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市立醫(yī)院放射科(山東 青島 266011)
張雪輝 韓春蕾 王欽習*
急性闌尾炎屬于常見且多發(fā)病癥,疾病特點為起病急、進展迅速等,大多數患者在入院診療時基本出現典型性臨床癥狀如麥氏點壓痛及明顯轉移性右下腹痛,行臨床常規(guī)性檢查即可確診為急性闌尾炎。但部分患者在入院時并不具備上述典型性臨床癥狀及體征,這類患者占急性闌尾炎總患病率的30%,且醫(yī)生在診斷時極易與尿路結石、急性膽囊炎和腸胃炎等病癥混淆,加大了診斷難度,且此類患者如若不能及時確診,則會導致病情進展惡化,甚至增加急性腹膜炎或患者闌尾穿孔的風險性[1-2]。伴隨著醫(yī)學診斷技術的創(chuàng)新及飛速發(fā)展,多層螺旋CT在臨床疾病診斷中應用愈加廣泛,但常規(guī)診斷中常用的為超聲診斷,在手術病理性檢查發(fā)現診斷的準確率較差。而多層螺旋CT在臨床疾病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準確率及安全性,因此本研究就急性闌尾炎患者臨床診斷中多層螺旋CT的應用及其準確性詳加探究,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間來我院診療的急性闌尾炎患者158例,依據診斷方式不同劃分為兩組:研究組與對照組,各79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均符合《臨床診療指南·外科學分冊》中急性闌尾炎診斷標準;均具有典型性或非典型性臨床癥狀或體征;兩組患者闌尾炎均為首次發(fā)??;兩組患者均為成年人。排除標準:合并患有嚴重器官性疾病;存在精神類疾病或意識不清;慢性闌尾炎;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患有惡性腫瘤。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本研究后通過。研究組患者中男49例、女30例,年齡20~57歲,平均年齡(38.5±3.8)歲;發(fā)病時間2~26h,平均發(fā)病時間(13.2±2.3)h;臨床體征:42例患者右下腹痛、37例患者無典型性癥狀;學歷:小學及初中15例、高中28例、大專及以上36例。對照組患者中男45例、女34例,年齡22~59歲,平均年齡(40.5±3.2)歲;發(fā)病時間3~28h,平均發(fā)病時間(14.5±2.6)h;臨床體征:48例右下腹痛、31例無典型性癥狀;學歷:小學及初中17例、高中31例、大專及以上31例。比對兩組患者的年齡、發(fā)病時間及學歷等臨床基線資料顯示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診斷方案 對照組采用超聲方式診斷急性闌尾炎,采用飛利浦彩色超聲診斷儀(型號:Affiniti 30),在診斷前預先調整探頭頻率,線陣探頭為8MHz、凸陣探頭為4.5MHz,患者仰臥平躺,探頭上均勻涂抹耦合劑,以緩慢加壓的方式排空患者的腸內氣體,運用凸陣探頭平掃患者盆腔中臟器及回盲部的外腹腔,同時反復性探查患者最為疼痛的部位,后與線陣探頭交替使用,探查患者闌尾的形態(tài)、回聲、大小、積液情況以及闌尾周圍組織情況等[3]。
1.2.2 研究組診斷方法 研究組采用多層螺旋CT(MSCT)診斷急性闌尾炎。儀器為64排128層CT掃描儀(飛利浦,型 號:Brilliance),預先設置儀器的參數,設置:管電流280mAs、管電壓120kV、間隔為0.57mm,層厚為5.0mm,圖像重建層厚0.625mm,重建的間隔為2.5mm,采用歐乃派克(碘海醇注射液)為對比劑,給藥的速度控制在3.5mL/s為宜。檢測時告知并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平掃從患者的膈頂下起始至其恥骨聯合下邊緣截止,開始掃描前告知患者過程中需屏氣配合,先行平掃后行增強掃描。完畢后將原始圖像傳送至工作站行后期圖像重建處理,從掃描的冠狀面及矢狀面等多維度顯現患者的闌尾位置及內部結構等情況。
1.3 觀察指標
(1)比對兩組方式診斷的準確度。將手術后病理性檢查結果作為診斷的“金標準”,比對兩組診斷的準確度。分析化膿性闌尾炎、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壞疽性闌尾炎及闌尾炎伴闌尾周圍炎的診斷情況。手術病理結果:化膿性闌尾炎:對照組15例、研究組16例;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對照組22例、研究組25例;壞疽性闌尾炎:對照組29例、研究組27例;闌尾炎伴闌尾周圍炎:對照組13例、研究組11例。
(2)比對兩組方案診斷病灶位置情況。其中急性闌尾炎發(fā)病部位包含:回腸前位、回腸后位、盆位、盲腸后位、盲腸下位、盲腸外側位。統(tǒng)計上述位置的例數,計算后比對。
(3)比對兩組診斷方式的誤診率及漏診率。
(4)比對兩組患者診斷滿意度。診斷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診斷滿意度調查表評估,總分為百分制,其中≥90分為非常滿意、80~89分為滿意、66~79分為基本滿意、≤65分為不滿意,診斷滿意度=(總例數-不滿意)/總例數×100%[4]。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行數據分析,其中以(%)代表計數并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對兩組診斷方式的準確度研究組急性闌尾炎病理分型診斷準確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比對兩組診斷方式的準確度[%(n)]
2.2 比對兩組方案診斷病灶位置情況研究組急性闌尾炎病灶位置診斷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比對兩組方案診斷病灶位置情況(n=79,[%(n)])
