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嬋媛,張珊妍,章曉莉,顧玨清,金辭量,賈紅宇,楊益大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 感染性疾病診治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3)
2019年12月在武漢首次被報道并流行至今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無疑成了世界難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是疾病的主要傳染源,無癥狀攜帶者也可以傳播疾病[1],這無疑使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控制變得更加棘手。根據已有報告顯示,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人群中,有30%~50%的患者攜帶1種及以上的合并癥。其中,糖尿病是COVID -19患者最常見的合并癥之一[2]。COVID -19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比率為8.0%~20.0%,其中,危重癥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比例更高[3-4]。眾所周知,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的免疫穩(wěn)態(tài)失衡,容易導致各種感染的發(fā)生,是許多疾病的危險因素。糖尿病與中東呼吸綜合征患者的不良預后顯著相關[5],在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住院后進入ICU的風險增加了4倍[6],另外,糖尿病還是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患者死亡和發(fā)病的獨立預測因子[7]。同樣,在H7N9及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者的相關研究中也得出類似結論[8-9]。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基礎情況較健康人群差,對疾病的抵抗力較低,容易促進疾病的進展。為了確定糖尿病是否是影響COVID -19疾病進展和預后的危險因素,本文對浙江省2020年1月17日—2月7日確診為COVID -19的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數據及流行病學特征進行回顧性分析。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17日—2月7日浙江省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856例住院患者的臨床及流行病學資料,其中64例合并糖尿病,792例未合并糖尿病。
1.2 診斷標準及分型 所有患者均至少1次呼吸道標本(痰液或咽拭子)實時熒光RT-PCR檢測2019-nCoV核酸陽性,COVID -19患者的診斷標準及臨床分型參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診斷及治療方案(第6版)》[10]。輕型:臨床癥狀輕微,影像學未見肺炎表現(xiàn)。普通型:具有發(fā)熱、呼吸道等癥狀,影像學可見肺炎表現(xiàn)。重型:符合下列任何一條,呼吸頻率≥30次/min;靜息狀態(tài)下,指氧飽和度≤93%;動脈血氧分壓(PaO2)/吸氧濃度(FiO2)≤300 mmHg。危重型:符合以下情況之一者,出現(xiàn)呼吸衰竭,且需要機械通氣;出現(xiàn)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監(jiān)護治療。該研究得到了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臨床研究倫理委員會的批準(編號IIT20200005C)。
1.3 數據采集 患者的流行病學、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臨床特征、治療方案以及預后均由定點收治醫(yī)院上報中國浙江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數據由1名研究者錄入計算機數據庫,并由另外一名經驗豐富的臨床醫(yī)生核對。入院患者均接受相應的影像學檢查(胸片/CT)和常規(guī)呼吸道病毒篩除[包括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腺病毒、SARS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MERS)等],病情隨訪至2020年2月7日。
1.4 相關定義 本研究將COVID -19病例分為重癥和普通病例,其中重癥病例包含重型及危重型患者,普通病例包含普通型及輕癥患者。本研究的終點結局是一個復合終點,包括由于病情的進展進入ICU監(jiān)護治療,出現(xiàn)呼吸衰竭需要機械通氣,休克及死亡。在統(tǒng)計終點事件時,只要達到以上任何一項標準即符合。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對于呈正態(tài)分布的連續(xù)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中位數及四分位數(Q1~Q3)表示。分類變量以百分比(%)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檢驗(Mann-Whitney U檢驗);分類變量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計算生存時間時,以首先達到終點事件的時間為準。在運用COX回歸模型時,對吸煙及性別因素進行調整,結果用風險比(HR)及95%置信區(qū)間(CI)進行表示。
2.1 流行病學及臨床特征 856例COVID -19患者中共64例合并糖尿病。64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36例(56.3%),女性28例(43.7%);平均年齡(58.1±11.2)歲,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01)。64例糖尿病患者均為2型糖尿病,其中26例(40.6%)患者有過疫區(qū)接觸史,21例(32.8%)患者曾經與確診患者密切接觸,10例(15.6%)為家庭聚集性發(fā)病。在糖尿病患者中,46.9%的患者還合并高血壓,6.3%合并心臟病,4.7%合并慢性乙型肝炎及3.1%合并慢性腎病。入院時最常見的癥狀為發(fā)熱(89.1%),其次是咳嗽(71.9%)、咳痰(39.1%) 及乏力(25.0%)。其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較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現(xiàn)肌肉酸痛(P=0.047)。患者起病到確診中位時間為4(2~8)d。在糖尿病患者中,重癥病例占34.4%,而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僅占16.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入院時,93.8%的患者有影像學異常改變,多表現(xiàn)為以多發(fā)斑片/磨玻璃樣改變?yōu)橹鞯碾p側肺部感染。見表1。
表1 糖尿病與非糖尿病COVID -19患者的流行病學及臨床特征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COVID -19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DM
2.2 實驗室檢查 64例患者中有18例(28.1%)白細胞減少,13例(20.3%)淋巴細胞降低,25例(39.1%)清蛋白降低,9例(14.1%)鉀離子降低及26例(40.6%)鈉離子降低。糖尿病組與非糖尿病組的轉氨酶、肌酐、乳酸脫氫酶值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糖尿病組中性粒細胞絕對值[3.27(2.43~5.00)]高于非糖尿病組[2.96(2.20~3.97)];糖尿病組C反應蛋白(CRP)升高的比率高于非糖尿病組(73.4% VS 49.6%);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1)。見表2。
