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飛,楊麗麗,韓 雪,張金霞,孔 嬌,吳明開
(貴州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 現(xiàn)代中藥材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6)
藥用植物是指醫(yī)學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藥用或作為制藥工業(yè)的原料。廣義而言,可包括用作營養(yǎng)劑、某些嗜好品、調味品和色素添加劑,及農(nóng)藥和獸醫(yī)用藥的植物資源。做好中藥資源普查工作是繼承和發(fā)揚中醫(yī)藥文化,合理開發(fā)利用中藥資源以及加速醫(yī)藥衛(wèi)生事業(yè)發(fā)展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1-3]。
南明區(qū)隸屬貴州省貴陽市,地形復雜,地勢東西部高,中部低,平均海拔1 260 m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1 354 h,年平均氣溫18℃左右,其中夏季平均氣溫24℃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 200 mm,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南明區(qū)藥用植物種類豐富,菊科植物也有分布,但目前未見有關該區(qū)野生菊科藥用植物資源研究的相關報道。為此,根據(jù)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技術方案要求,通過野外調查與訪問相結合的方式,針對貴陽市南明區(qū)野生菊科藥用植物資源進行調查,探明菊科藥用植物資源狀況,旨在為當?shù)匾吧湛扑幱弥参镔Y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jù)。
于2020年5—9月,嚴格按照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技術規(guī)范采用樣帶和樣地調查相結合的調查方法,對南明區(qū)11個樣地(表1)內的菊科藥用植物進行調查,再進行完整采集,每個物種采集數(shù)量為3~5株;參照《貴州植物志》《貴州中藥資源普查重點品種識別手冊》等進行鑒定,整理各藥用植物屬、種名,藥用部位及功效、生活型等信息,并形成名錄。
表1 南明區(qū)調查樣地的位置信息
由表2看出,從11個樣地采集到菊科植物共26個屬27種,其中,僅薊屬(Cirsium)含有2個種,其余都是單種屬,包括飛蓬屬(Erigeron)、馬蘭屬(Kalimeris)、野茼蒿屬(Crassocephalum)、鬼針草屬(Bidens)、牛膝菊屬(Galinsoga)、天名精屬(Carpesium)、向日葵屬(Helianthus)、蒲公英屬(Taraxacum)、紫菀屬(Aster)、艾納香屬(Blumea)、擬鼠麴草屬(Pseudognaphalium)、黃鵪菜屬(Youngia)、澤蘭屬(Eupatorium)、一枝黃花屬(Solidago)、秋英屬(Cosmos)、豨薟屬(Sigesbeckia)、白酒草屬(Eschenbachia)、包果菊屬(Smallanthus)、羊耳菊屬(Duhaldea)、毛連菜屬(Picris)、菊屬(Chrysanthemum)、千里光屬(Senecio)、蒿屬(Artemisia)、蒼耳屬(Xanthium)和合耳菊屬(Synotis)。
表2 南明區(qū)的菊科藥用植物
據(jù)查對《貴州中藥資源普查重點調查中藥資源目錄》,南明區(qū)菊科藥用植物有重點品種4種:天名精(Carpesiumabrotanoides)、艾納香(Blumeabalsamifera)、一枝黃花(Solidagodecurrens)和千里光(Senecioscandens);走訪調查發(fā)現(xiàn)重點品種中藥材1種:豨薟(Sigesbeckiaorientalis);其余均為一般藥用植物。
南明區(qū)菊科藥用植物生活型有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多年生亞灌木。其中,多年生草本的種類最多,有15種,占調查總種數(shù)的55.56%,主要有千里光、野菊、一枝黃花及蒲公英等。一年生草本的種類相對較少,共有9種,主要有鬼針草、蒼耳和熊膽草等;多年生亞灌木種類有密花合耳菊、艾、羊耳菊。
南明區(qū)菊科藥用植物資源較豐富,藥材類型多樣,按入藥部位分為全草、根、莖、葉、花、塊莖、果實,其中以全草入藥為主的有天名精、艾納香、一枝黃花、艾和千里光等22種,占菊科藥用植物的81.48%;莖入藥的有2種,葉入藥的有4種,根入藥的有2種,花入藥的有2種,塊莖入藥的有1種,果實入藥的有1種。27種藥用植物的藥用價值類型較豐富,具有消炎止血、活血祛瘀藥、祛風濕藥、清肝明目等功效;其中具有清熱功效的最多,有11種,占菊科藥用植物的40.74%,有止血消炎功效的有5種,止痛功效的有2種,祛風除濕功效的有6種。
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qū)菊科藥用植物共有26屬27種,其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的種類最多,有15種,占調查總種數(shù)的55.56%,主要有千里光、野菊、一枝黃花及蒲公英等。按入藥部位分為全草、根、莖、葉、花、塊莖、果實,其中以全草入藥為主,主要有天名精、艾納香、一枝黃花、艾和千里光等22種,占菊科藥用植物的81.48%;27種藥用植物分別具有消炎止血、活血祛瘀藥、祛風濕藥、清肝明目等功效;其中以具有清熱功效的最多,有11種,占菊科藥用植物的40.74%??梢?,南明區(qū)菊科藥用植物資源較豐富,分布廣泛,綜合利用價值大,具有藥用、食用和觀賞等價值,可對南明區(qū)野生菊科藥用植物進行深入研究和開發(fā)利用。
南明區(qū)菊科藥用植物資源豐富,但由于人類對森林資源的破壞和不合理的開墾、開發(fā),破壞了菊科植物的生境;有些種類經(jīng)過大量采集挖掘之后,種質資源已漸瀕臨滅絕;此外,南明區(qū)大部分地區(qū)屬于建筑區(qū),藥用植物生存環(huán)境人為干擾程度大,也導致許多種類的生存和繁衍受到很大的威脅[4-5],很多種類甚至根本沒有出現(xiàn)在樣地中,僅在部分線路中調查到。因此,建議對菊科藥用植物資源進行保護,建立重點菊科藥材撫育基地,加大菊科藥用植物資源保護的宣傳力度,提高群眾的保護意識,科學、合理采挖藥材,做到“割草留根、挖根留種、回填藥坑”[6],以確保資源的恢復和再生,實現(xiàn)對野生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
致謝:本項目受2018年、2019年中醫(yī)藥公共衛(wèi)生服務補助專項“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國中醫(yī)藥辦科技函[2018]132號、國中醫(yī)藥辦科技函[2019]186號資助,研究數(shù)據(jù)來源于貴州省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南明區(qū)普查隊員為此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向南明區(qū)普查隊所有隊員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