2.3 比對兩組診斷方式的誤診率及漏診率研究組誤診率及漏診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比對兩組診斷方式的誤診率及漏診率
2.4 比對兩組患者診斷滿意度研究組診斷滿意度97.5%,高于對照組(86.1%,P<0.05),見表4。
表4 比對兩組患者診斷滿意度
2.5 典型病例影像分析典型病例影像分析結果見圖1~圖2。
圖1~2 CT平掃示闌尾明顯增粗,壁環(huán)周性增厚,周圍脂肪間隙模糊。
在臨床中急性闌尾炎屬于急腹癥的一種,因為闌尾管的近端被堵塞而誘發(fā)的急性炎癥,且起病緊急,部分患者具有典型性臨床癥狀或體征,如麥氏壓痛點等,因此依據患者臨床表現再聯合常規(guī)檢查,即可確診[5]。但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入院診療時不具備典型性臨床癥狀,因此臨床常規(guī)診療手段極易導致誤診或漏診,進而導致后續(xù)治療不當,致使病情進展,增加臨床治療難度的同時,甚至會增加闌尾穿孔的風險性[6]。因此在診斷中僅憑患者的臨床表現及主治醫(yī)師的診斷經驗不能夠有效判定,還需依據臨床影像學診斷結果判斷。既往的急性闌尾炎診斷中主要依靠超聲診斷及常規(guī)血常規(guī)檢查行輔助性診斷,主要原因為急性闌尾炎患者機體中白細胞計數(WBC)顯著高于健康的成年人,且經過臨床研究發(fā)現約90%的患者具有上述特征,因此臨床將血常規(guī)診斷作為有效科學的判斷依據[7]。伴隨著醫(yī)療診斷技術的不斷發(fā)展,CT診斷技術在臨床疾病診斷的應用范圍逐漸廣泛,而且較多醫(yī)院在診斷無典型性癥狀的疑似急性闌尾炎患者時采用CT技術診斷,但在常規(guī)CT檢查中影像學醫(yī)師需使用大劑量的X射線作為輔助手段進行檢查,而X射線會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輻射性,因此在醫(yī)療診斷中接受程度較差。但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CT診斷中多層螺旋CT(MSCT)隨之問世,此項技術顯著降低了X射線的使用量,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T診斷對患者機體的損傷及不良影響等[8]。同時,MSCT在臨床中應用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其操作簡便,診斷掃描的速度快、成像的分辨率及清晰度均較高,因此可為診斷急性闌尾炎提供可靠數據支持,在無典型性癥狀急性闌尾炎診斷中多層螺旋CT診斷成為首選方案之一[9]。在急性闌尾炎診斷時存在不同的病理類型,即化膿性、單純性、周圍膿腫性及壞疽性4種,這四種類型的急性闌尾炎診斷時發(fā)現均存在闌尾管腔增大現象,診斷圖像中顯示闌尾管腔直徑超過6mm,但因未行腸道準備,致使闌尾位置出現變異性增大,因此增加漏診幾率而應用MSCT可有效診斷上述病理類型,表明此項診斷技術在急性闌尾炎診斷中具有優(yōu)勢[10-11]。
本研究主要就急性闌尾炎患者臨床診斷中多層螺旋CT的應用及其準確性詳加探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急性闌尾炎病理分型診斷準確度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研究組采用多層螺旋CT診斷急性闌尾炎能有效鑒別其病理類型,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支持,且從表格看出,不同病理類型診斷中MSCT的診斷率高于超聲,因此在急性闌尾炎尤其是無典型性癥狀疾病,提倡采用MSCT診斷,避免誤診或漏診情況出現。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急性闌尾炎病灶位置診斷率高于對照組(P<0.05),急性闌尾炎發(fā)作位置包含6個,而超聲診斷不能有效鑒別患者病灶位置,因此如若患者行手術治療時,超聲診斷結果基本不可能作為手術標記病灶位置的依據。而從MSCT診斷結果看出,對回腸前位、回腸后位、盆位、盲腸后位、盲腸下位、盲腸外側位6個位置的病灶診斷率較高,因此建議采用MSCT診斷結果作為標記術區(qū)的有效鑒別依據。此外,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誤診率及漏診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MSCT診斷疾病時誤診及漏診情況較少,值得推廣。研究組診斷滿意度97.5%,高于對照組(86.1%,P<0.05),提示診斷治療后患者對MSCT診斷的滿意度較高。急性闌尾炎采用超聲診斷可顯現闌尾管充血及水腫等情況,且呈現為低回聲管狀結構,闌尾管橫切面顯影呈同心圓狀的靶樣,且管腔的直徑≥7mm,既往的臨床研究中表明其診斷準確高達90%,但此種診斷技術極易受到華智能和腹壁脂肪、腸脹氣及腸道蠕動等的因素影響,因此導致在臨床診斷時產生一定局限性[12-13]。多層螺旋CT診斷急性闌尾炎時,影像學表現為闌尾管增粗,其后發(fā)現闌尾壁出現環(huán)周性增厚現象,呈同心圓狀且密度不同的分層式結構,成像發(fā)現其邊緣位置模糊不清,且密度跟闌尾管周圍肌肉組織接近,產生的主要原因為闌尾及周圍組織黏膜、黏膜下層出現水腫、炎癥等病變[14-15]。因此在急性闌尾炎診斷時不同病理分型、病灶位置采用MSCT診斷的準確度均較高,避免誤診或漏診情況,值得推廣普及。
綜上所述,臨床急腹癥中急性闌尾炎診斷采用多層螺旋CT(MSCT)準確性較高,且能較快診斷患者病灶位置及情況,避免誤診及漏診發(fā)生,診斷后患者滿意度較高,為臨床后續(xù)急性闌尾炎治療提供診斷依據及術區(qū)位置,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