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紅
【內容摘要】新高考的開展對高中各學科的教學模式造成了相應的影響。物理作為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其在新高考下,課堂上的教學模式轉變成為教師最需思考的問題。因此,高中物理的課堂教學中,需依據新高考的相關要求,對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以促使物理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物理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策略
新高考下,高中物理的課堂教學需關注教學重點的轉移,注重學生自身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學習力的提高,以促使學生自身實踐能力提高的同時,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高中物理的具體教學中,教師需引導學生注重自主學習以及自主探究,對物理知識進行深入理解與掌握,并在物理問題的思考中加強自考與探究,以促使學生更好的學習與理解相關物理知識。同時,新高考下,物理題與類型都產生了較大變化,物理教師需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對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新精神進行培養(yǎng),從而使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得以提高的同時,實現(xiàn)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
一、新高考下高中物理的教學問題
首先,教學理念有待轉變。受應試教育影響,我國的教育通常缺乏相應的有效性,這就使學生在學習時,動手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相對偏弱,無法做到活學活用,這就與新高考的相關要求相背離[1]。大部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仍舊選擇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將教材中的相關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無法引導學生對物理學科的邏輯實施有效總結,無法理順相應的學習框架,這就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方法歸集以及教學內容的學習能力形成,同時,教師在課堂學習時,缺乏相應的自主性,學生在課堂學習時無法實現(xiàn)舉一反三,只會機械的做題與聽課,這就會影響到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其次,教學方式有待優(yōu)化。新高考下,多媒體技術逐漸在高中物理的課堂教學當中得到廣泛應用,這就會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但是,僅注重教學手段的優(yōu)化,而在根本上沒有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轉變,這就致使物理課堂的教學缺乏相應的有效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都會將自己當作主導,仍舊選用傳統(tǒng)化教學法,而物理學科的教學也僅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沒有注重學生在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也沒有對教學技巧進行有效講解,致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不高,在課堂上也無法集中精力認真聽講,而在課后也只是忙于做題,對于教材上的知識,主要以死記硬背為主,長此以往,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會使學生形成負面情緒[2]。
最后,物理實驗的操作匱乏。高中物理的教學當中,實驗作為其重要的部分,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實驗的學習,還能使學生充分理解與掌握相關物理知識。但是,依據當前的實驗教學狀況,物理教學中,缺乏相應的實驗操作,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考試中主要是以紙上答題的形式,這種狀況下,就會影響到實驗教學的開展,這不僅會影響到學生自身的動手操作力,而且還會影響到學生從深層次對相關物理現(xiàn)象進行理解。
二、新高考下高中物理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
1.注重教師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高
高中物理的教學中,教師既是教學執(zhí)行者,也是教學深入改革的主體,其自身的素養(yǎng)通常對課堂上的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影響。新高考下,物理教師需與新課標的相關要求相結合,強化自身的專業(yè)能力發(fā)展,與時代發(fā)展的潮流相結合,促進教學內容的革新,以促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3]。新時期的教學中,物理教師更需注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加強學生的組織能力以及實踐能力,以促使學生更快地融入學習狀態(tài),引導學生進行更好的學習與探究。例如,在對“多用電表的原理與使用”開展教學時,物理教師不僅需充分掌握多用電表、歐姆表的具體制作原理,在課堂上講解給學生,而且教師還需規(guī)范、靈活的應用歐姆表與多用電表,并能對其實施拆卸與檢查。同時,物理課堂的教學當中,物理教師不僅需將相關知識與技能講解給學生,而且還需及時的發(fā)現(xiàn)學生在實際學習與實踐當中的問題,并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并對學生需具備的綜合能力進行鍛煉。因此,高中物理的教學中,物理教師需依據新高考的要求,強化自身的專業(yè)知識與能力培養(yǎng),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
2.基于教學內容的探究性教學開展
高中物理的教學當中,探究性教學屬于重要的一種教學方式,探究性教學的發(fā)展也更加成熟,將其運用于具體教學中,需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開展自主學習,以調動學生對于物理知識學習與探究的欲望,并促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提高,從而實現(xiàn)學生的物理成績提高。在物理課堂的具體教學中,物理教師可依據相關物理知識開展物理實驗,指導學生出現(xiàn)質疑,從而實現(xiàn)物理問題的解決,深化物理教學的改革[4]。例如,對“形變與彈力”開展教學時,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分給學生一根細的鋼絲,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制作個小彈簧,通過引導學生制作的彈簧,以拉與壓的方式,感受到彈簧被拉伸或壓縮,并體會到力的作用。學生通過小實驗的完成,教師以此提出相關問題,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比如:實驗當中的力是何種性質的力?在怎樣的條件下形成?其方向、大小與作用點都是什么?另外,想要使學生全面地了解到形變的相關知識與內容,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橡皮泥給予外力,經過觀察與分析,促使學生細致、全面地了解到形變的相關內容。通過課堂活動的開展,物理教師指導學生提出相關問題,加以猜想與驗證,并通過深層次實驗的結合,對猜想實施全面驗證,以促使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得以提高的同時,實現(xiàn)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3.基于學生生活的生活化教學開展
