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燚, 王春婭, 石 磊
(遵義市播州區(qū)種植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 貴州 遵義 563100)
遵義市播州區(qū)地處貴州北部,是全國農產品安全示范縣,也是全國辣椒的主產區(qū),常年種植面積近2.7萬hm2,種植品種多,單品數(shù)量不大、沒有市場競爭力,種植投入成本高,比較效益低,2019年遵義市提出打造世界辣椒加工貿易基地,建中國“辣椒硅谷”,提升遵義辣椒競爭力[1],實現(xiàn)全產業(yè)鏈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為了推動特色辣椒產業(yè)全產業(yè)鏈發(fā)展,推廣適宜播州區(qū)栽培的辣椒品種,結合《2019年遵義市朝天椒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示范推廣項目》,開展辣椒品種比較試驗,為種植主體提供有效依據(jù)。
試驗地為遵義市播州區(qū)鴨溪鎮(zhèn)樂理村永莊組黃華兵責任田,田塊總面積0.24 hm2,海拔846 m,東經(jīng)106.769 273°,北緯27.595 062°。試驗田排灌方便,光照條件好,前茬作物為蔬菜,肥力中上等,田間肥力一致。
遵辣9號,遵義市農科院供種;
艷椒808,武漢吉祥世紀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供種;
石辣6號,重慶市石柱縣科興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供種;
卓椒十二號,貴州卓越豪農業(y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朝天椒8號,遵義農資(集團)農之本種業(yè)有限公司供種;
保銀829,安徽保銀農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保銀828,安徽保銀農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供種;
驕陽6號(ck),遵義市農科院供種。
試驗共設8個處理,處理1:遵辣9號;處理2:石辣6號;處理3:艷椒808;處理4:卓椒十二號;處理5:朝天椒8號 ;處理6:保銀829 ;處理7:保銀828;處理8(ck):驕陽6號;每個小區(qū)長5.2 m,寬3.5 m,小區(qū)面積18.2 m2,小區(qū)采用隨機區(qū)組法排列,規(guī)格為寬1.3 m×長3.5 m×4廂,3次重復,總計24個小區(qū),小區(qū)按1.3 m開廂,廂面寬70 cm,行距50 cm,株距35 cm,用100 cm白色地膜覆蓋,廂植兩行,單株定植,每行10株,每小區(qū)80株,密度2 930株·(667 m2)-1。小區(qū)間不設走道,重復間走道為50 cm,四周設保護行。
2020年3月8日播種(漂浮育苗),4月20日整地,施有機肥400 kg,辣椒專用復合肥100 kg·(667 m2)-1用復混肥(N ∶P2O5∶K2O=15 ∶15 ∶15)作底肥,起廂,噴藥防小地老虎,然后再蓋膜,5月10日移栽,當天第一次噴藥防小地老虎和疫病,5月21日進行第一次施提苗肥,6月9日進行第一次除草和第二次施肥,6 月10日第二次噴藥防根腐病、病毒病、蚜蟲、螨類,6月29日第三次噴藥防根腐病、病毒病、蚜蟲、螨類,7月11日第三次施肥和第二次除草,7月29日第四次噴藥防炭疽病和根腐病。各小區(qū)田間管理方式相同,2020年7月下旬9月下旬分四次采收。
1.5.1經(jīng)濟性狀調查方法
定植后定點、定株進行系統(tǒng)的觀察記載,即每個處理選中間2廂中的一廂取10株作樣本,主要是對辣椒生育期及生育性狀進行詳細的觀察記載,每次收獲時記錄產量和果數(shù),盛收期隨機取30個果的平均重量作為單果重,收獲終期統(tǒng)計果數(shù),計算平均數(shù)。
1.5.2植株抗病性調查方法
病害調查數(shù)對2次重復的所有株數(shù)進行調查[2],在始收期調查第一次,15 d后調查第二次,并分類記錄,計算病性指數(shù)。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的品種同期播種,出苗期相差6 d,處理1、處理5、處理8出苗期最早,處理7出苗期最晚;不同的品種同期移栽,始花期、盛花期、始收期存在差異,8個處理始花期、盛花期、始收期最早是處理1,最晚處理7,生育全期處理5最長,為187 d,處理6生育全期最短,為176 d,各參試品種出苗均較好,苗期生長勢較強,成熟期各品種長勢都較好,生長一致,成熟期成熟度也一致。
