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玲 王勝萍 蔣焱斐 俞若熙 張 宏 王丹妮
辟谷,又稱“卻谷”“斷谷”“休粒”“清腸”等,是通過氣功練習或服食辟谷藥物使體內元氣充足,從而達到不饑不食或不饑少食五谷雜糧及肥甘膏肉,以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一種綠色自然療法[1,2]。辟谷在中國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起源于先秦,流行于唐朝,發(fā)展于道教創(chuàng)立后,至今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接受,并逐漸成為一種養(yǎng)生時尚。但辟谷是否人人適宜?或者辟谷是否都能達到良好的效果?目前這方面研究較少。本文通過對辟谷人員的觀察,為人們在辟谷方面的認識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2016年“十一”期間參加7 d“辟谷”活動并自愿接受前后2次常規(guī)檢查及前、中、后3次中醫(yī)經絡檢測的人員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超重/肥胖6例,伴有不同程度血脂、血壓、血糖、尿酸異常;5例人員體質量在正常范圍,其中1例具有高血脂。
1.2 練功方法在辟谷專人帶領下,6點晨起練功、站樁、采氣,練習涌動灌氣法、吐納法、顫抖功;午時打坐采光;下午外出采氣,呼吸自然清氣,與自然融為一體,做到天人合一;子時靜修打坐。每人每天2個蘋果,6粒棗,水不限量。辟谷7 d結束后,前3 d以流食稀飯為主,逐漸增加,至7 d后恢復正常飲食,復谷期間忌食葷食。練功時間>7 h/d。
1.3 資料采集收集辟谷人員辟谷前后2次體檢結果,包括性別、年齡、身高、體質量、血壓、血脂、血糖、肝功、腎功,中醫(yī)體質辨識、中醫(yī)經絡檢測結果等資料,并隨隊進行辟谷中1次中醫(yī)經絡檢測,進行辟谷全程觀察,記錄辟谷發(fā)生不適情況等。復谷1個月后回訪復谷后體質量變化,及身體健康感受。
1.4 統(tǒng)計學方法將收集資料全部錄入EpiData數(shù)據(jù)庫,運用Excel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各項指標分析采用一般的統(tǒng)計描述;運用SPSS 20.0統(tǒng)計分析辟谷前后基本生化指標及辟谷前中后經絡值的變化。
2.1 辟谷期間生理變化、心理感受及體會辟谷期間,11例受試者身體狀況均良好,無頭暈現(xiàn)象;辟谷第2天或第3天普遍有疲乏感,饑餓感難以忍受;第4天疲乏感均消失,大便均逐漸減少至無,小便均色黃且量較少;辟谷結束后神清氣爽,感覺較好。
2.2 辟谷前后基本生化指標及體質的變化辟谷前后,11例受試者收縮壓水平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基本生化指標前后水平前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1例受試者體質量指數(shù)均有所下降,其中6例超重/肥胖人員辟谷前后肝功、腎功基本維持平穩(wěn)不變,5例合并高血脂人員膽固醇或/和三酰甘油不同程度降低或恢復正常,但亦有高密度脂蛋白減低表現(xiàn);3例合并高血糖人員,辟谷前后血糖均有所下降,2例恢復至正常范圍;2例合并高血壓人員,均恢復至正常范圍。所有指標改善的人群,體質類型以痰濕質、濕熱質為主。其中5例正常體質量人員肝功維持在正常范圍,其中2例尿酸增高,1例高血脂人員血脂有所增高;2例正常血壓者辟谷后出現(xiàn)低血壓臨界。其中指標出現(xiàn)異常的人群,體質類型以陽虛質為主。具體見表1~表4。
表1 11例受試者辟谷前后各指標的變化 (例,
表2 11例受試者體質類型與辟谷前后體質量指數(shù)、血壓、血糖的變化
表3 11例受試者辟谷前后血脂的變化
表4 11例受試者辟谷前后肝功、腎功的變化
