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索,鄭道寬,周 招
(長江勘測規(guī)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武漢 430000)
目前土石壩護坡消浪方式主要有:①傳統(tǒng)的護坡形式,如現(xiàn)澆混凝土、漿砌石、干砌石護坡,施工較便利,但消浪作用有限;②混凝土預制塊消浪,如扭王字塊體、扭工字塊體等,消浪效果較好,但是制作鋪設工藝要求比較高,造價較高。目前臺階式護坡在土石壩加固工程中的研究及應用較少,僅在海堤工程中有研究和應用[1~3]。本文采用數(shù)值模擬計算土石壩臺階式護坡的波浪爬高,分析土石壩臺階式護坡結構參數(shù)與糙率滲透性系數(shù)K△的關系,為土石壩加固工程消浪護坡設計提供參考。
根據(jù)《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guī)范》(SL274-2001)附錄A,當坡度系數(shù)m=1.5~5.0時,平均波浪爬高計算公式為:
由式(1)可知,平均波浪爬高與坡度系數(shù)m、糙率滲透性系數(shù)K△、計算風速、壩迎水面前水深、波浪特性(平均波周期、平均波高、平均波長)等有關。
由于對于同一水庫的同一計算工況,計算風速、壩迎水面前水深、波浪特性等參數(shù)均相同,為簡化計算,參考臺階式海堤研究成果[1、2],引入?yún)?shù)相對臺階高度h/H,其中h為單個臺階高度,H為臺階總高度。因此本次研究選取的計算參數(shù)包括:坡度系數(shù)m,相對臺階高度h/H,糙率滲透性系數(shù)K△。
2.1.1 網(wǎng)格劃分
為真實模擬土石壩波浪動態(tài)過程,以湖北省漳河水庫為例,建立漳河水庫主壩三維整體數(shù)值模型(見圖1)。三維模型X軸沿溢流堰橫軸指向右岸,Y軸沿縱軸指向下游,Z軸為重力反方向,坐標原點位于上游壩腳。整體模型分3個網(wǎng)塊:上游庫區(qū)網(wǎng)塊、坡腳網(wǎng)塊以及垂直階梯消浪區(qū)網(wǎng)塊。考慮到上游壩坡區(qū)域水流波動更為充分,上游庫區(qū)網(wǎng)塊、坡腳網(wǎng)塊以及垂直階梯消浪區(qū)網(wǎng)塊縱向逐次加密,各網(wǎng)塊最小網(wǎng)格尺寸依次為0.1、0.05、0.02 m,整體模型網(wǎng)格達到280萬個,其中有效網(wǎng)格161萬個。網(wǎng)塊兩側及底部均采用無滑移固壁邊界,網(wǎng)塊縱向連接處均選用對稱邊界,模型進出口分別采用自由水位控制的壓力進出口。
圖1 三維數(shù)值模型圖
2.1.2 邊界及初始條件
為保證數(shù)值模擬水流流態(tài)與原型相似,網(wǎng)塊模擬區(qū)域較廣,各邊界條件是:Ymin、Ymax為對稱邊界(symmetry),Zmin為無滑移固壁邊界,Zmax為與大氣相通的壓力邊界,Xmin為波浪邊界,Xmax為無滑移固壁邊界。內部嵌套網(wǎng)塊均設置為對稱邊界。
2.2.1 h/H、m分別對Rm的影響
湖北省漳河水庫波浪平均波高為0.49 m、平均波周期為3.11 s、平均波長為15.14 m,采用有限元軟件計算同一入射波、同一坡度系數(shù),相對臺階高度對平均波浪爬高的影響。在正常蓄水位以上采用臺階式護坡,坡度系數(shù)m為2.5,臺階總高度H均為3 m,計算方案見表1,數(shù)值模擬計算的各方案平均波浪爬高Rm結果見表2,典型結果圖(方案4)見圖2。
圖2 波浪爬高數(shù)值模擬計算典型結果圖(方案4)
表1 臺階式護坡計算方案