高中物理的學科知識通常較為抽象、復雜,在學習中的難度相對較大,部分學生在課堂學習當中缺乏自信,在對物理概念、定理、公式等相關知識的學習中,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這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動力,而且還會對高中物理的教學效率造成不利影響。新高考下,物理教師需緊跟著新高考的形勢以及要求,突破傳統(tǒng)化物理學科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自身興趣的培養(yǎng),這不僅能加強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動力,而且還能使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高[5]。在高中物理的課堂教學中,物理教師需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生活與物理知識的聯(lián)系,并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熱情,從而使物理教學的質量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對“摩擦力”開展教學時,物理教師可依據生活現(xiàn)象,指導學生積極觀察、學習與思考,比如,鞋底花紋、車子輪胎等,以促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摩擦力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無處不在。想要使學生充分了解到摩擦力的相關內容,物理教師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自行車是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常用的出行工具,請找出摩擦力的原理相關知識,學生經過自己思考與回憶,找到與摩擦力有關的設計部位,比如,剎車、輪胎、軸承等。物理教師可繼續(xù)提問:一個人在馬路上推著自行車行走,另個人則騎著車子,兩個自行車的輪子所受的摩擦力是否相同?有什么差異?通過該問題,指導學生與自身的生活體驗相結合,進行思考與探究,這不僅能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與學習,而且還能促進學生自身解題能力的提高,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滿足新高考的要求與標準。
4.基于多媒體技術的教學設計優(yōu)化
新高考下,高中學生更關注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觀念,對學生的思考觀察能力進行培養(yǎng),以促使學生形成動手實踐的良好習慣與能力,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互動中?;诖?,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呈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并通過多樣化教學方法,立足于不同角度對物理知識進行理解,從而使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得到顯著提高[6]。例如,對“牛頓第一定律”開展教學時,想要使學生充分理解定律的內容,并對伽利略的理想實驗進行全面理解與掌握,物理教師就需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制作有關動作視頻,經過動畫視頻把實驗的過程、現(xiàn)象及對比實驗等實施直觀形象的展示,以促使學生實現(xiàn)直觀的了解與學習。另外,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不僅能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豐富,突破物理教材的束縛,而且還能使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與認識到相關物理知識,從而使學生實現(xiàn)高效學習。
5.基于實踐操作的自主探究力培養(yǎng)
對于物理學科而言,其知識的學習主要目的就是學以致用,基于此,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需注重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讓學生充分意識到物理知識存在學生的各個生活角落,并將學習的相關知識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中,從而使學生能夠將學習的相關知識轉變成自己的知識。新高考下,教學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不僅表現(xiàn)在物理知識的靈活掌握,而且還需促進學生自身的自主探究力的提高[7]。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實踐,讓學生親自動手對教材中的知識實施實驗分析,以促使學生充分掌握物理知識的同時,實現(xiàn)自身探究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對“碰撞”進行講解的時候,教師可展示給學生與碰撞有關的圖片,并提出問題:“質量是m的小球一側用長度是L的繩子拴住,在繩子的另一側固定于點O,把小球拉至繩子拉直和水面呈現(xiàn)θ角位置,把小球從靜止釋放,小球通過最低點的時候,速度是多少?”在具體做題前,物理教師可先將學生分組,根據題目的內容實施動手施壓,通過該過程,學生能觀察與感受到小球的形態(tài)、運動方式,并獲得正確解題方法,從而使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新高考的模式實施,其對教學理念產生了相應的沖擊,物理教師也需對新高考所考查的相關內容具有深入且全面的理解,并以此為基礎,對教學策略實施創(chuàng)新,從而為社會培養(yǎng)出高素質、綜合性的物理人才。
【參考文獻】
[1]羅顏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初探[J].試題與研究,2020(22).
[2]白會翔.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芻探[J].成才之路,2020(6):46-47.
[3]翟新翀.探析新高考形勢下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轉變及應對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17):35.
[4]鄧勝輝.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
[5]陳高飛.淺議新高考下高中物理教學的困惑與解決措施[J].考試周刊,2019(56).
[6]劉銀霞.新高考形勢下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轉變及對策分析[J].高考,2019(21):139.
[7]葛華偉.淺談對新高考模式下構建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思考與實踐[J].信息周刊,2019(40):1.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山縣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