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陽,任海東
(徐州仁慈醫(yī)院創(chuàng)傷骨科 江蘇 徐州 221000)
肩胛骨由于前方胸廓和后方肩關節(jié)大量肌肉組織的保護作用,產生骨折的風險和全身骨折比較更為少見,大概在所有肩部骨折中占3%~5%,在全身骨折中占0.2%~1%,肩胛骨骨折主要是因為高處墜落或是車禍等高能量損傷引起,大多數患者為直接暴力引發(fā),肩胛骨骨折患者通常會合并全身多處傷,70%~100%患者合并顱腦損傷以及肋骨骨折等相關并發(fā)癥,其中合并傷明顯重于肩胛骨骨折,所以肩胛骨骨折也可以稱之為哨兵損傷[1]。因為受到嚴重合并損傷和X 線檢查局限性的影響,導致早期肩胛骨骨折出現誤診與漏診的風險高,臨床中針對疑似肩胛骨骨折患者,不但需要掌握患者的病史和受傷機制,還需要開展傳統(tǒng)X 線檢查[2]。標準X 線檢查包含腋位、前后位和肩胛Y 位,利用腋位可以幫助判斷患者肱骨頭與關節(jié)盂之間關系,了解肩峰和喙突是否存在骨折,利用肩胛骨前后位檢查可以了解肱盂關節(jié)是否存在脫位,肩胛體部與肩胛頸部是否出現骨折等,利用肩胛Y 位檢查可以了解肩胛體與肩胛頸骨折旋轉移位以及成角移位情況,但是由于現在醫(yī)療技術的飛速發(fā)展,CT在臨床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三維CT 以及螺旋CT,能夠明顯提升肩胛骨骨折的臨床診斷率,降低誤診和漏診的出現風險,同樣屬于診斷復雜性肩胛骨骨折的良好方法[3]。本文選擇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接診的肩胛骨骨折患者30 例,對于肩胛骨骨折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法和治療效果進行總結與探討。
選擇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徐州仁慈醫(yī)院創(chuàng)傷骨科接診的肩胛骨骨折患者30 例,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組,15 例接受臨床手術治療,對照組15 例接受非手術治療;對照組中男9 例,女6 例,年齡23 ~66 歲,平均年齡(39.05±6.36)歲;研究組中男10 例,女5 例,年齡21 ~64 歲,平均年齡(38.44±5.5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肩胛骨骨折患者接受非手術治療方案:選擇藥物和鎮(zhèn)痛泵給予患者止痛處理,同時選擇頸腕吊帶和三角巾對患者骨折部位進行固定,4 ~6 周時指導患者接受功能鍛煉,鍛煉保證遵照從易到難的原則,6 周之后接受X 線檢查,觀察骨折部位是否愈合,將外部固定去除,進行肌力鍛煉[4]。
研究組肩胛骨骨折患者接受手術治療方案:手術治療之前需要給予患者C T 重建,骨折3 ~10 d 開展手術治療,手術期間幫助患者保持側臥位,給予患者全身麻醉,選擇肩胛岡部位將三角肌后部進行分離,完全暴露岡下肌,分離期間需要重視對血管與神經的保護,避免出現損傷,針對肩胛盂骨折患者,需要切開關節(jié)囊,充分暴露具體位置,方便手術順利進行,針對肩胛岡骨折患者,為其提供螺釘固定;手術期間需要選擇X 線檢查,了解骨折部位,同時對復位情況進行檢查,之后縫合,手術之后2 周根據肩胛骨骨折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外部固定,手術治療之后3 周指導患者接受功能鍛煉[5]。
通過生活質量評價量表統(tǒng)計兩組肩胛骨骨折患者接受治療之后的生活質量情況,其中包含情感功能、社會功能、意識功能以及軀體功能,得分和生活質量表現為正相關[6]。
選擇自制評分量表評價兩組肩胛骨骨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得分>90 分判定屬于顯效,得分在80 分~90 分之間判定屬于有效,得分<80 分判定屬于無效。
比較兩組肩胛骨骨折患者治療之后的臨床各項指標,包括肩關節(jié)疼痛分數和前屈矢狀面活動范圍。
選擇自制評分量表評價兩組肩胛骨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分越低代表患者痛感越輕。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 s)表示,行t檢驗。當P<0.05 時說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研究組肩胛骨骨折患者接受手術治療之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 s,分)
組別 例數 情感功能 意識功能 軀體功能 社會功能研究組 15 31.11±5.64 19.44±5.86 19.44±6.86 27.42±6.64對照組 15 21.33±4.96 12.42±6.56 17.52±5.77 22.11±5.64 t 26.16 19.43 20.34 17.75 P<0.05 <0.05 <0.05 <0.05
研究組肩胛骨骨折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整體治療有效率比較[n(%)]
研究組肩胛骨骨折患者治療之后的肩關節(jié)疼痛分數、前屈矢狀面活動范圍顯著高于對照組,疼痛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兩者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肩關節(jié)觀察指標比較( ± s)
表3 兩組患者的肩關節(jié)觀察指標比較( ± s)
組別 例數 肩關節(jié)疼痛分數/分前屈矢狀面活動范圍/度 疼痛評分/分研究組 15 27.03±1.73 4.58±2.53 2.25±0.32對照組 15 20.44±1.67 2.81±1.67 4.10±1.34 t 12.30 18.20 17.69 P<0.05 <0.05 <0.05
目前由于交通事故和建筑事故層出不窮,導致肩胛骨骨折患者的數量隨之增長,臨床中對于肩胛骨骨折患者通常選擇手術治療方案,但是由于部分患者對于手術操作十分懼怕,因此會選擇接受保守治療。保守治療由于無法及時對移位骨折部位進行內固定,通常不會達到預期的臨床治療效果,臨床實際治療期間會產生肩部活動受阻以及肩部疼痛現象,手術治療可以準確固定并且復位患者骨折部位,恢復速度更加快速,手術期間選取接近骨折部位的入路,方便對四周血管和神經的保護。螺釘內固定可以幫助完好復位骨折部位,防止恢復期間出現畸形現象,當患者產生肩胛骨骨折之后,會由于局部受阻以及劇烈疼痛等因素產生關節(jié)功能相關問題,所以恢復與治療期間鍛煉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十分必要,因此手術之后肩胛骨骨折患者需要按時接受鍛煉,促進骨性恢復,確保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不會遭受干擾。本文結果表明,研究組肩胛骨骨折患者接受手術治療之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研究組肩胛骨骨折患者的臨床整體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研究組肩胛骨骨折患者治療之后的肩關節(jié)疼痛分數、前屈矢狀面活動范圍顯著高于對照組,疼痛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肩胛骨骨折患者接受手術治療之后的生活質量更高,肩關節(jié)疼痛分數和前屈矢狀面活動范圍和非手術治療比較更高,疼痛程度相對更加輕微。
綜上所述,給予肩胛骨骨折患者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確切,能夠進一步提高肩胛骨骨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疼痛程度,促進身體恢復。但本次觀察例數太少,總有效率兩組沒有顯著差異。因此,還需加大樣本量繼續(xù)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