表2 m=2.5,不同h/H時計算結果
根據(jù)數(shù)值模擬計算的各方案平均波浪爬高Rm,計算糙率滲透性系數(shù)K△,計算結果見表2。在同一入射波下,上游壩坡坡度系數(shù)m、相對臺階高度h/H與糙率滲透性系數(shù)K△的關系見圖3。
由圖3可知,同一入射波下,坡度系數(shù)m=2.5相同時,平均波浪爬高Rm及糙率滲透性系數(shù)K△隨相對臺階高度的增加先減小后增加,在h/H=0.067時,K△達到最小值0.50。此規(guī)律與臺階式海堤的數(shù)值模擬及物理模型試驗[3、4]得出的規(guī)律基本一致。臺階式護坡相比于光面混凝土護坡,波浪爬高可減少40%~50%(方案1)。
圖3 m,h/H與K△的關系圖
根據(jù)上述研究成果,對同一入射波,當相對臺階高度h/H=0.067時,坡度系數(shù)m按2.0、2.3、2.5、3.0、3.5、4.0分別計算平均波浪爬高Rm和糙率滲透性系數(shù)K△。計算結果見表3和圖3。
表3 h/H=0.067時,不同m時計算結果
由圖3可知,同一入射波下,相對臺階高度h/H=0.067相同時,平均波浪爬高Rm隨上游壩坡坡度系數(shù)m的增加先減小后增加再減小,總體呈減小趨勢,此規(guī)律與臺階式海堤數(shù)值模擬實驗[3、4]的規(guī)律基本一致;糙率滲透性系數(shù)K△隨上游壩坡坡度系數(shù)m的增加先增加后減小再增加,在m=2.5時,K△達到最小值0.50。
2.2.2 h/H、m共同作用對波浪爬高的影響
根據(jù)以上研究成果,為了進一步研究h/H、m對波浪爬高的影響,m按2.0、2.5、3.0、3.5、4.0,h/H按0.020、0.040、0.067、0.083、0.100,分別計算平均波浪爬高Rm和糙率滲透性系數(shù)K△。計算結果見表4和圖4~圖9。
表4 不同h/H與m,平均波浪爬高Rm計算結果
圖4 Rm與m關系圖
圖5 Rm與h/H關系圖
圖6 Rm與m、h/H關系圖
圖7 K△與m關系圖
圖8 K△與h/H關系圖
圖9 K△與m、h/H關系圖
由表4和圖4~圖9可知,同一入射波下,m與h/H共同變化時,波浪爬高Rm及糙率滲透性系數(shù)K△與m、h/H的變化關系不明顯,需采取其他分析手段進行進一步分析。
前文所述計算均基于漳河水庫的波浪要素特征,為進一步分析波浪爬高的影響因素,根據(jù)云溪水庫波浪平均波高0.29 m、平均波周期2.38 s、平均波長8.82 m計算平均波浪爬高Rm和糙率滲透性系數(shù)K△,計算結果見表5和圖10。
表5 不同h/H、m時,Rm、K△計算結果表
圖10 K△與h/H、m關系圖
由表5和圖10可知,采用云溪水庫波浪要素時,相對臺階高度h/H、坡度系數(shù)m對K△的影響規(guī)律與采用漳河水庫波浪要素計算結果基本一致。
(1)臺階式護坡相比于光面混凝土護坡,平均波浪爬高Rm可減少40%~50%。
(2)同一入射波下,坡度系數(shù)m相同時,平均波浪爬高Rm及糙率滲透性系數(shù)K△均隨著相對臺階高度h/H的增大先減小后增大。
(3)同一入射波下,相對臺階高度h/H相同時,平均波浪爬高Rm隨坡度系數(shù)m的增大總體呈減小趨勢,糙率滲透性系數(shù)K△隨坡度系數(shù)m的增大呈波動狀態(tài)。
(4)臺階式護坡結構簡單、施工簡便、造價低、消浪效果較好,具有推廣應用前景。根據(jù)本文計算結果,按土石壩工程常用的坡度系數(shù)m,h/H及K△參考取值見表6,可供類似工程參考選用。
表6 h/H與K△參考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