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40年代,中國解放戰(zhàn)爭遭遇美國干涉。但是,解放軍仍打下了南京城、占領了總統(tǒng)府,美國人卷鋪蓋走人。對比40年代的中國、70年代的越南、新世紀的阿富汗,至少能得出美國干涉他國的三大定律。
8月30日,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肯尼思·麥肯齊宣布,美軍已完成從阿富汗撤出的任務。當天的撤離標志著“9·11”恐怖襲擊后,美軍在阿富汗近20年軍事行動的結束。海外社交媒體上,有美國人將“喀布爾時刻”與1975年的“西貢時刻”相提并論,那時也是美軍扶植的政權瀕臨末日,美軍直升機飛臨使館撤人。二者當然不能簡單畫等號,但又有很大的相同之處——都是美國以一個冠冕堂皇的名義插手他國內部沖突,遭遇失敗后出賣盟友倉皇出逃,最后還要回頭甩上一口大黑鍋。
美國干涉他國的三大定律
20世紀40年代,中國解放戰(zhàn)爭也遭遇了美國的干涉。但是,解放軍仍打下了南京城、占領了總統(tǒng)府,美國人卷鋪蓋走人。為此,毛澤東還寫下了著名文章《別了,司徒雷登》。對比40年代的中國、70年代的越南、新世紀的阿富汗,至少能得出美國干涉他國的三大定律:
第一,美國喜歡找代理人,并給代理人灌輸自己的意識形態(tài),從而形成一種“盟友”的錯覺。與到處搶占殖民地并施加直接統(tǒng)治的老牌帝國主義英國不一樣,美國在控制他國時喜歡培植本土親美力量,而且還特別喜歡讓這些本土親美力量搞“民主”選舉,從而給自己披上一層漂亮的外衣。中國解放戰(zhàn)爭時期,美國支持國民黨就是一邊撒美元、給裝備,一邊讓其進行選舉。1948年,國民黨舉行了“總統(tǒng)”選舉,但這時離其敗亡也只剩下一年多的時間。同樣,美國支持下的南越政權、阿富汗政權都照搬了美國的一人一票制度。但歷史證明,人民群眾拋棄了他們。這對于致力于到處遞選票的美國無異于一記又一記響亮的耳光,只可惜這耳光打了70多年都沒把它打醒。
第二,美國扶植的往往是落后、腐敗的代理人。在中國大陸,美國扶植的是落后的國民黨政權,美鈔轉眼就進了個人腰包。以至于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在演講中大聲斥責國民黨官僚,說他們投資的房地產就在美國政客的腳下。無獨有偶,美國扶植的南越吳廷琰政權也是腐出天際,到最后連美國都容忍不了,支持一批軍官發(fā)動政變除掉了這個人。借用我們熟悉的詞來說,這簡直是美國“精準”扶貪,每次扶植的總是貪腐最嚴重的那批人。
第三,待到人心散盡、倉皇出逃的那一天,美國人跑得比代理人還快。美國政客仿佛骨子里刻了商人的基因,做事喜歡計較得失。美國扶植代理人更像是一種投資,當這些代理人人心散盡、再也沒有希望給美國翻本時,美國便不會再派兵保護這些代理人,只會先其一步撤軍,任其自生自滅。但越是如此算計,越是坑了自己。
世界亂局背后的美國“霸權之手”
不過,說起挑撥與干涉,美國是公認的“專業(yè)戶”。細數(shù)當今世界發(fā)生的一系列動蕩與混亂,背后無不是美國出于霸權主義和自身利益的挑撥與干涉在作祟。
縱觀全球,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等國燃起戰(zhàn)火,在亞非地區(qū)遙控“阿拉伯之春(阿拉伯世界的一次顏色革命浪潮)”,在歐亞國家導演“顏色革命”,在多地搞“和平演變”……自二戰(zhàn)以來,為了鞏固霸權主義和自身利益,美國想盡一切辦法利用相關國家間的歷史恩怨與地緣政治分歧制造沖突,坐收漁翁之利。與此同時,對于那些不符合本國利益的政權,美國更是不惜一切代價進行干涉和介入。據(jù)美國學者林賽·奧羅克所著的《隱蔽政權變化:美國的秘密冷戰(zhàn)》顯示,1947至1989年間,美國共實施了64次顛覆他國政權的行動。菲律賓《馬尼拉時報》也報道,過去10年,美國入侵了20多個國家或策動有關國家政權更迭。
更有甚者,美國的干涉主義大棒連盟友都不放過。英國、日本和德國都曾在經濟上遭遇美國的無情打壓,通過“長臂管轄(將不屬于自己管轄范圍的事物納入管轄范圍)”等非法手段,日本東芝、法國阿爾斯通、德國西門子等跨國企業(yè)也曾深受其害。
不難看出,當今世界各種戰(zhàn)亂、動蕩與危機的背后,總會有美國閑不住的霸權之手。以“利益”和“民主”之名行挑撥和干涉之實,不斷試圖鞏固霸權主義的美國早已成為全球安全最大的不穩(wěn)定因素。正如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華春瑩8月2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所說:“打著所謂‘民主旗號拉幫結派、肆意干涉他國內政甚至蠻橫打壓遏制他國人民正常發(fā)展、享受更好生活的正當權利,恰恰是最大的不民主,是專制、霸權、極權?!?/p>
推行霸權主義沒有好下場,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
對此,有評論指出,推行霸權主義沒有好下場,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首先,從戰(zhàn)略層面看,美國的霸權擴張超出了自身實力范圍,由此導致美國國力透支。美國雖然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但它在不同層面的力量分布卻是不均衡的。據(jù)分析,在軍事層面,美國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但在經濟層面,其權力分配已經多元化了。在跨國問題上,其實力分配更為紛繁復雜。而且,全球性力量與全球性主宰地位有著完全不同的含義,擁有控制世界的實力不等于真能控制世界。
其次,從歷史角度看,任何帝國的擴張都無法避免“邊際效應遞減”規(guī)律,即過度擴張導致邊際成本大于邊際收益,最終使國家因無力勝任而陷入衰落乃至滅亡。古羅馬帝國、拿破侖時期的法國、希特勒時期的德國、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蘇聯(lián),幾乎都是因同樣的原因走向毀滅。而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國正面臨同樣的遭遇。恩格斯曾說:“壓迫其他民族的民族是不能獲得解放的?!泵绹褪堑湫偷睦C。
再次,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經歷表明,美國人無力重建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失敗國家,或者安撫和平息每一種反美的情結。他們越是試圖這樣做,就越使自己處于過度擴張的境地??梢韵胍姡磥砻绹闹菐旌蛻?zhàn)略精英層會像當年反思為何“失去朝鮮”“失去越南”那樣,重新總結“失去阿富汗”“失去伊拉克”的經驗教訓。問題在于,美國的戰(zhàn)略反思從來只考慮自身的利弊得失,而不顧忌霸權擴張政策給第三世界國家造成的損害,以及深陷人道主義災難的第三世界民眾的苦難和感受。這種偏狹與自私的本性決定了美國未來仍會繼續(xù)推行霸權主義政策,由此也決定了包括中國在內的第三世界國家要想真正獨立和發(fā)展,必須始終旗幟鮮明地反對霸權主義。
(《環(huán)球時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