2.3 復谷1個月后體質量變化及健康感受1個月后,對11例辟谷人員健康維持情況進行回訪:6例繼續(xù)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必要時參加傳統(tǒng)療法干預,健康維持良好,體質量及相關指標保持平穩(wěn)或略有增高,身體感覺輕松,頭腦清爽;5例恢復至辟谷前不良習慣,體質量增高,身體改善較辟谷前無明顯變化。
2.4 辟谷前、中、后經絡比值的變化不同個體間經絡檢測值差異較大。辟谷前、中、后經絡值比較,十二條經絡值均顯示辟谷期間經絡值增高,辟谷后經絡值降低,甚至低于辟谷前。以雙側的大腸經、胃經、腎經、三焦經、肝膽經此種數(shù)值波動尤其明顯,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5。
表5 11例受試者辟谷前、中、后十二經絡測量值比較 (例,
3.1 辟谷質量受體質量指數(shù)/體質類型的影響,痰濕質/濕熱質人群更適宜辟谷體質是人體健康的基礎,體質的偏頗是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土壤。改善偏頗體質,對提高人群健康相關生命質量具有重要作用[3]。本研究顯示所觀察生化指標除了肝功、腎功等指標保持平穩(wěn)或有上下波動外,整體觀察指標基本上均有所下降,改善異常血壓、血糖、血脂等代謝指標的同時,正常指標亦有所下降;辟谷后指標改善效果較好的人員體質類型以痰濕質、濕熱質等實性體質為主,而陽虛質等人員指標改善效果略差。雖然目前對辟谷的適宜人員研究較少,但既往對辟谷在降壓[4]、降脂[5]、降血糖[6]、控制體質量[7]等方面的研究,已被多人所證實;亦有研究[8,9]顯示胰島素抵抗可能是痰濕體質潛在的病理機制,其發(fā)生要早于血脂、血壓等臨床代謝指標的改變,是介于健康與胰島素抵抗相關性疾病的中間狀態(tài);并且經絡檢測顯示以雙側大腸經、胃經、三焦經、肝膽經、腎經等以水液代謝、消化吸收為主的經絡前后變化較敏感,而水液代謝與吸收這與痰濕、濕熱體質的形成最相關。綜合分析認為,辟谷對于那些超重/肥胖人員改善效果優(yōu)于正常體質量人員,對于痰濕質、濕熱質等較陽虛質、氣虛質等更為適宜。近年來一些學者[10]證實“肥胖矛盾”的現(xiàn)象,認為在某些情況下,預肥胖和適度肥胖正向影響生存預后、生命質量。本研究再次證實“肥胖矛盾”這一現(xiàn)象,結合近年來中醫(yī)體質在健康管理方面的影響,為制訂科學的體質量管理方案提供參考。
3.2 辟谷效果尚需復谷后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2016年中國超重/肥胖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專家達成共識[11],認為輕斷食膳食模式可用于各種類型、各個生理階段的超重/肥胖者,而掌握好適應證及使用時機更有助于安全減重的執(zhí)行,并且治療后減重的維持同樣重要。本研究復谷1個月后回訪顯示6例繼續(xù)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維持良好;而5例恢復至辟谷前不良習慣,身體改善無明顯變化。這與學者[12]研究認為“制定合理的不良生活方式干預方案,降低對生命質量的不利影響,優(yōu)于減輕體質量干預策略”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因此,復谷后仍需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來維持,根據(jù)不同人群制定合理的健康管理方案,輔以相應的調理方法,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保持健康的路徑。
辟谷不同于禁食療法,辟谷的方式一般分為服餌(藥) 辟谷、服氣辟谷、服石辟谷、服符(水) 辟谷四類,辟谷時長有人是1 d、3 d、7 d、1個月、半年,甚至更長,具體方法也略有不同或不盡相同[13]。本研究受試者較少,辟谷觀察指標持續(xù)時間也較短,局限于一次辟谷活動,且未設陰性對照組,不同體質人群經絡個體間差異較大,存在一些不足,可能會對本研究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后續(xù)可擴大樣本量進一步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