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永強
(深圳市鹽田區(qū)人民醫(yī)院藥學部,廣東 深圳 518081)
抑郁癥在臨床上又稱為抑郁障礙,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類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情緒突然低落、思維遲鈍、意志力減退、認知功能損害以及睡眠障礙、便秘、乏力等軀體癥狀[1]。抑郁癥的發(fā)生是由于大腦內5-羥色胺(5-HT)水平低下及去甲腎上腺素(NE)與5-HT平衡失調所導致。對于抑郁癥的治療目標,首先是提高其臨床治愈率,對病殘及自殺發(fā)生的概率最大程度的減少;其次是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其社會功能;最后是防止抑郁癥復發(fā)[2]。在臨床治療上,一般采取常規(guī)的帕羅西汀等藥物治療,該治療有一定療效。為了尋求更好的治療效果,西酞普蘭聯(lián)合哌甲酯治療成為了治療老年抑郁癥的新方向。本研究選取50例采用了老年抑郁癥患者的臨床資料,資料顯示,該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回顧2018年2月~2020年8月被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癥患者,將5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一組25例來進行對比分析。觀察組男16例,女9例,年齡56~71歲,平均年齡(64.18±5.95)歲,病程3~8月;對照組男10例,女15例,年齡57~72歲,平均年齡(63.85±6.02)歲,病程3~7月。兩組在年齡、性別上的差異(P>0.05)無顯著差異。
入選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抑郁癥的診斷標準。(2)本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審核同意。(3)納入患者資料完整。(4)納入研究的對象及家屬知情并同意本次試驗。
排除標準:(1)患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2)患有嚴重器質性疾病。(3)對本次研究藥品過敏的患者。(4)無法配合且無法遵守醫(yī)囑的患者。
對照組進行單用帕羅西汀進行治療,治療方法:每天口服10mg,每7天進行一次劑量調整,但是用藥劑量不超過50mg,連續(xù)治療4周。
觀察組進行西酞普蘭與哌甲酯聯(lián)合應用治療,每晚睡前服用20mg的西酞普蘭,14d后根據患者病情進行增減劑量,同時聯(lián)合服用10mg的哌甲酯(美國Janssen-Cilag Manufacturing,LLC生產,H20170264,18mg×15片),3次/d,連續(xù)治療4周
兩組患者在治療內,停止服用其他抗精神病和抗抑郁藥物,若患者出現(xiàn)其他問題,如需要進行進電休克治療等情況,則立刻停止該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各項評分,評分包括GDS評分及HRSD評分。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療效判定標準分為痊愈:GDS、HRSD評分比治療前降低>80%,患者精神狀況良好且入睡時間快;顯效:GDS、HRSD評分比治療前降低50%~79%患者能進行睡眠,偶爾出現(xiàn)失眠情況;有效:GDS、HRSD評分比治療前降低30%~49%患者經常入睡困難,但入睡后精神狀況較好;無效:GDS、HRSD評分比治療前降低<29%患者經常難以入睡并精神狀況較差。
經過對比,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效果要比對照組的治療效果好(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療效對比
經過對比,兩組老年抑郁癥患者治療前的各項評分對比(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各項評分對比高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各項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評分對比分)
對于老年抑郁癥患者需要進行針對性治療,由于患者的肝腎功能減退,對藥物的代謝較慢并對不良反應的耐受性較差,因此其用藥應當從較低劑量開始再逐步增加且選擇不良反應較小的藥物,以保證治療效果[3]。在老年抑郁癥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帕羅西汀可通過抑制5-HT轉運體來對突觸前膜再攝取5-HT起到一定的阻斷作用并延長5-HT的作用,以此來治療抑郁癥。但是部分老年患者常伴有心臟病、高血壓、帕金森病等軀體疾病,容易造成藥物之間相互影響,不利于治療老年抑郁癥患者。西酞普蘭對于5-HT的再攝取也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也能夠有效治療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癥狀。哌甲酯作為一種中樞興奮藥物,能夠直接興奮患者的延腦呼吸中樞,對神經官能治療以及抑郁癥能夠進行溫和的治療,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的治療更加友好[4]。
根據研究結果可知,治療老年抑郁癥采用西酞普蘭與哌甲酯聯(lián)合應用治療更有效。通過治療后,能夠加快恢復患者的社會功能及生活水平,幫助患者情感和情緒恢復正常。該療法值得借鑒與推廣。
綜上所述,西酞普蘭與哌甲酯聯(lián)合應用治療老年抑郁癥患者有著顯著的療效,該治療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副作用發(fā)生,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幫助患者盡快恢復情緒正常以及睡眠障礙,對臨床治療老年抑郁癥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