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晨輝
想要減肥,似乎就難以繞開“管住嘴,邁開腿”的經(jīng)典道路。然而,“邁開腿”的效果卻很玄學:有人運動也不見瘦,有人反而更胖。一個國際研究團隊8月27日在《當代生物學》期刊發(fā)文稱,運動會降低基礎代謝水平,讓其燃脂效果大打折扣。這種現(xiàn)象在肥胖者和老年人中最為顯著,對肥胖者的影響最大。
BMI指數(shù)即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是國際上常用來衡量人體胖瘦程度及是否健康的標準。一般來說,BMI指數(shù)在20至25之間屬于正常,超過25為超重,30以上為肥胖。中科院研究團隊分析了1750名BMI值在12.5到61.7之間的成年人的數(shù)據(jù)。他們發(fā)現(xiàn),BMI較高的肥胖者,其運動燃燒的熱量約有一半被“抵消”了,靜息代謝減少了49%。相比之下,BMI正常的個體,只有28%的運動耗能被“抵消”。換句話說,與不胖的人相比,肥胖者的運動效果較差。
調(diào)查后,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造成運動效果個體差異的原因,可能就是所謂的運動的補償效應,即運動增加了能耗,但機體會從其他方面補償總能耗的增加。脂肪含量的確影響了補償效應的程度,胖子比瘦子的補償效應大得多。
“肥胖水平?jīng)Q定了補償機制的個體差異。肥胖的人運動量越大,靜息代謝水平越低。比如,肥胖者運動時每多消耗1卡路里能量,就會在靜息時減少大約半卡路里?!眮碜杂_漢普大學的路易斯·哈爾西教授解釋。
這對肥胖者來說可能是一個“扎心”的結論,它意味著,肥胖的人想要通過運動來減肥可能比瘦人更難。
◎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