,進行摩擦力的實驗,挖掘在哪些物體運動過程中存在摩擦力,在什么條件下會產生摩擦力,親身體會摩擦力對于物體運動的影響。在學生進行實踐之前,教師需要對實驗注意事項進行詳細講解,便于學生能夠在課余時間高效地完成實驗,同時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實驗過程中,要注意觀察與記錄,與父母進行配合按照實驗要求完成實驗,同時根據自己的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并嘗試通過現象進行結論的總結,形成一份較為完整的實驗報告,挖掘生活中存在摩擦力的現象。
因此,物理思維的教學實際上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式,以物理學習的思維能力為導向,才能開發(fā)物理知識背后的教學資源轉變課程設計的思路。豐富知識訓練教學模式的內容,從而對于這次訓練的教學模式進行總體的優(yōu)化提升。
3.建立師生互動共同體是進行場景教學的必由之路
以物理課當中,反作用力這一單元內容為例。教師在講授這一單元的內容時,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扮演向外使用推力的學生,另一組扮演接受推力的學生,讓學生指出作用力的大小給自己帶來的感受,以及來自不同方向的作用力對于人體的作用,并讓學生對這些行為進行評論,闡述這些行為給自身帶來的啟發(fā)。經過這些訓練的學生,不僅對作用力的認識更加深刻,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以及探究問題的能力。
例如,以高中人教版物理直流電這一單元為例,教師在進行直流電教學時,對學生進行實物展示,可以將直流電和交流電的電路圖相互對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直流電與交流電的特點,起到加深學生記憶的效果。在示范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當電路的電阻越大,電壓和電流之間會有什么變化呢?”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思考或者相互討論的方式得出問題的答案,在演示的同時與學生進行問答互動。之后,教師還可以回顧部分電流的相關知識,采取抽問或者提問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幫助學生復習之前學習的內容,這是為學生練習物理思維提供更好的機會。
結語
在中學物理思維的訓練教學當中,學生可以在這次訓練當中充分利用物理思維,讓學生能夠充分掌握物理思維的學習方式以及學習過程。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編纂一些學生容易接受的物理思維訓練教程,或者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自己編出一些能夠使用的課程。保證學生在關鍵的學齡階段成長為具有理性思維和研究能力的學生。本文詳細分析了教師在物理教學當中的角色定位,提出利用場景教學新思維解決高一物理教學難題的路徑,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師生互動以及聯系生活學習物理等方式進行高中物理的高效教學,促進教學過程中的難點突破。
【參考文獻】
[1]陳佳亮.微課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以電阻的測量教學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9).
[2]徐秀萍.淺談高中物理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嘗試——基于學生思維障礙的統(tǒng)計分析[J].物理教學探討,2015(6).
[3]蔣天林.改進 拓展 探究 開發(fā)——對高中物理教材中實驗教學的優(yōu)化[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4(11).
[4]郭嘉.趣味物理實驗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物理咨詢(科技·管理),2019(12).
[5]鞏繼峰,孫偉偉.新時期高中物理教學問題及對策[J].中國新通信,2019(24).
(作者單位:西安市高新區(qū)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