表1 生育期記載及品種性狀調查表
由表2可以看出,各種參試品種株高在71~98 cm之間,處理5、處理1、處理4、處理3株高比ck高;處理2、處理7、處理6株高比ck矮。各參試品種莖粗15.6~16.9 mm之間,處理1莖最粗,處理4莖最細;各所試品種株幅(52~73)cm×(54~80)cm;各參試品種平均分單株果數(shù)122.2~210.3個,最少的是ck,為122.2個;較多的有處理3、處理6、處理1、處理5、處理4、處理2;處理7與ck接近;各參試品種果型指數(shù)5.1~8.0;果寬1.13~1.56 cm,只有處理1比ck寬,其余處理都比ck窄;果長7.6~11.0 cm,ck最長,比其他處理長;果肉厚0.98~1.39 mm,平均紅椒單果鮮重處理7最重,比ck重0.38 g,其余處理均比ck輕;種子千粒重5.06~5.82 g,處理5最重,處理6最輕;8個試驗品種果面性狀都光滑、老熟果色為深紅色,外觀品質較好。
表2 經(jīng)濟性狀調查
由表3可以看出,處理1產量最高,小區(qū)平均產量38.50 kg,折合產量1 425.80 kg·(667 m2)-1,比ck增產17.8%;其次是處理7,折合產量1 354.07 kg·(667 m2)-1,比ck增產11.9%,第三是處理5,折合產量1 295.56 kg·(667 m2)-1,比ck增產7.0%,第四是處理3,折合產量1 272.22 kg·(667 m2)-1,比ck增產5.1%,處理2產量最低,折合產量881.98 kg·(667 m2)-1,比ck減產27.3%。處理1、處理7、處理5、處理3、處理8與處理2、處理4、處理6之間差異顯著,其余品種間差異不顯著。
表3 產量統(tǒng)計及方差分析
各參試品種在播種、育苗管理、施底肥、鋪地膜、中耕除草、移栽、病蟲害防治等用工量基本相同,由于品種、果形大小、產量的高低等不同,導致采工不同,處理3采工最多,處理5采工最少;由于采工不同,總用工存在差異,處理3總用工36.1個最多,ck最少為26.1個,其中處理3、處理6、處理4、處理2、處理1、處理7、處理5分別比ck多10個、5.1個、4.2個、3.3個、2.1個、0.8個。
由表4可以看出,各參試品種用種子、漂盤、基質、有機肥、化肥、地膜、農藥等投入品基本相同,由于用工存在差異,總投入不同,處理3投入最多,ck最少,其中處理3、處理6、處理4、處理3、處理1、處理7、處理5分別比ck多投入810元、418元、346元、272元、168元、122元、64元;產出不同,處理1、處理3、處理7、處理5、處理6、分別比ck增加1 247元、1 203元、455元、269元、83元,處理4、處理2分別比ck減少129元、349元;純入處理1、處理3、處理7、處理5比ck增加1 079元、393元、333元、205元,其余處理都低于ck;產投比處理1、處理3、處理5、處理7等高于ck,處理2產投比最低。
表4 經(jīng)濟效益比較
由表5可以看出,各參試品種都未感炭疽病、青枯病;8個處理中處理3、處理6、處理7等未感病毒病,處理1、處理5、處理8都高抗病毒病,病情指數(shù)為2.5、3.755,處理2、處理4抗病毒,病情指數(shù)都是6.25;8個處理中處理2、處理6、處理7等都未感疫病,處理3、處理4、處理5高抗疫病,病情指數(shù)2.5、2.5、3.75,處理1、ck抗疫病,病情指數(shù)都是6.25。所有參試品種沒有倒伏情況,耐旱性和耐漬性都較好。
表5 品種抗病性、抗逆性比較
綜合生育性狀、經(jīng)濟性狀、投入成本、經(jīng)濟效益、抗性等各項指標,處理1(遵辣9號)表現(xiàn)最好,產量最高,鮮重1 411 kg·(667 m2)-1,純收入2 115元;其次是處理3(艷椒808),產量1 259 kg·(667 m2)-1,純收入1 429元;第三處理7(保銀828),產量1 340 kg·(667 m2)-1,純收入1 369元,抗性最好;第四是處理5(朝天椒8號),產量1 282 kg·(667 m2)-1,純收入1 241元。這4個品種適宜在播州區(qū)大面積推廣種植,注意種植艷椒808時,需提前預計采收勞動力問題。
提倡早播、早植[3],躲過伏旱,最佳播期2月上中旬,移栽期為4月中下旬,大田期加強病害防治,特別是病毒病和疫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