表2 糖尿病與非糖尿病COVID -19患者的實驗室檢查及治療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laboratory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 between COVID -19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DM
2.3 治療、轉歸及預后 64例糖尿病COVID -19患者均行抗病毒治療,發(fā)病到抗病毒治療的中位時間為4(2~7)d。常見的抗病毒方案包括干擾素聯(lián)合克力芝及阿比多爾(37.5%)、克力芝聯(lián)合阿比多爾(15.6%)、干擾素聯(lián)合克力芝(14.1%)。除了抗病毒治療外,51.6%的患者還使用了抗菌藥物,另外,分別有25.0%和18.8%的患者因病情需要使用了糖皮質激素及免疫球蛋白進行治療,其使用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組患者。在住院期間,糖尿病組患者中出現(xiàn)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比率高于非糖尿病組(20.3% VS 8.7%),其中1例(1.6%)患者因病情需要使用體外膜肺氧合(ECOM)。糖尿病組患者住院時間為18.5(13.8~25.0)d。有7例(10.9%)患者到達復合終點,相比于非糖尿病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5),7例患者均因病情需要行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并進入ICU,其中,有2(3.1%)例患者在治療期間發(fā)生休克。截至觀察日期,僅有1例患者死亡,見表3。納入時間因素后,與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到達復合終點的風險顯著增高,見圖1。在調整了吸煙和性別因素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到達復合終點的風險顯著高于非糖尿病組(HR=3.50,95%CI:1.51~8.11)。見表4。
表3 糖尿病組與非糖尿病組COVID -19患者的治療與轉歸Table 3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COVID -19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DM
圖1 糖尿病與未合并糖尿病的COVID -19患者到達復合終點的累計風險比Figure 1 Cumulative risk ratio of reaching the composite endpoints of COVID -19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DM
表4 合并與未合并糖尿病的COVID -19患者到達復合終點的風險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risk of reaching the composite endpoint between COVID -19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DM
本研究是一項大型多中心回顧性研究,是浙江省首次對于COVID -19合并糖尿病情況進行的全面性調查,能夠很好的代表中國中部地區(qū)新型冠狀病毒流行病學的情況。此項研究描述了COVID -19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流行病學及臨床特征,并分析了糖尿病與COVID -19不良結局之間的關系,對臨床上COVID -19的診治及預防起著一定的作用??偟膩碚f,本研究表明,合并糖尿病的COVID -19患者重癥病例比例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組,糖尿病組患者更容易出現(xiàn)ARDS且有更多患者達到復合終點,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與最近一項新研究提出的糖尿病是COVID -19患者疾病進展及不良結局的危險因素相呼應[11-12],另外,在目前已有的諸多相關報道中均表明,老齡COVID -19患者重癥化傾向高,并發(fā)癥多,是COVID -19不良結局的危險因素[13],合并糖尿病COVID -19患者的年齡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組患者(P<0.001),且合并高血壓及心臟病的比例也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組患者(P<0.01),這些也許是促進合并糖尿病COVID -19患者病情進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糖尿病是世界范圍內的主要健康問題,由于肥胖和人口老齡化,全球糖尿病負擔正在增加。糖尿病患者常存在免疫細胞減少、自然殺傷細胞活性降低等免疫功能異常,是各種感染發(fā)生的高危人群[14]。本研究發(fā)現(xiàn),與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的COVID -19患者體內某些與炎癥相關的生物標志物的血清水平更高,如中性粒細胞、CRP,提示糖尿病患者發(fā)生感染的傾向更高。而之前的報道也表明,嗜中性粒細胞的增多與病毒入侵引起的細胞因子風暴有關[15],因此,對于合并糖尿病的COVID -19患者,我們應該更加密切關注其病情變化,尤其對于高齡與糖尿病共存時,更加應該警惕嚴重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血糖控制不良與多種嚴重感染密切相關[16],在住院期間,由于糖尿病患者病情較重,其糖皮質激素及免疫球蛋白的使用率顯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皮質激素有著強大的抗炎作用,在重癥患者中短期使用有助于患者全身炎性反應的控制,可以減輕病毒感染引起的肺損傷和呼吸困難,但同時,使用糖皮質激素也會導致患者血糖的升高。肝臟在葡萄糖的合成與代謝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過程中,部分患者可能出現(xiàn)肝損傷[17]。當肝細胞廣泛受到破壞后,其糖原合成及葡萄糖利用能力下降,患者體內血糖水平將進一步上升。而血糖水平升高是COVID -19非危重病例進展為危重病例/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18]。研究[11]表明,合并糖尿病的COVID -19患者良好的血糖控制(3.9~10.0 mmol/L)可減少嚴重不良結局事件和死亡的發(fā)生。因此,血糖的控制在COVID -19的治療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臨床上應高度重視合并糖尿病COVID -19患者的血糖管理。但本研究數據來源于多個中心,在疫情暴發(fā)初期,出于醫(yī)療資源緊張、定點隔離及轉院治療等各種原因,無法做到對每例糖尿病患者進行全程管理,部分患者無法獲得治療期間具體的血糖值變化,因而本文中未對血糖控制與結局間的關系進行探討。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表明,糖尿病是COVID -19疾病進展及不良預后的危險因素,因此,對于COVID -19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應更加密切關注其病情變化,在進行積極治療的同時,也應做好血糖控制和管理。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致謝:感謝中國浙江省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對數據收集的協(xié)調及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