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
微距攝影不僅僅是近距離捕捉小物體——通過一些技巧和一些探索,可以以不同的風格捕捉相同的主題。本周介紹一位自然攝影師,創(chuàng)建了夢幻般的花朵微距圖像細節(jié),一起來學習。
這個夢幻般的鏡頭是通過模糊主體前面的兩朵花來實現(xiàn)的,是一種即使你無法踏入花壇,從外面也可以拍攝的手法和技術(shù)。淺色和虛化背景是這種風格的關(guān)鍵,為了讓這個鏡頭有朦朧、夢幻的感覺,鏡頭構(gòu)圖要找好背景,使其主要由白色和柔和的顏色組成,創(chuàng)造柔和、蓬松的虛化效果。
花卉題材大家都比較愛拍,器材很重要,有四個因素會增加虛化強度:長焦距、靠近主體拍攝、遠處背景和大光圈設(shè)置。
從鏡頭的綜合表現(xiàn)來看,微距鏡頭比長焦鏡頭更適合拍攝花卉。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微距鏡頭都是定焦鏡頭。這類鏡頭成像素質(zhì)極其優(yōu)秀,特別是在解析度和銳度上表現(xiàn)上優(yōu)勢尤為明顯。微距鏡頭的這種特性,特別適合展現(xiàn)出植物或者花卉的質(zhì)感以及細節(jié)。由于微距鏡頭的特殊結(jié)構(gòu)使得它的對焦距離特別近,非常適合展現(xiàn)出花卉的局部細節(jié)。所以我們很多時候會用微距鏡頭拍攝花卉的花瓣花蕊等微觀細節(jié)。
當然長焦鏡頭也是花卉拍攝中比較常用的器材。長焦鏡頭和微距鏡頭的結(jié)構(gòu)差異比較大。雖然長焦鏡頭在拍攝時也有放大物體的作用,但是它的最近對焦距離往往會達到好幾米,所以不能靠近花朵進行拍攝,對展現(xiàn)花卉的細節(jié)方面也會力不從心。
由于長焦鏡頭的這種特性,我們拍攝的時候一般會離拍攝物比較遠。所以很多微距鏡頭夠不到的地方,我們就可以使用長焦鏡頭去進行拍攝。這也是長焦鏡頭的優(yōu)勢之一。和微距鏡頭拍攝花卉局部相比,長焦鏡頭更適合拍攝整株花卉的特寫,或者一個范圍內(nèi)花朵的特寫。長焦鏡頭的長焦距配合大光圈,能很好地虛化掉前景和背景,從而突出主體。
還有,長焦鏡頭特殊的空間壓縮能力,能為畫面營造出一種氛圍感。這種空間壓縮的氛圍感往往能營造出一種意境,讓畫面充滿詩意。所以在花卉拍攝中長焦鏡頭也是特別受攝影師們歡迎的。
花卉攝影中微距鏡頭和長焦鏡頭都是不可缺少的。兩者各有特色,又相輔相成,我們可以根據(jù)拍攝主體的特點選擇合適的鏡頭。對于上面這張照片,筆者使用了最大光圈的 180 毫米微距鏡頭。
比較推薦考慮的長焦微距鏡頭如下:100mm f/2.8L Macro IS USM、100mm f/2.8L Macro IS USM、180mm f/3.5L Macro USM,微距鏡頭的另外一個功能就是拍人像特別銳,所以從功能性上說還是很劃算的。
前景虛化增強了夢幻感,味道與單獨的背景虛化不同。對于前文這張照片,首先是要在前排發(fā)現(xiàn)兩朵可前景虛化的花。然后,透過它們之間的縫隙,再尋找一朵可以成為好題材的花。選擇的那朵花一些花瓣已經(jīng)脫落,露出了它的雄蕊。
虛化唯美,在手機上是特別受人喜愛的功能,但手機無法遠攝,相機拍攝遠距離可以通過長焦實現(xiàn),離主要拍攝對象的花朵越遠,周圍虛化的奶油色就越少,這對于郁金香等較大的花朵尤其明顯。
距離背景越遠,背景虛化越強,但要確保選擇的主題后面沒有其他干擾的顏色。然后選擇較低的位置并從正面拍攝。如果將相機向下傾斜,地面將成為背景,這就是失敗中的失敗了。
拍攝微距花朵的目標是“高調(diào)”的外觀,但保留顏色和紋理細節(jié)也很重要。在白色和淺色花朵上,如果光線太強,這些花朵很容易丟失。最好的方法是避免陽光直射花朵,陰天是理想的照明條件。此外,以 RAW 格式拍攝,并降低 ISO 速度和曝光度,使拍攝的照片略微曝光不足,可以增加后期調(diào)色的空間。千萬不要在正午陽光直射下拍攝郁金香,白色花朵無法避開高光,會導(dǎo)致顏色細微差別和紋理細節(jié)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