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鋒
(重慶自然博物館, 重慶 北碚 400799)
重慶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始建于1979年,總面積7 600 hm2,主要保護對象為森林植被及其生境所形成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2003年出版的《重慶縉云山植物志》記載了維管植物202科、870屬、1 701種[1]。近年來,研究人員在縉云山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新種和新記錄物種,并進行了報道[2-6]。
2018年10月,筆者在縉云山自然保護區(qū)進行植物多樣性考察中,在杉木園、北溫泉等林下發(fā)現(xiàn)一種鴨跖草科植物(地理位置東經106.386 645 7°,北緯29.835 282 85°,海拔830 m)。進行數(shù)碼拍照和標本采集,在文獻查閱及專家咨詢基礎上,鑒定為白花紫露草(Tradescanitafluminensis)。該種在《重慶縉云山植物志》以及相關文獻中均未見分布重慶的記載[1,7],因此,白花紫露草(T.fluminensis)應為重慶市鴨跖草科1新記錄種,報道如下。
白花紫露草(鴨跖草科Commelinaceae)
TradescanitafluminensisVell. in Florae Fluminensis.140.1829(圖1)
圖1 白花紫露草生境(A)、植株(B)、花正面觀(C)及花側面觀(D)
多年生常綠草本。莖匍匐生長,肉質、光滑,節(jié)略膨大,節(jié)上容易生長不定根。葉2列或螺旋排列,葉片橢圓狀披針形,葉柄較短,葉鞘上端有毛。聚傘花序假頂生或側生,無梗;花序為2片佛焰苞狀苞片所包被;萼片舟狀;花瓣3枚,離生或爪部基部合生,白色;雄蕊6枚,花絲有須毛;子房3室;蒴果3裂;花期5—8月,果期9—11月;喜生于陰濕林下、路邊。
紫露草屬(Tradescantia)全世界約有30種,為重要的觀葉植物,我國約18種,均系栽培,部分逸為野生,分布在浙江、福建、廣東、四川、貴州、重慶等省市。重慶現(xiàn)有紫露草屬2種,紫竹梅(Tradescantiapallida(Rose) D.R.Hunt)和吊竹梅(TradescantiazebrinaBosse)。紫竹梅(T.pallida)和吊竹梅(T.zebrina)主要為觀葉植物,重慶各大公園和小區(qū)有栽培,種群局限在栽培的區(qū)域,沒有擴散的趨勢。而白花紫露草(T.fluminensis)為無性繁殖,繁殖能力強、生長速度快,目前在縉云山保護區(qū)、重慶北碚等區(qū)縣均有分布,已逸為野生。白花紫露草(T.fluminensis)雖然沒有被列入中國入侵植物名錄[8]。根據(jù)近三年的觀察,種群規(guī)模呈擴大趨勢,具有入侵物種的特性。外來入侵物種會影響當?shù)氐纳鷳B(tài)環(huán)境和物種多樣性[9]。因此,建議進一步加強物種種群規(guī)模及地理分布的監(jiān)測,研究白花紫露草(T.fluminensis)的生物學特征與生態(tài)學特性、原產地和自然地理分布、傳入重慶的途徑、入侵范圍及對當?shù)厣鷳B(tài)系統(tǒng)和植物多樣性的影響,確定入侵等級,為管理部門制定防治對策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