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中兵,李 輝,段明禹,宋成孝,陳 浪,羅 勇,畢世敏
(國家玉米產業(yè)技術體系遵義綜合試驗站/遵義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貴州 遵義563000)
玉米產量隨種植密度增加而增加,當種植密度超過一定范圍后,產量隨種植密度的增加反而下降[1-4],合理密植可以使群體和個體協調發(fā)展[5]。種植密度是貴州玉米單產提高的限制因素,貴州多數地區(qū)玉米種植的傳統(tǒng)密度一般為3 000株/667m2,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玉米單產的提高[6-7]。針對市場上銷售的玉米品種多、亂、雜等問題,筆者等在遵義地區(qū)開展了新品種高密度抗逆性篩選試驗[8-9]。合理的種植密度一直是玉米栽培技術研究的關鍵問題,因此,探討不同種植密度對近幾年遵義市部分主推玉米新品種產量的影響,為玉米生產中的品種選擇及合理密植提供實踐依據。
試驗于2017-2019年在遵義市農業(yè)學研究院試驗基地綏陽縣風華鎮(zhèn)銀堡村進行,基地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海拔860 m,年均氣溫15℃,最高氣溫38℃,最低氣溫-5℃,年均降雨量1 000 mm以上。
2017年進行不同種植密度試驗的玉米品種共10個,分別是渝單8號、正大999、卓玉818、禾玉808、青青009、三北89、先玉1171、新中玉801、惠玉908、貴筑玉9號。2018年進行不同種植密度試驗的玉米品種共9個,分別是新中玉801、中單901、惠玉0806、雅玉889、青青009、禾玉808、中單808、三北89、京農科728。2019年進行不同種植密度試驗的玉米品種共10個,新中玉801、京農科728、中單901、金玉818、三北2號、金鼎玉99、寶玉007、萬德1號、東單1806、東單808。
試驗采用裂區(qū)設計,主區(qū)為種植密度,設2個水平,分別為3 800株/667m2和3 300株/667m2,副區(qū)為品種,每個品種為1個水平,不設重復,每小區(qū)種植6行,試驗田四周均設置保護行。種植密度為3 800株/667m2時,小區(qū)長30 m,寬4.2 m,小區(qū)面積126 m2,行距0.7 m,株距0.25 m;種植密度為3 300株/667m2時,小區(qū)長25 m,寬4.8 m,小區(qū)面積120 m2,行距0.8 m,株距0.25 m。
試驗于每年4月中旬播種,肥料作底肥一次性施入,施用控得力控釋摻混肥料(總養(yǎng)分53%,N-P2O5-K2O=28-12-13)50 kg/667m2,后期不追肥。播種后用乙草胺水劑(有效成分50%乙草胺)噴霧封土,玉米8~9葉期噴施除草劑正邦牌硝磺.莠去津(有效成分含25%)1次。整個生育期不中耕,其他措施按照當地高產栽培技術進行。
收獲時按照單穗平均法測量每個小區(qū)的產量,單穗平均產量為小區(qū)實收產量與小區(qū)實收穗數之比。
由圖1可知,種植密度為3 800株/667m2時,各品種產量從高到低依次為卓玉818、惠玉908、正大999、青青009、新中玉801、三北89、禾玉808、先玉1171、貴筑玉9號、渝單8號;種植密度為3 300株/667m2時,各品種產量從高到低依次為青青009、新中玉801、禾玉808、三北89、惠玉908、卓玉818、正大999、先玉1171、渝單8號、貴筑玉9號。
圖1 2017年各個品種產量
種植密度增加產量提高的品種有6個,其中產量提高最大的是卓玉818,提高36.92 kg/667m2、增產率為6.12%,其次是惠玉908和正大999,分別提高29.97 kg/667m2和26.73 kg/667m2、增產率分別為4.93%和4.43%,先玉1171、貴筑玉9號、三北89產量雖有提高,但變化均不大。種植密度增加反而導致產量降低的品種有4個,其中產量降低最多的是禾玉808,降低16.20 kg/667m2、減產2.64%,其次是青青009,降低13.36 kg/667m2、減產2.09%,渝單8號和新中玉801產量雖有降低,但變化均不大。
由圖2可知,種植密度為3 800株/667m2時,各品種產量從高到低依次為中單901、禾玉808、中單808、三北89、青青009、新中玉801、惠玉0806、京農科728、雅玉889;種植密度為3 300株/667m2時,各品種產量從高到低依次為禾玉808、惠玉0806、三北89、青青009、新中玉801、中單901、中單808、雅玉889、京農科728。
圖2 2018年各個品種產量
種植密度增加產量提高的品種有3個,其中產量提高最大的是中單901,提高45.11 kg/667m2、增產率為7.85%,其次是京農科728,提高20.49 kg/667m2、增產率為4.04%,中單808產量雖有提高,但變化不大。種植密度增加反而導致產量降低的品種有6個,其中產量降低最多的是惠玉0806,產量降低74.67 kg/667m2、減產11.95%,雅玉889產量降低47.45 kg/667m2、減產8.67%,三北89產量降低48.97 kg/667m2、減產7.91%,禾玉808產量降低38.16 kg/667m2、減產6.08%,青青009產量降低20.46 kg/667m2、減產3.50%,新中玉801產量降低19.85 kg/667m2、減產3.40%。
由圖3可知,種植密度為3 800株/667m2時,各品種產量從高到低依次為萬德1號、東單1806、中單901、京農科728、東單808、新中玉801、金玉818、寶玉007、三北2號、金鼎玉99;種植密度為3 300株/667m2時,各品種產量從高到低依次為新中玉801、東單1806、東單808、中單901、金玉818、萬德1號、京農科728、三北2號、金鼎玉99、寶玉007。
圖3 2019年各個品種產量
種植密度增加產量提高的品種有4個,其中產量提高最大的是萬德1號,提高88.14 kg/667m2、增產率為17.93%,其次是京農科728,提高70.99 kg/667m2、增產率為14.98%,第三是中單901,提高68.42 kg/667m2、增產率為13.72%,東單1806產量提高31.88 kg/667m2、增產率為5.86%。種植密度增加反而導致產量降低的品種有6個,其中三北2號產量降低81.83 kg/667m2、減產17.66%,金鼎玉99產量降低74.70 kg/667m2、減產17.27%,新中玉801產量降低95.02 kg/667m2、減產15.99%,金玉818產量降低33.17 kg/667m2、減產6.69%,寶玉007和東單808產量雖有降低,但變化均不大。
由圖1-3可知,在2個種植密度下產量變化不大的品種共有6個,其中先玉1171、貴筑玉9號、中單808在種植密度為3 800株/667m2時產量雖有提高,但變化均不大;渝單8號、寶玉007、東單808在種植密度為3 800株/667m2時產量雖有降低,但變化也不大。認為該6個品種在種植密度為3 300~3 800株/667m2均適宜種植。
2017年隨種植密度增加產量明顯提高的品種有3個,分別是卓玉818、惠玉908、正大999,增產率分別為6.12%、4.93%、4.43%;2018年隨種植密度增加產量明顯提高的品種有2個,分別是中單901和京農科728,增產率分別為7.85%和4.04%;2019年隨種植密度增加產量明顯提高的品種有4個,分別是萬德1號、京農科728、中單901、東單1806,增產率分別為17.93%、14.98%、13.72%、5.86%。2017-2019年隨種植密度增加產量明顯提高的品種共有7個,增產率在4.04%~17.93%。認為該7個品種適宜種植密度為3 800株/667m2,為耐密型品種。
2017年隨種植密度增加反而導致產量明顯降低的品種有2個,分別是禾玉808和青青009,分別減產2.64%和2.09%;2018年隨種植密度增加反而導致產量明顯降低的品種有6個,分別是惠玉0806、雅玉889、三北89、禾玉808、青青009、新中玉801,分別減產11.95%、8.67%、7.91%、6.08%、3.50%、3.40%;2019隨種植密度增加反而導致產量明顯降低的品種有4個,分別是三北2號、金鼎玉99、新中玉801、金玉818,分別減產17.66%、17.27%、15.99%、6.69%。2017-2019年隨種植密度增加反而導致產量明顯降低的品種共有9個,認為該9個品種適宜種植密度為3 300株/667m2,為稀植型品種。其中,三北89在種植密度為3 800株/667m2下,2017年產量雖有提高但變化不大,2018年減產7.91%,認為三北89適宜種植密度為3 300株/667m2。新中玉801在種植密度為3 800株/667m2下,2017年產量雖有降低但變化不大,2018年和2019年分別減產3.40%和15.99%,認為新中玉801適宜種植密度為3 300株/667m2。
在2個種植密度下產量變化不大的品種共有6個,分別是先玉1171、貴筑玉9號、中單808、渝單8號、寶玉007、東單808,認為該6個品種適宜種植密度為3 300~3 800株/667m2。
種植密度增加產量明顯提高的品種共有7個,分別是卓玉818、惠玉908、正大999、中單901、京農科728、萬德1號、東單1806,認為該7個品種適宜種植密度為3 800株/667m2,為耐密型品種。
種植密度增加產量明顯降低的品種共有9個,分別是禾玉808、青青009、惠玉0806、雅玉889、三北89、新中玉801、三北2號、金鼎玉99、金玉818,認為該9個品種適宜種植密度為3 300株/667m2,為稀植型品種。